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镇江三山之一金山寺-只有江山到古今

[游记]镇江三山之一金山寺-只有江山到古今

2007-08-02    lotour.com

外的公园去玩也不是很简单的事。因此,作为贫寒的小知的父亲,一定会让我知道那里有个小小的石池,是最后在小城终老的大文豪苏东坡洗砚用过的。可我已经没了印象,连同站在我身后的小姑姑,忧郁的剑眉下忧郁的眼睛。在贫寒里读初中的姑姑不久就故去了。没那张照片我甚至不知道我曾经有过这个曾经很喜欢我的小姑姑。

以后,是祖父经常带我们去玩,城小,可以走的地方不多,就记得在一马平川的城市里那座也许是因为运河的疏浚留下的假山。祖父讲的苏东坡就要实在一点,我就记得如果能洗笔把那和江南人常用来划着采菱角的菱桶差不多大的池子全部洗黑,那字就练成了。其实,那时的东郊公园吸引我们的根本不是乾隆四次舣舟留下的御笔之类。而是可以爬那“山”,而且居然还有山洞。虽然那山洞里经常有促狭鬼留下的排泄物,可是孩子总是乐此不疲,一遍遍地跑上跑下。也实在可怜,最多二十多公尺高的“山”。不过,江南的园林的造园还是很有讲究的,和苏州“狮子林”的假山仿佛,这里靠池边的一座太湖石的假山照样也是叫你要花上好多工夫才可以走出。隔块石头,就是要兜好大的圈才能碰头。沿半亩方塘,照样有肖型太湖石遍绕,可以让游人去冥思苦索。只是池中的红鲤始终未如西湖花港般兴旺过,其实也好,落花落叶随意漂浮的小潭总要显得更具底蕴。

池边有一龙亭,造型奇特,半亭半榭,顶有二龙。乾隆曾在此赏景并嘉勉士子。龙亭南是御碑亭,存乾隆南巡时所写的六首诗的碑刻,内容为对苏子的崇仰敬及对地方官员的教诲。平心而论,御笔一气贯通,平正娴熟。但为书家所垢,至今尚难以想通。其实苏字的赤壁赋到确实可以一学,事实上我也曾从临写里感受了恢弘。

再以后,这里叫过舣舟亭公园,那时我已经从父亲可怜的藏书里知道了三苏。 不过,还是象看不懂那舣舟的舣字一样,看不懂“大江东去”,我们知道的是“金猴奋起千钧棒”。到是那些“磬东海之水,写不尽……”之类已经滚瓜烂熟,也学会了对落水狗的痛打。好象那些比较简单,只要不是打到自己,落水的打起来实在太容易了。两报一刊打什么,我们就打什么。再踏上一只脚,叫它永世不得翻身!虽然,自己也尝到了亲人被踏上一只脚的滋味。不过既然一直是可以教育好的,凭什么不在教育好的过程里勇敢坚定呢?

再游舣舟亭已是挈妇将雏了,女儿在草坪上跌交的一张照片仍记忆尤新。那时,太太也是一脸的温柔。全然不象在以后的生活里把两人磨成针尖麦芒却又僵持成武林鼎级高手的对决时的雕塑状。这也是日子,象古运河上的流水。其实这舣舟亭的所在也是因为古城的人文汇萃怕被运河带走,所以筑条大坝而使河水绕个大圈再东流而留下的。留下的算历史,而现在的我们也在这历史的前缘无可奈何地涂抹。

这处胜迹又变了样子。虽然一河之隔就是车嶙人嚣的闹市,但四面环水的这块小小遗迹还是依稀遗留了点旧日模样。走过曲廊回旋,再看漏窗借景,洞门锁景,粉白的院墙藤萝霹雳恣意蔓延。从看似散在的松竹花木里去品味造园人匠心的运用,确实是逃离喧嚣的快事。

自小小门廊转至豁然开朗后,便觉林木深秀,山石清奇。舣舟亭据园南山顶,亭不大但造型精美,南宋时士人为纪念苏东坡泊舟于此而建。乾隆题"玉局风流"匾额尤在。现在叫东坡公园的此园为典型的江南景色。较之苏州的诸园少些匠气,多些豁达。只是运河裁弯取直后多出一半岛也纳入公园时。被后人在其间任意堆砌点类猫似虎的“仿真动物雕塑”,实在恶型恶状,叫人啼笑皆非。

从舣舟亭下山,濒河尚有长廊,尽头处有一竹亭,被称为苏子泛舟的码头。竹亭沿运河向北又是一座码头,乾隆皇帝曾多次在此上下龙舟。是为御码头。从河边眺去,古老的运河繁忙依旧,波光潋滟里,只是少了帆影撸声。御码头停的也不是穿梭于江枫渔火的孤舟,而是条与颐和园石舫依稀的游船。

跨过建于明代的三孔石拱桥,既是新增"半月岛"。该桥叫做广济桥,俗称西仓桥,原在城西横跨运河,后因运河扩建,于近年移此。此桥曾多次走过。本来青石溜滑光可鉴人,但改建时重加修葺,也再无钎绳勾勒的痕迹可觅。岛上亭台楼阁,湖石假山,参差错落,疏朗有序。但终感尚未到整旧如旧的境界。岛上主建筑"仰苏阁"独立中央,与舣舟亭遥对呼应,本是重构佳景。只是钢筋水泥的,终使涂上脂粉,依旧是暴发的村气,仍为恶俗。

站到岛的尽头,今人重修该园的勒石俨然。不想看,只是在落叶间随意徜徉。沉湎于苏子一生的坎坷与苏子的豪放、磊落、洒脱,终老于此的苏子曾构成了小城含蓄而雅儒却又不羁的文化底蕴的一个部分,也使我这晚来的后学受教良多。

等招我回去的手机铃声骤响,我才警醒。时光如水,日月如梭。苏子与客俱往矣,那个不知作秀的稚子也已过不惑。这古迹就是添上点变化不也应该吗?

倒是假如孩子真要离开故土的那刻,还是该再陪她来站在时空的遗迹上留点记忆。或许以后,她也会就象我站在这记起一切。那时候,就只有那旧时明月下流淌的运河水,依旧荡涤着风流与未曾风流的人物。间或泛起数道粼粼的波光。

(作者:渔樵老儿)

转自:http://www.lotour.com/snapshot/2007-7-26/snapshot_77227.shtml446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