境幽静,建筑古朴,虽历经900多年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来的水乡集镇的建筑风貌。全镇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民居仍为明清建筑,仅有0.47平方公里的古镇有近百座古典宅院和60多个砖雕门楼,周庄民居,古风犹存,最有代表性的当数沈厅、张厅。 同时,周庄还保存了14座各具特色的古桥,它们共同构造了一幅美妙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景画。 周庄,悠远的历史,给古镇造就了诸多胜景。著名建筑学家罗哲文盛赞周庄“不但是江苏省的一个宝,而且是国家的一个宝”。 有位游客为周庄编了一则顺口溜:“走在小桥岸边,眼看明清古建,坐进茶楼酒店,口尝乡味水鲜。”是的,几乎所有光临周庄的游客,除了观赏、寻梦,还少不了品尝一下周庄的美食。 数不尽的糕点熟食,犹如四季不败的花事,为水乡人家添色。新年里热腾腾的白米红印糕,象征喜庆吉祥年年高,是走亲访友的礼品,也是馈赠同族亲邻的乡情。农历二月二的撑腰糕,被乡人视为神灵之宝,食之则莳秧割麦不觉腰酸背痛。春草萋萋时节的麦芽饼、青团子,油光翠绿,甜糯郁香。立夏尝蜂窝糕、豌豆糕,感受着夏收的芬芳。丹桂飘香时节的重阳糕,平添登高望远情趣。雪花飘飞时的糯米汤团,营造出几多团圆喜庆气氛。还有一种做工精细的云片糕,以上等糯米粉为主要原料,佐以白砂糖、花生仁、松子肉、芝麻屑,采用磨、炒、揉、蒸、切等工序,薄如云片,绵软可口,素来是赠送满月婴孩的礼品。近年来,周庄的云片糕,成了畅销的旅游食品。邹氏食品作坊继承传统工艺,批量制作云片糕(今名万三糕),还根据节令化,迎合百家口味,制作出芝麻糕、花生糕、胡桃糕、玉带糕、薄荷糕、椒盐糕、千层糕、步步糕等20余种系列糕晶。 周庄流行阿婆茶习俗,自然会有许多特色茶菜。比如腌菜尖,是一道酸溜溜、鲜滋滋诱人垂涎的茶菜。春天里,从油菜田里掐下菜苔(菜尖),经清水洗濯,晾成微蔫,加盐揉熟至生渍,然后装入小口甏腌制,盖笤叶并以粘泥封口,隔一二月启盖,用铁丝钩取出黄乎乎的菜尖,生食熟炒皆宜。再如童子黄瓜,也是一道极好的茶菜,脆嫩无籽,香甜生津。清朝咸丰年间,镇西头有一爿吴公裕老酱号店,其作坊因腌制童子黄瓜而享有盛誉。腌制时,专挑初夏时小手指大小的幼嫩黄瓜,放人大缸,拌人盐粒,反复上下翻动,直至卤水渍渍,此谓“倒缸”。隔数日,连同预先制成的面粉“黄子”装入甏中,一层黄瓜,一层“黄子”,盐卤与糖汁相济,终成酱香,清甜味佳。因之,周庄的童子黄瓜曾在巴拿马国际食品博览会上获金奖殊荣。又如熏青豆,碧绿如翠,望而生津。夏秋之交,在荷花缸里盛满木屑,以柴火灰引燃,烟火若隐若现,缸口圈篾花缸篾栈上,微熏慢烤,闻香即熟。熏青豆可称茶菜之粹。 别有风味的家常菜,是周庄美食苑里的奇葩。不说味珍价贵的“蟹、鲃、鳗”,也不提黄豆酱、炒螺蛳、炖虾糟之类普普通通的农家菜,这里仅介绍三味圆和万三蹄两道乡土菜。 三味圆,俗称汤面筋,把麦麸或面粉调拌成粘糊状,然后放进清水中漂洗,制成粘稠、韧滑的面筋,再以面筋作裹皮,包进新鲜鸡脯肉、虾仁、猪腿肉等馅子,煮而食之,味美绝伦。著名古建筑专家陈从周品尝后,欣然挥毫题辞:“江苏昆山周庄三味圆,味兼小笼、汤包、馄饨之长,天下美味也。” 万三蹄,俗称蹄髈,以猪后腿为原料,佐以红元酱油、茴香、姜片、黄酒、红糖等调料,加水放人铁锅或沙锅,昼夜文火煮焖即成。盛于浅口瓷碟,酱赤饱满,香气蒸腾,食之肥而不腻,酥而不烂。相传沈万三“家有筵席,必有酥蹄”,故得名“万三蹄”。平常百姓家过年过节、逢喜设宴,亦以蹄髂为贵重礼仪菜肴,所谓“蹄子八样头”,是旧时人家规格最高的菜谱。近年来,万三蹄辅以真空包装技术,成为脍炙人口、十分畅栈条。然后,把麻筛中晾干的青毛豆粒搁置荷销的特色食品,1996年先后荣获上海国际食品博览会优质产品奖和首届中国消费者信得过产品博览会金奖。 周庄的美食,浸润着浓浓的水乡风味,焕发出乡土文化的光彩。 人们常说,江南水乡的古镇,宛如一颗璀璨闪光的明珠。浩瀚无垠的水面,桃红柳绿的景色,小桥流水的风格,给人以静谧、清幽的美感。春夏之交的5月,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的周庄向人们推出流光溢彩的夜游古镇活动,让人领略古镇夜韵,品味夜的静美。 周庄的旅游从修复到发展已历时10年之久,周庄的沈厅、张厅、迷楼、双桥、富安桥等诸多景点早已被世人知晓,然而,夜幕中的古镇,彩灯映照下的水巷,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味道呢?夜游周庄的人们带着几分想象,几分猜测,兴致勃勃地踏上这块古老的土地。是夜,人们信步涉足古镇,举目远眺,只见色彩斑斓的轮廓灯把石牌坊、古塔、古桥装点得分外俏丽多姿,而在通往古镇大道两侧的树上挂满了忽闪忽闪的红灯笼,仿佛是一位大手笔用重彩浓墨勾画出一幅古镇线条画。作为东道主的周庄人,分外热情,分外自豪,人人面带笑容,个个热情奔放,他们在笑迎中外宾客。此时,文人墨客蜂拥而至,外国游客颇感新奇,而我则独步其间,边走边看,细细品味。步入古镇区,恰逢周庄正在举办提灯会,身穿水乡服饰的一队少女,手提荷花灯、兔子灯,悠悠漫步于井字形的条条小巷,灯光形成一串串移动的夜明珠,照得老街、河岸分外明亮。此时,随着一阵“冬冬锵,冬冬锵”的锣鼓声由远而近,游人齐刷刷地拥至双桥附近的河埠头。我走上双桥,伫立桥头,定神一看,啊,美极了,那是一艘艘五彩缤纷的灯船!灯船悠悠驶来,人们越发看得清清楚楚,张灯结彩的灯船,四面有窗,船舱里还摆着一张张小方桌,几位青年和长者正在笃悠悠地品茗赏景呢!这灯船宛如苏州拙政园里的画舫,玲珑剔透,古色古香。于是,四艘灯船在周庄条条水巷摇来划去,引来无数游客尽情观赏,也让更多的摄影家“咔嚓,咔嚓”地揿动快门,把这水乡夜景一一摄入镜头。 周庄的夜是美妙动人的,水巷的灯船更为古镇平添几分夜的神韵。夜晚,我在沈厅对面的河埠头登上一艘游船,尽情欣赏富安桥楼里传来的江南丝竹声,聆听沿河人家窗户里传出的苏州评弹的琵琶丁东声,听着看着,不由得使人为之陶醉。游船七拐八弯地穿过许多拱形桥的桥洞,人们突然发现,桥洞里都镶嵌着无数盏彩灯,灯光映入河面,把一座座千年古桥的倒影齐刷刷地映在河面上。这时,有人讲起了“石湖串月”的故事。说是只有中秋之夜,游石湖才能欣赏到无数个桥洞像串月似地倒映在湖面上。然而,周庄的夜景,不是比石湖串月更壮美、更富有神韵吗?且不受季节的限制,这委实是巧夺天工的一大杰作。这游船行至贞固堂附近时,有人惊喜地大喊一声:“你们瞧,河面上还有灯哩!”循声望去,只见河面上漂浮着一盏盏荷花灯。灯里的蜡烛还闪烁着火苗。细一打听,原来,周庄旅游公司为了点缀水巷的景色,专门布置了这一新奇的景观。啊,无处不见灯,满园皆光辉的周庄,给人以神奇、美好的感觉,更给人新鲜、舒展的艺术享受。唐代大诗人张继在《枫桥夜泊》中有句名言,“夜半钟声到客船,”而眼下的周庄古镇,何尝不是“灯光古桥泛船影”。这就是古镇之夜的神韵和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