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宿迁项王故里、乾隆行宫之行散记

[游记]宿迁项王故里、乾隆行宫之行散记

2007-07-25    sm618.com

宿迁项王故里、乾隆行宫之行散记

2004年春节后,我随宿迁藉友根芹君一行,驱车赴宿迁项王故里。据传:宿迁,秦时属下相县地,东晋义熙元年(公元405年)置宿豫县,属淮阴群,唐宝应元年(公元762年),为避代宗李豫讳,改名宿迁。

古人曰: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聪明谋抗,明能见机,胆能决之,然后可以为英者,张良是也;气力过人,勇能行之,智足断事,乃可以为雄者,韩信是也;若一人能兼英雄,则能长世者,高祖、项羽是也!

项羽为英雄之一,我自幼始,一直非常崇拜其,一出″霸王别姬″京戏剧情,更让世人震撼人心。此次,能亲临英雄项羽故里一游,得以如愿,幸甚,幸甚!

四月三日,春雨绵绵,一早我们冒着细雨来到″项王故里″风景名胜点游览。在车上,远远就见一″项王故里″碑坊,气势非凡。项王故里,位于宿迁东南郊,古为下相梧桐巷,为楚霸王项羽诞生之地。项羽生于公元前232年,二十四岁起兵反秦,仅用三年时间便将秦王朝推翻,楚汉相争中失败,自刎而亡,时年仅三十一岁。后西汉大史学家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一直为后人传诵。

进大门,主体建筑英风阁极具汉代民居特点,其汉代宫殿建筑风格一下子震慑了我。内有楚霸王的一座雕塑石像,英风犹在,豪气长存之气宇昂然令我肃然起敬。几幅壁画、配套设施更勾勒出当年霸王名垂史册之英雄气慨,栩栩如生。英风阁大门两侧一副对联更对其作出了高度评价:

威震江东立一代兴亡自有光辉标史册

歌传垓下定千秋功罪莫将成败论英雄

大门前的霸王鼎更是古朴壮观,气势雄伟。鼎高2.6米,直径1.9米,重约8吨,鼎上所铸铭文16行64字。精辟地记录了项羽不朽的历史功绩。

由书法大家,被誉为草圣的林散之题字的项王故里纪念室,里面陈列着的虞姬事迹,同样令我感动。虞姬,自幼学文为剑,能歌善舞。其兄虞子期为项羽叔侄起兵反秦制造兵器。项羽为此经常出入其家,日久擦出爱情火花,两相爱慕,后经人撮合,喜结良缘。虽项羽转战南北,而虞姬始终未尝离其左右,实为项羽之贤内助。更令人感动的是,当项羽在与刘邦之战败至垓下时,自觉大势已去,而对他一生中的美妻、名骓,项羽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而这时的巾帼英雄虞姬和唱道:″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两人反复咏唱,其场面之凄切悲壮,令左右潸然泣下,不能仰视。为项羽图霸业不为己累,虞姬伏剑而逝。

走出纪念室,霸王别姬之动人一幕久久扣住了我的心弦,思绪万千,难以平静。

在项王故里,还见到了习武场、古井、乌骓马亭、碑廊及项羽手植槐树。碑廊长100余米,东廊为≤史记.项羽本纪≥的巨幅石刻,全文9000余字,由著名书法家戚庆隆所书。西廊为当代知名书法家书写的历代名人歌颂项羽的诗作。项羽亲手所植槐树,风雨沧桑二千余载,现仍枝繁叶茂,被美国一植物学家誉为″天下第一槐″。

离开项王故里,我们又驱车来到了京杭运河畔的乾隆行宫景点观光。一下车,我们即被一群落古建筑群所折服,规模宏大,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乾隆行宫原名皂河龙王庙行宫,始建于康照二十三年(1684年),清代帝王为祈求龙王″安澜息波,消除水患″而建的祭祀建筑,故名″安澜龙王庙″。后经雍正、乾隆、嘉庆年间的多次修复和扩建,形成了占地三十六畝,三院九进的北方宫殿建筑群。因乾隆帝六下江南,五次宿顿于此并建亭立碑,称为″乾隆行宫″。

从″河清″碑楼进入,西侧有对称的″海晏″碑楼,进入庭院广场后,面对的是禅门(俗称山门),前置放着一对巨大的石狮,昂首挺胸,雄强威猛。禅门的上方镶嵌着乾隆帝御笔题写的″敕建安澜龙王庙″镏金御匾。禅门的两侧各有一个作门,供文武官员分从东、西作门进入,而皇帝从正门入内。进入其间,筒直似置身于缩小版的皇宫。戏搂、禅殿、御碑亭、怡殿、龙王殿、灵官殿、大禹殿,还有东西牌楼、钟鼓楼、东西配殿、东西滚龙殿、东西厢房、御膳房。整个建筑群斗拱飞檐、雕梁画栋、结构严谨、装饰华丽。更令我惊叹的建筑涉及接口处不用一只铁钉之类,且对称度极高,实在精致考究。

御碑亭更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其建筑面积53平方米,为六角重檐攒尖顶黄色硫璃瓦屋面。碑亭正中耸立着一块高5米的御碑,碑帽的正面镌刻″圣旨″,背面镌刻″御制″。碑身分别刻有圣旨全文和乾隆帝五次下榻于此所题写的御笔诗文。据导游称,此处碑刻,乾隆在位六十年,随着其的五次南巡为兴水利至此,竟耗时四十八年才全部竣工。乾隆帝之书法功力透纸,秀逸厚重,极具书法大家风范,为后人称道。整个御碑亭造型大方,凝重端庄,充分显示了皇家建筑特有的雄伟气派。

在观光闲聊中,有宿迁藉友提及,皂河镇民间尚有罕见姓氏″索、雍、乜.....″时,我突发奇想,提议他们是否向有关部门设法考证,此姓是否与乾隆四十八年五宿行宫有关,说不准乾隆随行人员与当地良家女子因接触多而生情,结婚生儿育女,以至在此世代相传。

(图:项王故里)

2004年春节后,我随宿迁藉友根芹君一行,驱车赴宿迁项王故里。据传:宿迁,秦时属下相县地,东晋义熙元年(公元405年)置宿豫县,属淮阴群,唐宝应元年(公元762年),为避代宗李豫讳,改名宿迁。

古人曰: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聪明谋抗,明能见机,胆能决之,然后可以为英者,张良是也;气力过人,勇能行之,智足断事,乃可以为雄者,韩信是也;若一人能兼英雄,则能长世者,高祖、项羽是也!

项羽为英雄之一,我自幼始,一直非常崇拜其,一出″霸王别姬″京戏剧情,更让世人震撼人心。此次,能亲临英雄项羽故里一游,得以如愿,幸甚,幸甚!

四月三日,春雨绵绵,一早我们冒着细雨来到″项王故里″风景名胜点游览。在车上,远远就见一″项王故里″碑坊,气势非凡。项王故里,位于宿迁东南郊,古为下相梧桐巷,为楚霸王项羽诞生之地。项羽生于公元前232年,二十四岁起兵反秦,仅用三年时间便将秦王朝推翻,楚汉相争中失败,自刎而亡,时年仅三十一岁。后西汉大史学家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一直为后人传诵。

进大门,主体建筑英风阁极具汉代民居特点,其汉代宫殿建筑风格一下子震慑了我。内有楚霸王的一座雕塑石像,英风犹在,豪气长存之气宇昂然令我肃然起敬。几幅壁画、配套设施更勾勒出当年霸王名垂史册之英雄气慨,栩栩如生。英风阁大门两侧一副对联更对其作出了高度评价:

威震江东立一代兴亡自有光辉标史册

歌传垓下定千秋功罪莫将成败论英雄

大门前的霸王鼎更是古朴壮观,气势雄伟。鼎高2.6米,直径1.9米,重约8吨,鼎上所铸铭文16行64字。精辟地记录了项羽不朽的历史功绩。

由书法大家,被誉为草圣的林散之题字的项王故里纪念室,里面陈列着的虞姬事迹,同样令我感动。虞姬,自幼学文为剑,能歌善舞。其兄虞子期为项羽叔侄起兵反秦制造兵器。项羽为此经常出入其家,日久擦出爱情火花,两相爱慕,后经人撮合,喜结良缘。虽项羽转战南北,而虞姬始终未尝离其左右,实为项羽之贤内助。更令人感动的是,当项羽在与刘邦之战败至垓下时,自觉大势已去,而对他一生中的美妻、名骓,项羽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而这时的巾帼英雄虞姬和唱道:″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两人反复咏唱,其场面之凄切悲壮,令左右潸然泣下,不能仰视。为项羽图霸业不为己累,虞姬伏剑而逝。

走出纪念室,霸王别姬之动人一幕久久扣住了我的心弦,思绪万千,难以平静。

在项王故里,还见到了习武场、古井、乌骓马亭、碑廊及项羽手植槐树。碑廊长100余米,东廊为≤史记.项羽本纪≥的巨幅石刻,全文9000余字,由著名书法家戚庆隆所书。西廊为当代知名书法家书写的历代名人歌颂项羽的诗作。项羽亲手所植槐树,风雨沧桑二千余载,现仍枝繁叶茂,被美国一植物学家誉为″天下第一槐″。

离开项王故里,我们又驱车来到了京杭运河畔的乾隆行宫景点观光。一下车,我们即被一群落古建筑群所折服,规模宏大,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乾隆行宫原名皂河龙王庙行宫,始建于康照二十三年(1684年),清代帝王为祈求龙王″安澜息波,消除水患″而建的祭祀建筑,故名″安澜龙王庙″。后经雍正、乾隆、嘉庆年间的多次修复和扩建,形成了占地三十六畝,三院九进的北方宫殿建筑群。因乾隆帝六下江南,五次宿顿于此并建亭立碑,称为″乾隆行宫″。

从″河清″碑楼进入,西侧有对称的″海晏″碑楼,进入庭院广场后,面对的是禅门(俗称山门),前置放着一对巨大的石狮,昂首挺胸,雄强威猛。禅门的上方镶嵌着乾隆帝御笔题写的″敕建安澜龙王庙″镏金御匾。禅门的两侧各有一个作门,供文武官员分从东、西作门进入,而皇帝从正门入内。进入其间,筒直似置身于缩小版的皇宫。戏搂、禅殿、御碑亭、怡殿、龙王殿、灵官殿、大禹殿,还有东西牌楼、钟鼓楼、东西配殿、东西滚龙殿、东西厢房、御膳房。整个建筑群斗拱飞檐、雕梁画栋、结构严谨、装饰华丽。更令我惊叹的建筑涉及接口处不用一只铁钉之类,且对称度极高,实在精致考究。

御碑亭更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其建筑面积53平方米,为六角重檐攒尖顶黄色硫璃瓦屋面。碑亭正中耸立着一块高5米的御碑,碑帽的正面镌刻″圣旨″,背面镌刻″御制″。碑身分别刻有圣旨全文和乾隆帝五次下榻于此所题写的御笔诗文。据导游称,此处碑刻,乾隆在位六十年,随着其的五次南巡为兴水利至此,竟耗时四十八年才全部竣工。乾隆帝之书法功力透纸,秀逸厚重,极具书法大家风范,为后人称道。整个御碑亭造型大方,凝重端庄,充分显示了皇家建筑特有的雄伟气派。

在观光闲聊中,有宿迁藉友提及,皂河镇民间尚有罕见姓氏″索、雍、乜.....″时,我突发奇想,提议他们是否向有关部门设法考证,此姓是否与乾隆四十八年五宿行宫有关,说不准乾隆随行人员与当地良家女子因接触多而生情,结婚生儿育女,以至在此世代相传。

(图:项王故里)

(图:项王故里英风阁)

(图:项王故里霸王鼎)

(图:项王故里乌骓马亭)

(图:项王故里 碑廊)

(图:项王故里项羽亲手植槐树)

(图:项王故里项羽塑像)

(图:宿迁乾隆王宫)

(图:宿迁乾隆王宫)

摄影、文、配乐/筱冰

转自:http://bbs.sm618.com/dispbbs.asp?boardID=36&ID=195731117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