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二十四桥明月夜__冰人的心情日记 |
[游记]二十四桥明月夜__冰人的心情日记 |
2007-07-16 |
二十四桥明月夜 红药说,三百年以后,他还会路过这座桥。 红药说,他今夜就会来。 从前这里很热闹,烟花三月的江面上,这是最大最长的一座桥,桥边遍生红药,江上衣鬟飘香。凤凰来了之后,是最热闹的时侯。 她用那管九节的洞箫教我们,我问她为什么我总是不能吹得象她一样好,她说,你的心未宁。许是吧。 只是不知道她的心,果真已宁呢么? 那一晚皓月当空,我们二十四个姐妹娉娉婷婷立在桥头,是谁起头吹起了箫,我不记得了,我也不记得我什么时侯也取出了我的箫,更不记得后来有多少江魅多少人儿在江畔听我们吹箫。 那一晚除了他,一定还有别人看见我们了。 我想他宁愿相信他看见的是世间美丽的女子。 好风如水,明月在怀,这时节他应该流连在楚楼秦馆,歌尽桃花扇底风,舞低杨柳楼心月,十年来,他早是扬州城无人不识的青楼浪子,才俊薄幸惹人狂。 我看见他立在岸边的杨柳树下,就立在红药的旁边,已是秋深,风凄凄地吹过,他青色的袍角猎猎地响。他笑了,笑得很暖昧,很凄凉。隔着烟雾迷蒙的江面,我听到他随口念出四句诗: 随后他便头也不回地走了。 而整整的三百四十一年过去了。 红药说他会来的。 难道洞箫也是交给他的吗? 两骑轻瘦的马,在桥边停下。 清冷雪色映在他苍白的脸上,他竟站在三百年前他站过的位置,一枝红药,无声摇曳。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稍驻初程。 他走时是深秋,来时是严冬。他是诗人也好,是词人也好,是杜氏,或是姜氏,于我,完全没有分别。 他笔端运劲,雪澌声与墨溅之声,飒飒作响。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呵,他曾经的事迹,他记得仍这么清楚。 他长笑一声,又长叹一声,牵过马来,曼声唱起他刚填的词。 隔开两丈远的地方,我吹起三百年前他听过的曲子。我想,我能吹得象凤凰一样好了。 我吹一遍,又吹一遍。天明之前,不知还能吹多少遍呢。 “你是谁?你能现身么?”我看到他茫然四顾,大声地道:“原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实有其事啊!” 天亮了。 我问,红药,洞箫是给他的吗? 他在江边徘徊了多久才离去,我不得知。红药说他还会再来。 他真是个天才的词人。他在听我吹箫的第七个夜晚,竟然自己悟出了那变幻无极的箫音。 他客居湖州,客居合肥,客居汉阳,客居杭州……三百年前他沉醉于歌舞之中是不得已,三百年后他奔波于苏扬杭淮的幕府之间,仍是不得意。人人都说他有才华,可又有什么用呢。 十五年,一晃就过去了。 这一年的冬天真冷,江边的梅花绽开第一朵清香时,江边一个人也没有。三百五十六年来,我从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雪,江水甚而结了冰。红药抵不住寒气,急急躲向地气暖处去了。 红药没有告诉我,他从苏州回来之后,会不会得再来江边。 只是刚取箫近唇,他便来了。他的脸上不象平常般静止若水,反常地漾着喜悦之色。我注意到今晚他带了一支笛子来。 他问:箫仙,你在吗? 三百余年来,他的才气竟精进如斯。 他说:箫仙,请指教。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我知道,他说的是合肥南城,赤栏桥畔的那位琵琶女。 我能说什么呢,我只能用九节洞箫把两首曲子再吹了一遍。 后来者永远会记得南宋有一个叫着姜夔,能够自己度曲的著名词人。 日后,有人说他的才华得自天才,有人说他得自仙遇。 明月渐东坠,他说:箫仙,明天我要离开扬州,就此别过。 凤凰说,你也该走了。跟我走吧。 十里扬州,三生杜牧,知有相逢否? |
原始链接:http://www.yzlove.com/diary.asp?classid=23011 |
转自:35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