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从来处来 到去处去(周庄日记) 从来处来 到去处去 胡苇 我们的生命从哪里来? 生命的气息在哪儿得到验证? 生命的魅力又如何召唤我们以独特的方式去过仅有一次的人生? 很早的时候,我就怀疑自己本来就是一株植物。一株有灵性的植物。 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念头。 我只是感觉到,植物,是这世上最美的、最有灵性的生命。 植物有根,离不开土地,离不开水,离不开阳光、雨露和风。 植物美丽、娇嫩、敏感、又脆弱、天真。一如我们每一个生灵。 人类逐水而居,植物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所以有人说,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这是悲观的说法。我更欣赏帕斯卡尔的说法:“人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它是一棵能思想的苇草。他知道宇宙对于他的优势。” 这就是人生的无奈。知道宇宙之大,生命之渺小,又具备卓绝的思想,人的矛盾和伟大就在于此。 我说,人,不仅仅是一棵能思想的苇草,而且是一棵能行走的苇草。 人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认识宇宙? 人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认识世界? 人,又用什么样的方式认识自己? 通过一颗心,一个灵魂。 通过阅读、思考、以及交谈,通过行走。 一个丰满的灵魂,就像一株茂盛的植物,需要扎根生活的深处,寻找它的水源,它的营养,然后将思想的叶脉充分浸润,再光合成油光碧绿的生命。 阅读,吸收水分; 思考,消化养分; 行走,转变能量; 交谈,吐露芬芳。 一钵花摆在阳台,水分干枯,它会枯萎。 如果摆在庭院,它的根系会从盆钵中伸出来,再深深扎根在水土丰美的地方。 一棵热爱生长的植物,注定要挣脱死亡的桎梏,努力的寻找它赖以生存的水源。 一个热爱生命的人,注定要告别平庸无聊的生活,行走到一个新的地方,那是他心灵的植物能够安歇的地方,他心灵的圣殿,他灵魂的故乡。 有人唱:“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我说:“对于灵魂自由的人来说,本是没有故乡的。” 哪儿有灵魂的安歇之所,哪儿就是我们心灵的故乡。 只有灵魂的行走才可以使我们更了解自己的内心,才可以让我们的行走显得从容不迫,才可以“大隐于市,闭门深山”,才可以领悟“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真正含义。 行走,是内心的乾坤凭借外在的脚步和风尘到达的人间轨迹。没有内心生活的行走,只能叫旅游。旅游的人,走遍名山大川,也是过客匆匆。山水不记得他,他也很快忘了山水。他们依旧彼此陌生。 而有心人的行走,是充满生命力的行走,是一种灵魂的探访和交流,一种不期而遇的缘分,一种呼应和一分相知。山水中有他的气息,山水又启发了他的灵气,又羽化为他生命的组成,“我看青山多寂寞,料青山看我应如是。” 我追求这样从容自在的行走。 我相信,我就是一株从这样自然的山水间自由生长起来的一株奇异的、有灵魂的植物,我当然会自然而然 皈依这样的山水。在这样悠远的风景中,只走一步,就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圆满。 从来处来,到去处去。 让卑微敏感的心灵,找到家园。 所以,我会在冥冥之中,从千里之外,在一个自然的日子,来到周庄。 2003/4/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