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暮色中的燕园

[游记]暮色中的燕园

2007-08-02    

参加完卫方兄张罗、人博兄做东的倪氏晚餐聚会后,兴奋之余,并未立即北返昌平,而是惦记着暮色中的燕园。

从1985年秋到1988年仲夏,在做北大研究生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里,不记得有多少次曾在暮色中的燕园散步或者跑步。于是,从晚上十一时到十二时,夜游燕园,看看能否找回青春年华时的些许记忆。

从中关村二小跨过过街桥,就是北大的东南门。紧挨着东南门的就是即将竣工的北大体育馆——也就是奥运乒乓球馆,三天前刚刚被大火烧过。因为已近午夜,蒙胧的夜色遮蔽了烟熏火燎过的体育馆的遍体鳞伤。尽管仍然是漫步于《晨曦中的燕园》中的路径,但一则晨曦,一则暮色,景致大不相同。

湖光塔影的未名湖,是最让人留恋的燕园奇观。离了至少五分钟的路程,即从远处传来歌声、笑声,原来在石舫上正有一场烛光聚会,可能有二三十人吧,或许是放假而驻守的大学生,因了某一特别的兴致,正在自娱自乐,好不逍遥。湖面上的纸船,伴之以闪闪烁烁的烛光,远处是垂柳依依,水影中的路灯和博雅塔依稀可见,小虫在唧唧地叫着,动听而悦耳。湖边的路上,三三两两的学生,或者散布,或者引亢高歌,或者高谈阔论,有一个跑步的帅哥,居然还气喘吁吁、不停地说着英语,两不误。湖边的躺椅上,大都是成双成对的恋人,或躺或坐,温情脉脉。

天色,有些灰暗。大半个月亮,或隐或现,较之于热恋中的少男少女,反倒显得羞羞答答。这其实是空气污染指数不断攀高的征候:记得当初读书的时候,天色是明显比现在的要蓝得多,尽管还是那同一片天空。

夜色中的树影,在稀疏的路灯下,斑驳陆离。燕园之吸引我,最主要的之一恰是其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的各色花草树木。后山的古树自不待言,俄语楼前一字排开的四棵硕大的银杏树,尤为燕园添色增辉。图书馆西侧的白杨树,挺拔,伟岸,作家杨朔之《白杨礼赞》就是献给此类参天大树的。图书馆南侧的银杏树,蓬蓬勃勃,也煞是可爱。

当初在燕园苦读三载,图书馆是最有吸引力的去处了。邓小平第二次复出后题写的“北京大学图书馆”,即便是在这位“打不到的矮个子”再次在“反击右倾翻案风”中倒霉后,也一直挂在那里,一迄于今。北大之有风骨,这可以算是一个例证。

英杰交流中心的小广场前,有男男女女的十多个学生在溜旱冰,男孩子的矫健、女孩子的婀娜多姿,为夜色中的燕园平添了青春的活力。北大人之爱熬夜,有的乃至昼息夜作,据说是受到当初曾在北大图书馆打工、后来位尊天下的毛润之的影响,真假未详。

不过,从行政办公楼到教学楼(尤其是逸夫二楼),确实是有不少房间的灯在亮着,尽管已是在假期,尽管已近午夜。夜读,笔耕,也许正是吾等教书人的生活常态罢。

“今朝一别母校,明日四海精英。”这一挂在图书馆东门上侧的“祝福2007届毕业生”的横幅,就像母校面对别离的学子的亲切嘱托,别致,醒目,温馨。

十九前的今天,1988年7月4日,正是我告别燕园而南下铁狮子坟的师大报到的日子。

似乎是转眼之间,十九年已然过去了。

夜游燕园,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于是,打的直奔28.8公里外的昌平寒舍,写下这点儿文字,姑且算是对既往的十九度春秋的一个不成体统的记念罢。

青春不再。人生苦短。还得继续跋涉。

2007年7月4日,从事高教工作十九周年纪念日,花旗之独立纪念日

学术批评网(www.acriticism.com)首发 2007年7月5日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原始链接:http://bbs.canghai.org/viewthread.php?tid=119953
转自:264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