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十月小记:记忆中的那片树林等三则(江苏扬州古运河游记)/船票网 |
[游记]十月小记:记忆中的那片树林等三则(江苏扬州古运河游记)/船票网 |
2007-08-02 |
记忆中的那片树林 遥远的,从北京回到家。 每次快到家还在河对岸的时候,就能看到门前那片树林,所以这一回我没看到树丛的影子不禁有些吃惊,只剩下几根砍下来的细树枝横七竖八的躺在原来的地方。我问母亲,那些树到哪里去了,母亲说,被邻家砍了,因为挡住了大门。 那些树啊,小时候跟同伴玩耍时我曾在树根下藏过宝贝,春天的时候树下开满了白色的带刺的野蔷薇,一丛一丛的、开的寂静,夏天的时候,一夜的暴雨小溪就能涨到树丛下的地方,那就是幼年的我对于洪水的印象了,涨水的时候河对岸的大哥就会支起渔网守着鱼儿从这里路过;到了秋天地上满是枯树枝,家里虽不缺柴我还是喜欢拣柴(只为学那杨六郎手下的焦赞,原先也是个打柴的农夫),有时候也能在树下拣到鸭蛋。 (2003 .9.30 ) 雀儿在树梢 快到黄昏的时候,我站在门前,因为不再有树林的遮挡,可以一直遥望到远处的稻田和村庄。四下里安静,虽是隔着远,还是能听到那村庄的小路旁树梢上成群的麻雀的吵闹。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麻雀要到了傍晚才闹得最欢,成群结队的在一起聒噪个不停。 www.chuanipiao.com 那村庄处在一片稻田的中央,据说最初只有七户不同姓的人家,所以就叫七姓庄,算是我们这里的一个穷地方。 ( 按:字典上的说法:荞麦: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紫红色,叶互生,三角形,开小白花;子实黑色,磨成面粉供食用 荠麦: 一年生草本植物,叶狭长,羽状分裂,花白色,茎叶嫩时可食.。从这里,荠麦大约不是荞麦了。) 船票网,船票网 天色再晚一些,稻田上的一群雀儿也收了兵,却和树上的一群一起移到村庄的两棵水杉树上,看那高度和树皮的颜色,那水杉至少也有十年树龄了。只是在村中,需要我踏进村子里才能近前看。 正倚在那户人家的树下呆看呢,东厢来了条白色的小花狗,那狗一点一点接近我汪汪叫我也不怕,可是,这一叫却不得了,满村子的狗都跟着叫起来,西厢的一条黑狗很快也跑过来,远处又有几只开始往这边跑。 船票网真的好 我退到田里,想想好久没有练泥仗的功夫了,今天这些活宝送上门来,岂有不贬之理?田里有的是捏好的泥块,狗儿被吓退了,我还惦记着那些柿树。 我明白了那雀儿为什么要选中这个宝地作巢,下有恶犬人不欺呀! (2003 .10.7 ) 过宁通公路扬州 车子沿着公路向西,正是傍晚时分,窗外是稻田、人家、河岸上漫开的芦花。我呆忘着出神,心想着只有等到明年这时才能又见到这风景了! 望着这漫开着的芦花时,想到的便是白居易的那首“枫叶荻花秋瑟瑟”了,不知怎地我总是把这一句中的荻花认做是芦苇的花,因为在我们这里,水边最常见的莫过于芦苇了。虽是称作芦苇,却有有两种。大的那种,叶和茎都粗一些,称作芦竹,秋后收割,茎可以拿来盖茅草屋,或者牵成篱笆;小的那种称为芦苇,便是野生的,只能当柴禾烧了。芦竹长得高大,站的笔直,而芦苇则是斜倚在水边,个子也要小一些。我的印象中能在江边和着风声的便是这芦苇而不是芦竹了!我叹息着这人生便象这芦苇的花了,长大之后也要离开生养它的土地,随风飘落天涯了! 就这样一路西行,一路打量着太阳离大地的高度。闲来便有了首诗: 本文来自 chuanipiao.com 我喜欢这将近黄昏的太阳,落落大方、照得人心荡漾。 再往西行就是扬州地界了,每次到了这里,都会经过好几座桥,我知道这当中一定要有一座是要过京杭运河的,可是每次我都分不出哪一座才是,那桥的名字实在好听,不妨记在这里:芒稻河桥 (河两岸有漂亮的芦苇)、小运河桥、廖家沟大桥(在这里河道拐了个湾)、京杭大运河桥(水面却不是很宽阔,倒是有不少来往的船只)、古运河桥(两岸还有过去繁忙市镇的影子)、梅家沟桥(往西还有几座,天黑了看不着名字)。 作者:shenliangwei |
原始链接:http://chuanpiao.cn/lvyouyouji/jiangsuyouji/20061210/29793.html |
转自:27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