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庄日记(何正楷) 苏州两天紧张的财务旅行团结算研讨会结束了,今天会务组安排一天活动,让大家轻松一下。 生活在大都市的人不缺食用,就是缺乏宁静和清新,周庄水乡则成了我们向往的地方。 苏州中旅派出了最优秀的地陪,带我们去领略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 苏州方言音调优美,我本以为只有苏州女性讲话才象唱歌一样动听,来到姑苏才发现:苏州的男性讲话发言也象朗诵诗词一样动人。 我们的导游是一位中年男性,整个旅途就象一位出色的艺术家、表演家和指挥家。美丽的江南水乡成了他的人生大舞台,他的声音和身影在这幅图画中恰到好处,我真后悔没有带录音机。(当时只有照相机,大家都没有录象机)。如果我是画家,一定把这幅图画勾画出来让大家分享。 专车把我们带到码头附近,我门将在同里小镇游览后,乘船前往周庄。 同里 位于周庄西面10公里处,邻靠太湖。同里镇四面环水,古镇镶嵌于五湖之中,建筑依水而立,有“东方小威尼斯”之称。镇中的退思园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增补名单。 退思园:是同里一大胜景。集中江南园林的亭、台、楼、阁、轩、曲桥、回廊、假山、水池等,而且春、夏、秋、冬、琴、棋、诗、画,各景俱全,还有步移景异之妙。 罗星洲:为镇东同里湖中的一个小岛,浮现在约四平方公里的湖面上,以烟雨景观见胜。 三桥:太平、吉利、长庆三桥是同里的桥中之宝,分别建于明、清两代。在当地还留有同里人代代相传已延续千年的“走三桥”风俗,指依次步行走过这三座桥面。因为同里人把三桥看作是消灾消难、吉祥幸福的象征。 嘉荫堂:位于三桥旁,为四进32间的宅第。主建筑仿明代结构,高大宽敞。宅内还有不少石雕和木雕精品。 耕乐堂:建于明代,具有典型的明清宅第风格。 崇本堂:位于三桥北面,与三桥相连,与嘉荫堂相望。最吸引人的是各种雕刻,其中后楼是崇本堂所有雕刻精华所在,共有58幅木雕,以江南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为主。 南圆茶楼:坐落于水上,清晨茶市兴旺,门庭若市,临河品茶,颇有水乡风味。 陈去病故居:位于三元街上,主要建筑有浩歌堂、百尺楼、绿玉青瑶馆等。 这些流水帐般的字眼,在门票和导游手册上都可以随便抄得到,但要把它门真正变为自己的知识,溶入到历史掌故中,再用流畅的语言与旅游者分享,没有深厚的文化艺术底蕴,是绝对做不到的。 我带着连自己都看不懂的笔记,匆匆完成了同里一游。 小机动船冒着寒冷的江风。全速前进在茫茫长江下游开阔的江湖中,一片片珍珠养殖场被甩到后面,一幅奇妙的国画越来越近,我们渐渐进入了这幅期待已久的国画中。 周庄 位于苏州城东南38公里,昆山市西南30公里处。周庄的魅力,在于它的文化蕴涵,由于水网隔绝,周庄避开了历代战火灾难的毁坏,古镇风貌保存完好。沈厅、张厅、迷楼、叶楚伧故居、澄虚道院、全福讲寺等名胜古迹都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和观赏价值。 张厅:位于北市街双桥之南,建于明代,清初转让张姓,俗称张厅。 沈厅:位于周庄富安桥东堍南侧南市街上,由巨富沈万三后裔于清代建造。 双桥:指位于周庄中心位置的世德和永安两桥,建于明代,两桥相连,样子很象古代的钥匙,又称钥匙桥。因出现于旅美画家陈逸飞的油画《故乡的回忆》中而闻名。 澄虚道院:位于中市街上,面对普庆桥,俗称圣堂。建于宋代,为吴中地区知名道院之一。 全福寺:位于白蚬湖畔,建于宋代。全福讲寺处于全园中轴线,既有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又有建筑艺术的美仑美奂。 周庄博物馆:位于全福路商业区,是一座建于民国初年的民宅。陈列有文物和关于周庄民俗风情的艺术品和生活品。 迷楼:位于中市街,建于清代,柳亚子等曾在此饮酒赋诗,并有《迷楼集》流传后世。 聊天中,导游告诉我,他并不是天才,他读书的成绩也不是很理想,但事业让他学会了刻苦和热爱。 午餐安排在沈厅,顶着寒风细雨游览了半天,早已饥寒难忍,看到大块的东坡肉在火锅中微微颤动,还有温过的酸梅黄酒飘香,顿时食欲兴奋,还顾得什么品茶敬酒,赋诗作对?大家还没坐稳就饕餮大餐!如此美妙的东坡肉,我从来没有吃过,在后来很多年也没有再吃过,现在想起来,就算有,也不可能在沈万三家里吃了。因为要保护历史遗迹,政府规定了这些区域内不允许办餐饮业。 学讲普通话 饕餮 tāo tiè ---- 贪财为饕[Tao (1)],贪食为餮[ Tie(4)]。 饕餮纹是青铜器上常见的一种图案,这个名称并不是古时就有的而是在金石学兴起时,由宋人起的名。饕餮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这种怪兽没有身体只有一个大头和一个大嘴,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吃什么,由于吃的太多,最后被撑死。面具高21.10公分,现藏于美国西雅图艺术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