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周庄游记 |
[游记]周庄游记 |
2007-10-26 53761.net |
周庄游记 周庄的门票上印了有10个景点,双桥因画而出名,富安桥就是入口的那座,没门票也一样看。所谓"澄虚道院"就是一座三进的院子,周庄棋苑实在没什么可说的,有点棋类的藏品而已;迷楼就更是骗人了,几个"迁客骚人"在那里喝了一次酒就出名了,其实里面什么都没有,上去的人没有不说上当的。什么"叶楚伧故居"和"周庄博物馆"我压根就没进去,也没打算进去。值得一说的也就是沈厅、张厅和南湖园全福寺。 7月16日一早5:20就起来了,5:40出发,驱车直奔周庄。 周庄位于苏州辖下的昆山市西南,西近苏州,东临上海,四面环水,与上海大观园号称是淀山湖畔的两颗明珠,不过我在湖畔奋力望了望,还是没看到大观园。 春秋战国时期,周庄称"摇城",北宋元佑元年(1086),周迪功郎"舍宅为寺",始称周庄。元代中期,沈万三营宅周庄,躬耕起家,通番经商,遂为江南巨富。由此周庄商贾云集,民物殷阜。 自从陈逸飞先生的油画《双桥》被小平同志作为国礼赠送国宾之后,默默无闻的周庄一下子名扬海外,可谓"墙内开花墙内香",这几年更成为国内的旅游热点。吴冠中撰文称"黄山几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匡亚明称周庄"乃人间仙境","人生不到周庄游将是件憾事。"这些溢美之词未免言过其实,有时希望太大往往失望也大,看了周庄以后我很难没有这种感觉。不过我觉得用所谓"憾事"什么的来形容未免有点一般,缺乏想象,溢美之词最甚者是听我导师说的一个国外建筑评论家关于印度泰姬玛哈的赞美,他说世界上的人有两种,一种是去过泰姬玛哈的,另一种是没去过泰姬玛哈的。我当时听了以后都傻了,想了半天实在想不出更有力的言辞能表达对一座建筑的最高赞美了。 扯远了,还是说说周庄吧。 初到周庄 一早还不到7:30,我们就到达了周庄,花了10元的停车费后我们就开始走在了周庄的大街上,不过看周围的街景跟一般的镇子也没什么区别,一点水乡的感觉都没有。同来的吴总告诉我们要走进去才能看到周庄的古镇。 刚刚停了车,停车场的大爷告诉我们司机可以免票,别人都要买票的,不然进不去,因为通进周庄的就只有两座小桥,上面一把,"此桥是我修,此船是我开,要想进庄去,留下买路财。"我们有点不信,想先混混看,溜达到桥边一看,因为还早,把桥的人还没上班呢,我们暗暗窃喜,三个人可省下了105元呢。不过后来一看,里面的各个景点都要查票的,sigh,没办法,在进全福寺的时候只好又补买了门票。这种通票的形式真是黑,35元包括了所有的景点,其实要查票的也就那么几个重要的,但你没票还真是看不了。想想还是北京的景点门票便宜,想当初我去北海公园的时候门票才五毛,凭学生证还有半价,真是难以想象的便宜,要是与北海同样规模的公园在别的地方,门票没30下不来。不过说真的,司机凭驾驶证还真的可以免票,哪里都可以进去,所以提醒大家,如果已经考了车本,去周庄的时候别忘了带上,门票就可以省了。周庄的吃的也是不敢恭维,因为到得早,我们就想去周庄古镇里面再吃早餐吧,这个错误的决定导致我们在古镇里面唯一的一家早餐店(饭店很多可就这一家卖早餐)硬着头皮吃了一顿馄饨还凑合、可油条和烧饼硬得跟鞋帮子似的而且价格还不便宜的早餐。早知道就在古镇外面吃江南最经典的糍饭糕算了。看来垄断真的是要不得的啊! 周庄印象 周庄的游览门票上写着"中国第一水乡(NO.1WATERCOUNTRYOFCHINA),但是如果这是事实,那中国的水乡也的确是不怎么样。 由于商业的侵蚀,水乡早已失去了往日的纯净;满巷子里都挂满了各种各样的招牌和旗帜,五颜六色,简直就是一个缩水了的上海南京路。前店后宅的格局倒还是保留着,但也不可能是满巷子都开满了店面啊,周庄人民的购买力想必没那么大,就算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也没必要这么过分,而且店家的生意也不怎么好。 沿着古镇内的"井"字形的河道的一面的"宅"还依稀可以看到水乡的风貌,近水咫尺的"美人靠",几乎家家都有的直接延伸到水中的小埠头,还有那错落的屋檐和屋檐下用竹竿支起的漏窗。岁月的沧桑在民居的粉墙黛瓦上留下了班驳的印记,但其中不少后来的重新粉刷和加建虽不明显,但还是破坏了这种历史感。而且跟其他种类的民居(比如皖南民居、贵北民居)相比,周庄的民居(属江浙民居)显得缺乏特色,少有个性。除了与水发生关系的地方还有一些可观之处外,其他地方确实是显得一般了些,纤巧有余而精致不足。 周庄的门票上印了有10个景点,双桥因画而出名,富安桥就是入口的那座,没门票也一样看。所谓"澄虚道院"就是一座三进的院子,周庄棋苑实在没什么可说的,有点棋类的藏品而已;迷楼就更是骗人了,几个"迁客骚人"在那里喝了一次酒就出名了,其实里面什么都没有,上去的人没有不说上当的。什么"叶楚伧故居"和"周庄博物馆"我压根就没进去,也没打算进去。值得一说的也就是沈厅、张厅和南湖园全福寺。 全福寺 沿着周庄的小河一直往南走,就是南湖,全福寺就坐落在南湖之畔。到了湖畔再往回一转,才是全福寺的山门,颇有点峰回路转的感觉。来到全福寺的时候还早,我们还没有吃早餐,寺里面除了我们一个游客也没有。 全福寺是由周迪功郎舍宅而建的,一向享有"水中佛国"的美誉。寺内殿宇雄伟,虽不能说壮观,但也颇有气势。整个寺院面水而建,离山门几步之遥就是南湖的湖水,放眼望去,烟波浩淼,心胸为之一宽。但是全福寺山门前的牌坊建的委实有点局促。由于建筑面向正南,而湖岸却是斜的,沿湖岸修建的透空院墙直楞楞地斜插到了牌坊的脚下,看着就很是不舒服。 穿过山门发现寺内是别有洞天。一般的寺院往往依山而建,只不过是一进又一进的殿宇和院子,很少有水面,有的也仅仅是巴掌大的一个放生池而已。全福寺的山门与大殿之间却有好大的一片水面,要跨过一座拱桥才能到达寺院的大殿。我们到来的前几天苏州刚刚发了大水,周庄是首当其冲。看全福寺的山门、大殿等建筑的墙上,可以明显的看出距离室内地坪大约50公分的地方赫然有一道青绿色的印记,想来那几天全福寺真的全都给泡在水里了,真的是名副其实的"水中佛国"了。 寺内的建筑还真的不少,僧舍、厢房有不少间,不过都没什么可看的,有一间通过九曲桥与大殿前院相连的阁楼还颇为精致,可惜不让进去看。三层的藏经阁是全福寺也是古镇的最高建筑了,在镇上经常能不经意地看到它的一角。由于饿着肚子,我们无心恋看,匆匆地就打后门出来了。 至于全福寺何以名为"全福"也没搞明白,只记得乾隆有自封为"十全老人",这"全福"不知是否有什么典故。 沈厅提到周庄就不能不提到沈厅,沈厅是当年的巨富沈万三的后裔建造的清代建筑,是周庄规模最大的建筑群。 说起沈万三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就是周庄随处可见的"万三蹄",没进古镇还在周庄的新镇上就看见沿街不少店铺里都在出售"万三蹄",柜台上放着成大盘的烧熟的红彤彤的蹄膀,香味老远就能闻到,后面的柜子里也放满了盒装的。问了一下一只蹄膀也就15至18元,不过还是没吃,主要是看那些店每家都烧了一大盘,可每天的出售量根本没那么多,也不知道那些蹄膀烧了多少遍了,估计是烧了又凉,凉了又烧,怕吃坏了肚子,只好忍着馋了。奉劝大家去周庄的时候最好也别太馋,就算是实在想吃也最好买那真空包装的,自己带回去,别在那儿吃坏了以后的旅游计划全给耽误了。 说沈厅规模大,一是因为它占地面积大,达两千多平方米,二是它的建筑面积也大,共有房间90余间,三是建筑规格也最高(在民居里)。寻常人家在街上也就占一个开间,而沈厅在街面上占了达5个开间,眼下除了中间的开间是入口外,其余的都已经是店面了。 沈厅最突出的特点是天井的设计。从堂屋往里,几乎每一进都有左右相对的两个小天井,面积不过一个多平方米,高达两层,里面或种芭蕉,或植翠竹,又或是一个小水池,既可采光,又兼作通风。而且这样的比例似乎也未使人感到压抑。 还有一点就是沈厅对空间的利用,二层设计的很巧妙。因为堂屋等主要的空间均需要较高的空间,因此沈厅的二层基本都是沿主要空间的周边布置,二层开以花窗,有的看到是堂屋(跟吹拔似的),有的看到的是小天井,还有的看到的是层层叠叠的屋顶。可惜当时看得急,没法画下来,现在回忆已经有点记不清楚了。 建筑的很多中轴线的开口都有雕花牌楼,但都很简洁,虽然跟著名的江南雕花楼的相比就差了很多,不过也是很可观的了。 建筑一层的一侧开了一条长长的甬道,贯穿始终,沿之返回,就是沈厅的出口了。 张厅 离双桥二十多米远,就是著名的张厅。张厅比沈厅的年代更为久远,始建于明代;和沈厅相比建筑规模略小,共有房间70多间,建筑面积一千六百多平方米,但这种规模也是一般民居望尘莫及的了。 同为江浙民居,张厅的建筑风格与沈厅大同小异,只是开间与进深略小。从大门进去也是一进进的堂屋与院子,侧面的一层也有一条和沈厅一样贯穿始终的甬道,可能当时的作用是用来作为辅助的(如货运)的通道,可以不影响中轴线上厅堂等主要空间内的家庭活动,这与现在比较高档的别墅或公寓内厨房或工人房有一个单独的出入口有异曲同工之妙。 张厅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吴冠中先生所题的"轿从门前进,船从家中过"。建筑群有一座后花园,一直在厅堂里穿行后突然见到敞亮的后园以及后园内的绿化令人豁然开朗。引自周庄河道的水一直流到后园并形成一个小池塘,船就是从这水道进入家中,但架在水道上的水榭和石桥使得净空很小,也就不到一米,不知道当时的船是怎么通过的,不过也许是因为最近发大水使水位升高的缘故吧。水榭里几个"红领巾导游员"正在一板一眼地练习背诵讲解词。 作为明代建筑,张厅也有一些与沈厅不同的明代建筑的特点,主要就是比清代建筑简洁。第二进的堂屋通常被称为"纱帽厅",其得名是因为屋梁与短支梁之间的木雕是模仿了明代官员纱帽的帽翅的式样;后来去的同里的退思园中也有一间同样的"纱帽厅"。厅内的家具也是典型的明式家具,简洁到极至,除了必要的构件外没有任何累赘,不象沈厅内的清式家具那样繁缛。靠背椅的靠背就两根立棍和一条横棍加一块靠板;八仙桌更好,就桌面和四条圆桌腿,不过我发现条案两边的一对高几却比较复杂,我怀疑不是"原配"的,可能是后来错加成清式的了。简单的美是美的极至,是对美的最终的追求。这不止在建筑,在家具,而且在非艺术的领域里都有所体现。 MISSVANDELUO的"少就是多"的提出可能就是基于这种考虑;数学家、物理学家在求得一个公式或一种理论的时候也总是尽可能的希望它能达到最简单的美,爱因斯坦后半生致力于统一场理论的建设也就是出于对这种简单美的追求。 我们去张厅的时候建筑内正在模拟户主办喜事的样子,第一进厅堂里有一组新郎新娘以及司仪等的蜡像,栩栩如生,吹鼓手脸上的青筋暴露,仿佛使出了吃奶的力气。侧面的甬道里隔一进就挂一个大红的长腰灯笼,给建筑平添了几分喜气。 离周庄 离开周庄的时候还不到中午十一点,所以我们就取消了在周庄吃"万三蹄"的计划(当然也有点担心那不新鲜),驱车去同里的途中在吴江的阳光大酒店用了午餐,不用我们自己掏钱就能饕餮大餐一顿的感觉真爽。 由于一直以来对周庄寄予了比较高的期望,所以看了以后有点失望。周庄的景致入画有余但却很难入照,一方面是因为人太多太挤,但最重要的还是景物和建筑还是有些缺乏特点,在照相机的取景框里看到的实在是很难令我按下快门,或许是我的眼睛缺少发现吧。写生则不同,作画者的二次加工可以给景物赋予新的东东,并起到去芜存精的作用。途中就看到了好几拨在写生的DDMM,也不知道是哪个学校的。 写这些文字的时候正好电视上又在介绍周庄的风致,居然说道周庄的静谧,我是没感觉到,走了一路除了8点前的一会没什么人,后来就一直在喧嚣中度过(上海来的游客又多又闹),而且这还不是大礼拜。还有说什么"周庄的水不是很清,但里面沉淀的是历史,",真实让人FAINT,明明水被污染了还这么贴金。SIGH。也许是我过于挑剔了,在一般的游客眼里周庄还是颇有魅力的,看他们参观时的饶有兴致就知道了。 旅游资讯 ( 特价机票特价酒店3折起/租车包车/自助导游 ) 各地旅行社线路精粹 更多查询
|
转自:http://www.53761.net/article/200709/4803.asp33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