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苏扬游记 扬州何园 |
[游记]苏扬游记 扬州何园 |
2008-06-27 sina.com.cn |
苏扬游记——扬州何园 2007-05-04 16:30:16 大中小 标签:游记扬州何园 特别申明:博文中大部分照片为本人实拍,凡人物照禁止转载。因包含大量清晰图片,页面打开较慢,请耐心等待。若出现红“×”请刷新。 苏扬游记 何园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这首脍炙人口的千古佳诗不知诱惑着多少人的心。其中一句“烟花三月下扬州”更是成为很多旅游者来扬州的理由。 受到这首诗的鼓舞,我们乘着三月春风来到扬州。扬州离苏州不远,并且两个城市间有密度极高的长途汽车班次,这为我们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从苏州到扬州汽车车程两个小时,车票68元。 扬州是一座拥有浓厚文化底蕴的古城,千年古运河孕育了扬州的古代文明,往日的辉煌造就了扬州通史式的文化长廊。扬州是人文荟萃之地,历代政治家、文学家、画家、艺术家云集,在扬州留下了无数典籍、诗文、书画、音乐歌舞,也留下了许多优美的传说故事。 没到扬州,先闻“瘦西湖”,这是扬州最美的风景区。据记载,天下以“西湖”命名之处共有三十六处,清人刘声木在《苌楚斋随笔》卷八谈到:以地名“西湖”者,天下三十有六,除杭州最著名外,当以福建福州府、广东惠州府次。所以“西湖”并不是杭州的专利,扬州瘦西湖和杭州西湖一点关系没有。 扬州除了浓厚的人文气息和美丽的景致外,吃也是一绝,最著名的非扬州炒饭莫属。扬州是淮扬菜的发源地,与鲁菜、川菜、粤菜一起并称中国四大菜系。 在出发之前,友人相当专业地在网上搜集扬州旅游攻略,将扬州旅游路线、住宿、景区、餐饮特色等,在两个小时之内一网打尽。有了攻略,使得此次出行有了极强的针对性,这份攻略对我们的扬州之行帮助极大。 汽车飞驰在高速公路上,经过了京杭大运河后就进入扬州市地界了。 照片是在车上拍的,远处的河流就是著名的京杭大运河。河边具有如此特色造型的建筑不知道是什么,估计是宾馆之类。 汽车开到扬州汽车南站。扬州天气很好,阳光明媚。出站之后,买张扬州市地图是免不了的。在地图上指指点点如此如此这般这般后,我们决定先去何园。一个是考虑到只剩下半天时间瘦西湖肯定游不完,另一个就是何园不大,半天时间绰绰有余,留出晚上时间去久仰已久的食为天饭店吃饭。 我们的第五站:扬州何园。 公交车游1路线直达何园。坐上车了之后才发现扬州市面积如此之小,地图上看着很长的一段距离转眼之间便到了。我惊异地发现地图上居然没有标明比例尺,想必是比例太小不标也罢。 游1上的扩音器传出已到何园的消息,友人一跳下车便直赞景色漂亮。公交车线路旁有几栋古色古香的建筑,当时我以为这是后人仿古所造,后来才知道这确是古人遗留,是扬州古时盐商的豪宅,保存之完好让人叹服。 公交车站点的位置离真正何园景区入口还有一段距离,友人自诩方向感极差,说是看着太阳都找不着北,于是我只好肩负起带路的重任。多亏手上的地图帮了大忙,东西南北搞清楚后,按照地图的指引往何园走。扬州的确很小,地图上看到如此长的距离步行10几分钟就到了,若是换成西安地图最起码也得10几分钟车程。 何园大门就在徐凝门街上。从大门看上去,就好似一个普通的民宅而已,然而一踏入大门,便如同畅游于中华文化之瑰宝之中。何园原名“寄啸山庄”,在何园里处处可见这四个字。 注意是“寄啸”而非“呼啸”,“呼啸山庄”是一部著名的英国文学作品,我一开始就搞混了。“寄啸”二字取自陶渊明《归去来辞》中的“倚南窗以寄傲,登东皋以舒啸”,表达了园主人不与黑暗官场同流合污而情寄山水的志节情怀,颇有喻意。又因庄园主人姓何,故名“何园”(官网:http://www.he-garden.net/)。 何园建于19世纪末的清光绪年间,是扬州古典园林中建筑最晚的一座,因而也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名园。由于园主人何芷舠(音:刀)担任过清政府驻法国公使馆职务,所以,这座园林建筑装饰上汲取了一些西洋风格,多处体现着中西合璧的思想,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这一点在之后的介绍中会有阐述。 说起何园,就不得不说说何芷舠家族。何家是近代的名门旺族,人才辈出,让人叹服。若提起著名的中科院院士何祚庥(音:休),不少人恐怕如雷灌耳,可谁又知道他是何芷舠的曾孙呢?何家五代人中出了两个进士:何俊(其父)、何声灏(其子),两个博士:何世桢、何世枚(其孙),两个院士:王承书(曾外孙女)、何祚庥(曾孙)。在何园里有何氏家族的详细记载。 何园分三部分,南部为住宅部分,前后三进,第一进为楠木大厅,二、三进为二层楼房,每进皆为七开间。北部为花园,又分东西两部分。东西花园遥相呼应,各有特色。我们从北边入口进入,最先看到的就是空旷处摆放的何园碑刻。 一进何园,便感造园者手段非凡,这是一种与苏州拙政园完全不同的风格和意境。何园比拙政园小得多,正因为面积有限,但方寸之间突显布局精致和谐。建筑不繁,但精巧别致,一畦牡丹芍药,点缀着馆舍厅堂,恰到好处。在围墙处有一座假山,假山奇石为太湖石,依墙堆就,紧贴围墙又高过围墙。在何园各处围墙均可见到如此假山,好似一石头的屏嶂,不仅将墙外诸多低矮民宅遮掩,而贴壁山林本身时起时伏。此种包镶之法,不仅用材节省,而且廓大了空间,看上去好似山峦叠嶂,虚实结合,景有尽而意无穷,实为构园者处理特定地形的生花妙笔。 山脚一湾清池,为假山注以活力,沿着山势起伏,有石阶可登。一座小巧的四角方亭凌空于奇石之上,藏匿于万翠之间,古朴典雅而又不乏勃勃生机。亭台匾额上书“梅风”二字,回韵无穷。 此亭修建略高于地面,白天登亭可以俯瞰园景,晚间可于此地观月,与地面平视趣味迥异。 此亭一旁有一宽敞大气之建筑,这就是在这一部分最引人注目的船厅了,厅似船形,此厅并非建于水上,而是在厅的四周以鹅卵石与瓦片铺成水波纹的地坪,给人以船在水中的意境。 可以注意到上图给地面的特写,以鹅卵石辅以瓦片作为水面波纹,如此设计和精巧创意让人不得不感叹造园者的浪漫和别具匠心。 船厅廊柱上悬一幅对联:“月作主人梅作客,花为四壁船为家”。足可见何园主人何芷舠之超脱淡雅之气,也表现了其一生与船的不解之缘。 船厅西面为一长廊,名曰“复道回廊”。此回廊总长达1500米,在如此之小的何园内能造出此长廊,可见设计之巧妙。回廊四通八达,一条走廊用墙一分为二,楼上楼下均可绕过隔墙进入园子西部,把整个后花园的主要景点和玉绣楼贯穿起来。复道回廊均为两层,起到客流分流的作用,或直或曲或回或叠,构成一条连接全园上下的建筑步道,无论冬夏雨雪,园内出行毫无影响。由于复道回廊结构之错综复杂,结构呈立体面,在建筑学上有很高的参考价值,特别是桥梁建筑方面,复道回廊被称为现代立交桥的雏形。200多年前的园艺建筑师就能设计出如此立体交通,让人叹为观止。复道回廊既是何园建筑特色的最大看点,其规模在江南园林中也是绝无仅有的,享有“天下第一廊”的美誉。 我曾想用相机记录此复道回廊之精妙,但遗憾复道回廊结构复杂,照片根本不能很好的反映出来。有幸在游玩之时遇见一屏风,上面正好是复道回廊的照片,据介绍这张照片是经过两次曝光拼合而成,才能窥见复道回廊之冰山一角。 走在复道回廊上,两旁景色让人赏心悦目。特别是“水心亭”。此亭是为了巧用水面和环园走廊的回声,增强其音响的共鸣效果而建,供园主人观赏戏曲、歌舞和“夏日招凉”之用。据悉,《红楼梦》、《毕升》等电影、电视连续剧《青青河边草》都曾以何园水心亭为场景。 注意到亭前钢制围栏,并非后人修建。此钢制围栏就是当时从法兰西引进的,如今200百年过去,敲之依然铿锵有声,并无半点锈迹。以中式典雅亭阁为主题,加以西洋工艺作陪衬,足可见何园之中西合璧,也可以见得何芷舠与国外关系之密切。 何园最大的特色便是其串楼与复廊的构思之巧。它们将东、西二园与住宅连为一体,即有局部美,又有整体美;串楼上下回环,游人循楼漫步,景物推移,一路变幻,耳目常新,这种精妙的设计,是扬州园林的代表作。串楼上下均有逶迤曲折的回廊复道相连,全长400 在何园南院有一片园林,恬淡幽静,自成一体,可谓园中之园。在这儿将中国园林建造艺术手法运用得炉火纯青。湖、木、石、亭、廊、桥在此融合得宛如天造地设,给人以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意境,在有限的天地中给人以无限的通思。 古人云:“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今日得见,确是意境非凡。园林中常采用平地叠石之法,而叠石增山是很讲究的,必须运用高度技巧,分峰叠石当为扬州造园的一大特色。假山中有孔可以互通,上下前后畅通无阻。山下水边有水洞,池水漱石,泠然有声。 假山有一处设计之巧妙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请注意看美女纤手所指之处,恰似一轮弯月落入水中。原来假山上开凿一圆孔,光从孔中透射到水中,造成水中明月之意境。更为精妙的是,从湖边走过时,由于观看角度的不同,月影可由满月到残月逐渐变化,趣味无穷。下面这张照片就是换个角度看的满月效果。 南院楼阁门窗也设计得十分巧妙。中国造园自古便有“借景”的手法,可以互借,也可以外借。何园外景虽不可借,但园内景可以互借,因此在廊的上部开漏窗,有的用水磨花窗作为分隔,有的直接开成空心窗洞,有折窗形、花瓶形、梅朵形、海棠形。楼下廊壁间,嵌有苏东坡所书《海市帖》刻石。还用水磨砖砌成图案精美的漏窗,从东边即能看见西边园景诱人的一角。这种借漏窗透景引人入胜的设计,是扬州园林的特色之一。 花窗 花门 湖水前一厅为复建的水谢,此处的设计也十分写意,谓之“琴棋书画”。“琴”乃喷薄一涌泉,汩汩叮咚之音好似琴声流淌。但如今此泉并不喷涌,留一眼死井,少了一份活力和意境。“棋”乃一千年古木雕刻成的木桩,上面刻以棋盘。厅中以石板进行空间分隔,内间摆以笔墨纸砚作为书房谓之“书”。墙壁上雕刻一精美窗框,窗框外种上几颗雅竹,竹旁立一奇石。通过窗框看去,窗框好似一幅装裱精美的画框,而画正是由国画中经久不衰的题材——竹石,构成谓之“画”。 “琴棋书画”合为一体,此情此景正能体现石涛的诗意:“白云迷古洞,流水心檐然;半壁好书屋,知是隐真仙。” 走过复道回廊,就来到了何家的住宅区。住宅区主要由一座面积约160平方米的煦春堂和两座七开间的西洋楼组成,是一幢单檐歇山顶建筑,整座煦春堂大厅分正厅、耳厅,是目前扬州市保存最大最完整的楠木厅。正厅大门两侧,融合了西方建筑方法,选用整块4平方米玻璃配成窗,有利于采光。在朝南一面走廊上有13个西式木雕月牙门,上面雕有折枝、牡丹花和牡丹花篮,象征着主人对如意、美好、吉祥、富贵生活的神往。 在楠木厅后面有两进具有异国风格的双层楼房,叫玉绣楼,共有28间,中西合壁,新颖别致。这里曾是小姐闺房,是园主人女儿居住的地方,在封建社会,小姐是不可以轻易与人见面的,因此园主派“重兵”把守,客人也不敢越雷池半步。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6ad7b9010009jx.html110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