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十一游记)周庄游记 |
[游记](十一游记)周庄游记 |
2007-10-30 163.com |
(十一游记)周庄游记 [plugin:travel]71[/plugin:travel] 为了避开“黄金周”的人流高峰,经驴友的密告,选择了一条“黄金”旅游线路在国庆节的前几天游了一趟“中国第一水乡-周庄”。既能避开白天客流大的烦恼,又能欣赏月色下幽静的美景,更实惠的是还能剩掉那昂贵的100元钱门票。 九月二十七日,我们俩个人退掉了苏州观前街200元一晚的宾馆房间,游完苏州的拙政园,网师园后,下午五点钟花了22元钱,乘旅游巴士一个多小时就到达了一个叫江泽的地方。旅游巴士停在一条不宽的柏油马路上,从车窗外望去,马路两边都是农田,根本没有房子,哪里有古镇的影子?车上还有几个和我们一样第一次来的人都在嘀咕。这时开车的司机大声的叫唤:古镇到了,全部下车吧。 下了车,一群“摩的”很快的围了上来,说步行到古镇周庄还有很远,要我们搭“摩的”去。没办法,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的,我们毫不犹豫地要了一部五元钱“摩的”上路了。“摩的”沿着一条乡村机耕道前行,路面明显的有很多的小坑。一路上我们不停的招呼“摩的”司机要好点开车,生怕从车上掉下来。 不到十分钟,就到了“周庄”牌楼下。“摩的”司机说:我们走的是周庄后门的一条路,原来在这里就开始收门票了,现在这里成了商业一条街。他还告诉我们,现在进周庄要收门票,最好先找一家旅馆住下来,等到晚上和早上的不要门票的时候再进去。这个时候,“摩的”已经开到了一家旅馆的门口。 富态的老板娘脸上堆满了笑容向我们打着招呼,我们一开口就问起了房间的价格。“老道”的老板娘没有说出房价,而是很热情地要我们先看看旅馆的房间,是不是满意。老板娘看我们有点犹豫,一再反复地说:看一下没有关系,满意就住,不满意就不住,没有关系的。 屋子不大,双人间,有卫生间,有热水,还算干净。老板娘开价200元一间,说是三天后“黄金周”的价,现在给我们打对折100元。经过一番在“小商品市场”买服装一样的讨价还价,最后60元搞定。 洗了个热水澡,休息了一下。然后想去品尝一下当地的特色小吃:糯米酒,茴香豆,臭豆腐干子,酒酿圆子,万三蹄,阿婆菜。在古镇的街上走了一圈,最后还是找了一家带有“辣”味的小餐馆,要了一份辣椒炒肉和几个当地的菜肴,每人狠狠地吃了两大碗饭。湖南人就这点“出息”,出门才吃了几天的甜食,看到辣椒炒肉眼睛就发直了,哈哈。 酒没醉,饭已饱,来到了旁边的全功桥上。亲自体会了“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美妙意境。才能知道古人能够写下这千古绝句,原来也是见景生情。 夜幕降临,一轮圆月早早挂在了天上。尖尖的房角上,亮起的一串串红灯笼,倒映在小河的水面上。一艘挂满红灯笼的小船,载着几位游兴正浓的游客,慢悠悠地从桥下穿过。艄婆双手紧握的船桨,不时发出咿呀,咿呀的响声。 晚上八点多钟来到了大门口,工作人员拦住了我们去路:现在进去还要80元的门票,要我们再等20分钟,他们下班了就可以免票进去了。多好的周庄老百姓啊。 乘着夜色,怀着一种惊喜,好奇的心情走进了周庄。喧闹了一天的古镇,此时显得格外的安静。街道里几乎看不到几个行人,两边的店铺大部分都开始打烊,厚厚的木板早已把店门封的严严实实。两人来宽的街道,铺满了麻石或是青砖。路面高高低低的,一脚就跨入了千年的古道。 几条小小的河流,把宅子围得严严实实 。有人说:周庄睡在水上,水是周庄的床。河道里的一条条小船,那是周庄的一只只鞋子。虽然鞋子旧了,那是岁月的苍桑。刚刚走过一座古老的石拱桥,前面又是一座古老的石拱桥。一样的老河道,一样的古老的房,仿佛走进了一个古老的迷宫里。只见那房门前,房角上挂起的一盏盏红灯笼发出的一簇簇黄色的灯光,更给古镇罩上了一层神秘的夜纱。 昏暗的灯光下,几家“内有住宿”的小旅馆还开着小门。有一条懒得叫唤的大黄狗注视着我们从它身边悄悄的走过。古老的石拱桥上一对年轻人在谈恋爱,小伙子把小姑娘紧紧地抱在了怀里,他们旁若无人,是那样的坦然。还有人用两根竹杠称起了一张网,在小河里筝一些小鱼小河虾。 静静的古镇,静静河水好像没有流动一样。古镇的小街上,静得只剩下我们两人的脚步声和我那串挂在腰上钥匙发出的沙沙的金属声。“静静”的我们,不得不加快步伐去寻找出去的路。转了几个圈后,才确定了正确的路线。出来的时候早已是满头大汗了,不知是“静静”的太紧张,还是天气太热了的缘故。 第二天,为了赶在工作人员上班之前进“庄”,起了个大早。吸取了昨天晚上不熟悉地形的教训,买了一张“周庄导游图”。一图在手,心中有谱。这一下可已把周庄看个仔仔细细,清清楚楚。 太阳刚刚升起,沉睡了一晚的周庄开始活跃起来。永安古桥上,一位送小孩读书妇女匆匆走过。几位赶早的村民提着几篮小鱼小虾,箩卜白菜开始叫卖。蹲在小河边洗衣的少妇,不停地用手中的棒锤敲打着衣服。提着“红漆马桶”的大嫂站在小河的码头上等待收垃圾的小船。坐在门前的老人正悠闲地沐浴着晨阳的温暖。“磨剪子,锵菜刀”的匠人的身边站了一位可爱的小女孩。小女孩走到我们的跟前,要我们中午在她家开的饭店里的吃饭。小小年纪就有了经济头脑。 好不容易等到了俩位游客,四个人凑在一起租了一条80元的游船。坐在小船上,听着艄婆的介绍,慢悠悠地欣赏水上的古镇风貌。艄婆哼起了江南小调,我们不停地夸奖她的美丽的歌喉。她说唱完后要我们给10元的听歌小费,那当然。 大大小小的店铺都已开张,卖了几块丝巾手帕和一些小的饰品,早已闻到了沈万三的“万三蹄”香了。大门口的小店里几乎家家都在卖“万三蹄”。那圆溜溜,金灿灿的猪蹄,让人看了都垂沿三尺。在我们湖南这个好像不叫猪蹄,而是叫猪膀子。记得小时候,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得到。问了几家店铺都说是正宗的“万三蹄”,到底哪家是正宗“万三蹄”恐怕他们自己也会搞不清了。
|
转自:http://xing1956820.blog.163.com/blog/static/66994320079239221386630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