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周庄-有一点步入梦境的感觉(2) |
[游记]周庄-有一点步入梦境的感觉(2) |
2007-09-03 ctrip.com |
14点20分了,我开始游玩景点,怕时间来不及,我加快了速度,有点走马观花的感觉,沈厅再游觉得似重新装修过一样,多了些金碧辉煌,少了些古老沧桑,也许这样才能体现出江南首富的气派,张厅也是一笔带过,只是和厅外比多了些凉意。到了古戏台,正好没有人在唱戏,台下三三两两的放着一些白色的椅子,少许有些落寞、凄凉的气氛,我想这大概是古戏的最高境界——人去楼空、曲终人散吧。在狭窄的街巷走着,商家的脸色带着些热情和期盼,但没有拉客的现象,好多朋友抱怨周庄商业气氛过浓,然而我想中国经济为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业,随着二十多年的连续增长,逐步替代了日本、香港、台湾等东南亚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但是也终将被加工业附加值更低的国家所替代,中国经济早晚将面临阵痛期,随着房地产、出口加工业的变数,第三产业将是我国将扶持的主要对象,而旅游业作为重中之重更是发展前景广阔,周庄发展旅游,提高商业氛围应该得到鼓励、支持,想想那些商家不远千里来到周庄,一不偷,二不抢,三不靠政府救济,靠自己辛勤劳动创造财富真是不容易,为周庄旅游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以极个别现象就愤愤不平,指桑骂槐真是于心何忍,旅游和经济是相互促进的,相信中国的旅游景点都将走周庄的模式才能长久发展,成为世界级的旅游景区。期间我买了周庄的云片糕、阿婆茶、一件功夫衫上衣,并向商家提了个小建议——印染的布很厚不适宜作短袖,实用性太差.。过了一座小桥,到了另一条街,游客少了许多,好象都是手工作坊,有铁匠铺、米铺、酒坊、织布坊等,问了一下,为镇政府鼓励发展项目,有一点补贴,初具规模,只是估计都新开不久,缺少古时的那种味,亦或50年后将成为经典,造福后人。到了一家民间收藏馆,人很少,看了一会儿,我问管理员,周庄到底有几条街,如何排列,管理员很热情地介绍了起来,而且没有丝毫停下来的迹象,惨了我有点被套的感觉,马上走又有点不礼貌,好不容易找了个机会问了个简单的问题,得到答复后告谢再见,就逃也似的出了收藏馆。又过了座桥,在小街道走着,停下来猛回头,看着此时此景,是真实?是虚幻?还是有点缥缈?有一点步入梦境的感觉,只是瞬间而已,刹那间又回到现实,就象高潮褪去一般,难道这就是我和周庄的一种缘。每条街巷纵深又有很多小巷,弯弯曲曲望不到头,应该是民居,都没有开发,我想下一次我一定再来住一晚上,好好走走,网友介绍周庄的晚与晨是最美的,今天就让我留一份残缺美吧。 进了南湖园全福寺,人很少,钟声、念佛声在耳边回绕,园子不大,整体象苏州的一个小园林,平静的湖中坐落着曲桥,只是人工的迹象太过明显,和周庄的古桥比就差了许多,不是美,是一点味,一种感觉,到了出口处,映入眼帘的是铁门外广阔的南湖和长桥,就和管理员商量能否打开铁门,我想借此去沈万三故居,管理员称没有钥匙,我想了一会道我可不可以翻门而过,管理员打量了我一番,大概是默许了,出门在外不拘小节,于是我翻过了2米多高的大铁门快步来到了长桥上,回头望了一下管理员,发现其脸上一丝微微的笑意掠过.。湖边风很大,看着一眼望不到边的南湖,湖水在阳光下有些泛白,水很清,和古镇里的小桥流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古镇小河水是淡绿色的,有少许混浊,给人一种乡的感觉,桥很小,为石头相梯而成,和古居,小巷一起浑然天成,看不出人工的痕迹,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前进好象在此停步,这种意境不知100年、200年后是否依然如此;而南湖广阔无边,湖中有着现代的渔网,长桥是水泥钢筋凝固而成,流露出现代开发的步伐,如把镇内古色古香的石桥放于此那是怎样的格格不入呢?在长桥上风很大,心情也随之开朗宽阔起来,过了长桥后,我到最后一个景点——沈万三故居。 沈万三故居是新复建的,虽是白墙青瓦,田园小菜,但是古代的韵味已离我有一点距离,也许要等30、50年后才有岁月的烙印,只是沈万三的谜一样的传说才给我一种神秘感,在5米多高的沈万三铜像前,我感叹万千,“惶恐滩前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在当今社会,不知沈万三和文天祥谁将留取丹心照汗青?中国经济正处于关键的十字路口,面临选择,如果我国的富豪们都有沈万三的智慧和显山露水的气度,只要没有朱元璋,中国20年后或许会赶超美国,沈万三是我国一个悲剧式的人物,因为他的思路是超越国家界限的,做的是世界贸易,他赚了钱要为民造福,减少国家财政开支,这和中国的传统文化形成了冲突,中国讲究身藏不露,谦虚谨慎的美德,这在全球一体化的世界贸易中是最不可取的,最不利于企业的做大做强,我们应该学习沈万三是赚了钱该怎么办的问题,吃喝玩乐,藏于家中,借贷生息,购房收租亦或汇到国外?应该取之与民,用之与民,为人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缴纳税收,和老外去竞争,即使在竞争中失败,这才是现在我们需要的国粹,才是中国的脊梁。 时间到了,该回去了,周庄——我的故乡,我一定会再来的,因为我感觉到了你用生命在诉说,在诉说着历史,在告诉我18岁和36岁思想上的差距,在50岁后又是怎样一种不同呢?
|
转自: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85401619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