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苏扬游记

[游记]苏扬游记

2007-07-26    sina.com.cn

特别申明:博文中大部分照片为本人实拍,凡人物照禁止转载。因包含大量清晰图片,页面打开较慢,请耐心等待。若出现红“×”请刷新。

苏扬游记

何园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这首脍炙人口的千古佳诗不知诱惑着多少人的心。其中一句“烟花三月下扬州”更是成为很多旅游者来扬州的理由。

受到这首诗的鼓舞,我们乘着三月春风来到扬州。扬州离苏州不远,并且两个城市间有密度极高的长途汽车班次,这为我们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从苏州到扬州汽车车程两个小时,车票68元。

扬州是一座拥有浓厚文化底蕴的古城,千年古运河孕育了扬州的古代文明,往日的辉煌造就了扬州通史式的文化长廊。扬州是人文荟萃之地,历代政治家、文学家、画家、艺术家云集,在扬州留下了无数典籍、诗文、书画、音乐歌舞,也留下了许多优美的传说故事。

没到扬州,先闻“瘦西湖”,这是扬州最美的风景区。据记载,天下以“西湖”命名之处共有三十六处,清人刘声木在《苌楚斋随笔》卷八谈到:以地名“西湖”者,天下三十有六,除杭州最著名外,当以福建福州府、广东惠州府次。所以“西湖”并不是杭州的专利,扬州瘦西湖和杭州西湖一点关系没有。

扬州除了浓厚的人文气息和美丽的景致外,吃也是一绝,最著名的非扬州炒饭莫属。扬州是淮扬菜的发源地,与鲁菜、川菜、粤菜一起并称中国四大菜系。

在出发之前,友人相当专业地在网上搜集扬州旅游攻略,将扬州旅游路线、住宿、景区、餐饮特色等,在两个小时之内一网打尽。有了攻略,使得此次出行有了极强的针对性,这份攻略对我们的扬州之行帮助极大。

汽车飞驰在高速公路上,经过了京杭大运河后就进入扬州市地界了。

照片是在车上拍的,远处的河流就是著名的京杭大运河。河边具有如此特色造型的建筑不知道是什么,估计是宾馆之类。

汽车开到扬州汽车南站。扬州天气很好,阳光明媚。出站之后,买张扬州市地图是免不了的。在地图上指指点点如此如此这般这般后,我们决定先去何园。一个是考虑到只剩下半天时间瘦西湖肯定游不完,另一个就是何园不大,半天时间绰绰有余,留出晚上时间去久仰已久的食为天饭店吃饭。

我们的第五站:扬州何园。

公交车游1路线直达何园。坐上车了之后才发现扬州市面积如此之小,地图上看着很长的一段距离转眼之间便到了。我惊异地发现地图上居然没有标明比例尺,想必是比例太小不标也罢。

游1上的扩音器传出已到何园的消息,友人一跳下车便直赞景色漂亮。公交车线路旁有几栋古色古香的建筑,当时我以为这是后人仿古所造,后来才知道这确是古人遗留,是扬州古时盐商的豪宅,保存之完好让人叹服。

公交车站点的位置离真正何园景区入口还有一段距离,友人自诩方向感极差,说是看着太阳都找不着北,于是我只好肩负起带路的重任。多亏手上的地图帮了大忙,东西南北搞清楚后,按照地图的指引往何园走。扬州的确很小,地图上看到如此长的距离步行10几分钟就到了,若是换成西安地图最起码也得10几分钟车程。

何园大门就在徐凝门街上。从大门看上去,就好似一个普通的民宅而已,然而一踏入大门,便如同畅游于中华文化之瑰宝之中。何园原名“寄啸山庄”,在何园里处处可见这四个字。

注意是“寄啸”而非“呼啸”,“呼啸山庄”是一部著名的英国文学作品,我一开始就搞混了。“寄啸”二字取自陶渊明《归去来辞》中的“倚南窗以寄傲,登东皋以舒啸”,表达了园主人不与黑暗官场同流合污而情寄山水的志节情怀,颇有喻意。又因庄园主人姓何,故名“何园”(官网:http://www.he-garden.net/)。

何园建于19世纪末的清光绪年间,是扬州古典园林中建筑最晚的一座,因而也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名园。由于园主人何芷舠(音:刀)担任过清政府驻法国公使馆职务,所以,这座园林建筑装饰上汲取了一些西洋风格,多处体现着中西合璧的思想,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这一点在之后的介绍中会有阐述。

说起何园,就不得不说说何芷舠家族。何家是近代的名门旺族,人才辈出,让人叹服。若提起著名的中科院院士何祚庥(音:休),不少人恐怕如雷灌耳,可谁又知道他是何芷舠的曾孙呢?何家五代人中出了两个进士:何俊(其父)、何声灏(其子),两个博士:何世桢、何世枚(其孙),两个院士:王承书(曾外孙女)、何祚庥(曾孙)。在何园里有何氏家族的详细记载。

何园分三部分,南部为住宅部分,前后三进,第一进为楠木大厅,二、三进为二层楼房,每进皆为七开间。北部为花园,又分东西两部分。东西花园遥相呼应,各有特色。我们从北边入口进入,最先看到的就是空旷处摆放的何园碑刻。

一进何园,便感造园者手段非凡,这是一种与苏州拙政园完全不同的风格和意境。何园比拙政园小得多,正因为面积有限,但方寸之间突显布局精致和谐。建筑不繁,但精巧别致,一畦牡丹芍药,点缀着馆舍厅堂,恰到好处。在围墙处有一座假山,假山奇石为太湖石,依墙堆就,紧贴围墙又高过围墙。在何园各处围墙均可见到如此假山,好似一石头的屏嶂,不仅将墙外诸多低矮民宅遮掩,而贴壁山林本身时起时伏。此种包镶之法,不仅用材节省,而且廓大了空间,看上去好似山峦叠嶂,虚实结合,景有尽而意无穷,实为构园者处理特定地形的生花妙笔。

山脚一湾清池,为假山注以活力,沿着山势起伏,有石阶可登。一座小巧的四角方亭凌空于奇石之上,藏匿于万翠之间,古朴典雅而又不乏勃勃生机。亭台匾额上书“梅风”二字,回韵无穷。

此亭修建略高于地面,白天登亭可以俯瞰园景,晚间可于此地观月,与地面平视趣味迥异。

此亭一旁有一宽敞大气之建筑,这就是在这一部分最引人注目的船厅了,厅似船形,此厅并非建于水上,而是在厅的四周以鹅卵石与瓦片铺成水波纹的地坪,给人以船在水中的意境。

可以注意到上图给地面的特写,以鹅卵石辅以瓦片作为水面波纹,如此设计和精巧创意让人不得不感叹造园者的浪漫和别具匠心。

船厅廊柱上悬一幅对联:“月作主人梅作客,花为四壁船为家”。足可见何园主人何芷舠之超脱淡雅之气,也表现了其一生与船的不解之缘。

船厅西面为一长廊,名曰“复道回廊”。此回廊总长达1500米,在如此之小的何园内能造出此长廊,可见设计之巧妙。回廊四通八达,一条走廊用墙一分为二,楼上楼下均可绕过隔墙进入园子西部,把整个后花园的主要景点和玉绣楼贯穿起来。复道回廊均为两层,起到客流分流的作用,或直或曲或回或叠,构成一条连接全园上下的建筑步道,无论冬夏雨雪,园内出行毫无影响。由于复道回廊结构之错综复杂,结构呈立体面,在建筑学上有很高的参考价值,特别是桥梁建筑方面,复道回廊被称为现代立交桥的雏形。200多年前的园艺建筑师就能设计出如此立体交通,让人叹为观止。复道回廊既是何园建筑特色的最大看点,其规模在江南园林中也是绝无仅有的,享有“天下第一廊”的美誉。

我曾想用相机记录此复道回廊之精妙,但遗憾复道回廊结构复杂,照片根本不能很好的反映出来。有幸在游玩之时遇见一屏风,上面正好是复道回廊的照片,据介绍这张照片是经过两次曝光拼合而成,才能窥见复道回廊之冰山一角。

走在复道回廊上,两旁景色让人赏心悦目。特别是“水心亭”。此亭是为了巧用水面和环园走廊的回声,增强其音响的共鸣效果而建,供园主人观赏戏曲、歌舞和“夏日招凉”之用。据悉,《红楼梦》、《毕升》等电影、电视连续剧《青青河边草》都曾以何园水心亭为场景。

注意到亭前钢制围栏,并非后人修建。此钢制围栏就是当时从法兰西引进的,如今200百年过去,敲之依然铿锵有声,并无半点锈迹。以中式典雅亭阁为主题,加以西洋工艺作陪衬,足可见何园之中西合璧,也可以见得何芷舠与国外关系之密切。

何园最大的特色便是其串楼与复廊的构思之巧。它们将东、西二园与住宅连为一体,即有局部美,又有整体美;串楼上下回环,游人循楼漫步,景物推移,一路变幻,耳目常新,这种精妙的设计,是扬州园林的代表作。串楼上下均有逶迤曲折的回廊复道相连,全长400
余米,可以绕园一周,故称“串楼”。在串楼的窗格和壁板上刻有苏东坡、唐伯虎、郑板桥等人诗画,回廊墙壁石碑上嵌有古人的诗句,西壁嵌有《颜鲁公三表》石刻。

在何园南院有一片园林,恬淡幽静,自成一体,可谓园中之园。在这儿将中国园林建造艺术手法运用得炉火纯青。湖、木、石、亭、廊、桥在此融合得宛如天造地设,给人以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意境,在有限的天地中给人以无限的通思。

古人云:“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今日得见,确是意境非凡。园林中常采用平地叠石之法,而叠石增山是很讲究的,必须运用高度技巧,分峰叠石当为扬州造园的一大特色。假山中有孔可以互通,上下前后畅通无阻。山下水边有水洞,池水漱石,泠然有声。

假山有一处设计之巧妙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请注意看美女纤手所指之处,恰似一轮弯月落入水中。原来假山上开凿一圆孔,光从孔中透射到水中,造成水中明月之意境。更为精妙的是,从湖边走过时,由于观看角度的不同,月影可由满月到残月逐渐变化,趣味无穷。下面这张照片就是换个角度看的满月效果。

南院楼阁门窗也设计得十分巧妙。中国造园自古便有“借景”的手法,可以互借,也可以外借。何园外景虽不可借,但园内景可以互借,因此在廊的上部开漏窗,有的用水磨花窗作为分隔,有的直接开成空心窗洞,有折窗形、花瓶形、梅朵形、海棠形。楼下廊壁间,嵌有苏东坡所书《海市帖》刻石。还用水磨砖砌成图案精美的漏窗,从东边即能看见西边园景诱人的一角。这种借漏窗透景引人入胜的设计,是扬州园林的特色之一。

花窗

花门

湖水前一厅为复建的水谢,此处的设计也十分写意,谓之“琴棋书画”。“琴”乃喷薄一涌泉,汩汩叮咚之音好似琴声流淌。但如今此泉并不喷涌,留一眼死井,少了一份活力和意境。“棋”乃一千年古木雕刻成的木桩,上面刻以棋盘。厅中以石板进行空间分隔,内间摆以笔墨纸砚作为书房谓之“书”。墙壁上雕刻一精美窗框,窗框外种上几颗雅竹,竹旁立一奇石。通过窗框看去,窗框好似一幅装裱精美的画框,而画正是由国画中经久不衰的题材——竹石,构成谓之“画”。

“琴棋书画”合为一体,此情此景正能体现石涛的诗意:“白云迷古洞,流水心檐然;半壁好书屋,知是隐真仙。”

走过复道回廊,就来到了何家的住宅区。住宅区主要由一座面积约160平方米的煦春堂和两座七开间的西洋楼组成,是一幢单檐歇山顶建筑,整座煦春堂大厅分正厅、耳厅,是目前扬州市保存最大最完整的楠木厅。正厅大门两侧,融合了西方建筑方法,选用整块4平方米玻璃配成窗,有利于采光。在朝南一面走廊上有13个西式木雕月牙门,上面雕有折枝、牡丹花和牡丹花篮,象征着主人对如意、美好、吉祥、富贵生活的神往。

在楠木厅后面有两进具有异国风格的双层楼房,叫玉绣楼,共有28间,中西合壁,新颖别致。这里曾是小姐闺房,是园主人女儿居住的地方,在封建社会,小姐是不可以轻易与人见面的,因此园主派“重兵”把守,客人也不敢越雷池半步。

何园主人何芷舠从小留学欧洲,西洋文化对他产生了深远影响。

照片中建筑中西合璧的风格相当典型,颇具西洋色彩的扇形门顶,门上的窗户也不是中国古典风格的木制窗格特色,而是以西洋百叶窗代替。房屋结构,楼道围栏,屋檐等又采用中国风格,中西风格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融合。

我注意到在二楼的楼道上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孔洞,直径约半米。我寻思着这个孔洞是作为运输用的,这么大间房子,如果每次隔层传送物品都需要跑上跑下的话,效率太低。故而聪明的设计师开凿了一个孔,使楼上楼下通过孔贯通起来,孔上方安装提篮,用绳索将提篮提上放下,运输物品。友人戏称这孔是用来送外卖的,这样我想起古时读书人十年寒窗,被锁在二楼不准下来,饭食和生活用品等均通过孔洞传送,这么想也颇具几分道理。

串楼与赏月楼相邻,赏月楼是主人母亲居住的地方。在赏月楼楼道有一处这样的围栏引起了我的关注。

这个围栏若是放在今天肯定不值得大惊小怪,但这确实是200年前的作品。建造围栏的钢材全部从西洋引进,围栏花纹则是典型的天圆地方的中国风格。再仔细一看,发现钢条呈四个字排列:“益寿延年”,不禁感叹中国文化与西方工艺的完美合璧巧夺天工。

依围栏俯瞰,发现地面图案竟然如此的精致美丽。

卵石拼成凤和鹿的图案,寓意祝福母亲福禄呈祥,寿比南山。

这些地面上的图案以各色卵石铺成,在人们足下躺了百年,却依然清晰如故,并无半点磨损之迹。

这片住宅区房间之多让人乱眼,足可见当时何家人丁兴旺。我和友人楼上楼下、曲曲折折、高高低低,边走边看,生怕漏过什么。此处楼盘庞大,楼道错综复杂,犹如迷宫一般,若不熟悉的话很容易迷路。现在很多住宅区的房间都作展览厅或何家家族介绍之用。有些房间还陈列着何家人当时日常生活之物,这对研究当时江南生活以及民风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这张照片中可以看到,何家人是相当追逐时尚的,当时的奢侈品——留声机,就摆在桌上。还有一个西洋典型的设施——壁炉,装饰得富丽堂皇,周围的瓷砖也是从西洋引进,经过200年的岁月雕琢,依然色彩艳丽。

来个特写。瓷砖图案相当写意,我一度怀疑这个瓷砖乃是中国绘画英才与西洋工艺师智慧的结晶。

这是卧房。注意到床是八条腿的,寓“四平八稳”之意。

这是书房,古色古香,一派精美而高贵典雅之气。

还有很多房间是介绍何氏家族。何家家教颇为成功,很注重自身修养和学识的提高,我想这也是何家能够人才辈出的原因。何芷舠不仅对自己家族教子有方,在当时晚清乱世,他深知只有教育才能够使国家强大起来。何芷舠重视教育事业并身体力行,曾两次捐学田676亩襄助家乡学校。所以,何芷舠不仅是营造园林的高手,也是我国早期有远见卓识的教育家。他深信“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临终时也不忘嘱咐子女兴办大学,走“教育救国”的道路。其孙何世桢、何世枚启用家资创办持志大学并任校长,为国家培育出许多精英,像海牙联合国国际法院大法官倪征日奥、上海图书馆馆长顾廷龙等,当代著名小说家金镛也毕业于持志大学。

照片上可以看到持志大学的校徽、校训、校歌以及当时的校门。很可惜的是,持志大学毁于战乱,后来又有一个大学在其旧址上建起,就是现在的上海外国语大学。

中科院院士何祚庥其名位于照片右下角。

看到这些介绍以及珍贵的历史资料,我不禁由衷地敬佩何芷舠的为人和其心系国家和国民命运的品质和气节。他不仅是一个学富五车的学者,也是一个目光敏锐的商人,还是一个远见卓识的教育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由于何芷舠本人高贵品质和民族气节才使得何园蓬荜生辉。

著名造园家陈从周教授游园后曾赋诗一首:“江南园林甲天下,二分明月在扬州。水心亭上看波绿,览胜来登一片楼”。此次一行,可叹扬州不虚此行。正如前文《苏扬游记——拙政园》http://blog.sina.com.cn/u/4a6ad7b9010009hl说道,何园的感觉与拙政园的感觉大相径庭,何园虽小,但处处体现精致秀美,布局、取材、取景等均经过深思熟虑,方寸之间彰显鬼斧神工。凭借错综复杂的楼道以及极富层次感的景色布局,使得何园的景致具有极大的时空张力,让人陷入此处而回味无穷。并且在何园住宅区内繁多的房间及保存完好的历史图文资料,使得何园很有看点,也使何园蒙上了一层浓郁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如果说何园的典雅、精致、写意的景色洗刷了我眼睛内的污垢,那么何芷舠的博学智慧、远见卓识、民族气节就洗刷了我的心灵。

花了一个下午游玩何园后,我们来到传说中的食为天酒店吃饭。这顿饭吃得爽哉,令我如今也津津乐道。关于扬州小吃之类放在最后一篇游记《苏扬游记——扬州拾翠》中详细阐述。

何园游记完毕。

下一站:扬州瘦西湖。

=======================苏扬游记(连载)========================

苏扬游记——拙政园 http://blog.sina.com.cn/u/4a6ad7b9010009hl

苏扬游记——虎丘 http://blog.sina.com.cn/u/4a6ad7b9010009hs

苏扬游记——太湖鼋头渚(一)

http://blog.sina.com.cn/u/4a6ad7b9010009i5

苏扬游记——太湖鼋头渚(二)

http://blog.sina.com.cn/u/4a6ad7b9010009jo

苏扬游记——甪直古镇 http://blog.sina.com.cn/u/4a6ad7b9010009jp

苏扬游记——何园 http://blog.sina.com.cn/u/4a6ad7b9010009jx

苏扬游记——瘦西湖 http://blog.sina.com.cn/u/4a6ad7b9010009mj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a6ad7b9010009jx359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