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扬州游记:烟花三月游镇扬(4)唐城遗址觅古 |
[游记]扬州游记:烟花三月游镇扬(4)唐城遗址觅古 |
2008-06-10 17u.com |
(四)唐城遗址觅古 一直认为,旅游不是游山逛水到此一游,还应对当地的人文历史文化有个粗略地了解。扬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在隋唐时期曾经辉煌过的城市,因此在这次旅游中,把参观唐城遗址排进了行程计划。 出大明寺向东步行一站地,就是唐城遗址的入口,门票15元。路旁的木牌上,贴着遗址的介绍。 走过护城河上的石桥,登上层层台阶,走进唐城遗址博物馆。 唐城遗址博物馆位于唐代衙城遗址的西南角、隋炀帝行宫的旧址上,规模不算大,除去修葺后的城墙,更似一个小巧的园林景致。 文史陈列展在一座唐式建筑风格的宫殿里。 走进殿堂,两个女孩迎上来,说要给我讲解。此时,陈列馆内只有我一个游客,只为我一人讲解,感觉有些浪费人家的劳动,何况自己观看可以控制游览的进程,委婉谢绝。可其中一个女孩非常认真,说讲解要比自己看的清楚明白。好吧,恭敬不如从命。 展览分四个部分:隋都述略、淮南形胜、人文荟萃、四会五达,以文字、图片、实物等形式反映唐代扬州的辉煌。 随着女孩的讲解,我边走边看,不时还与女孩有问有答。渐渐地,我对历史上的扬州有了初步的了解。 扬州有着近2500年的历史,蜀冈是扬州城的发源地。从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在蜀冈开邗沟、筑邗城开始,楚、汉、三国、南朝的广陵城,隋江都宫城,唐子城,都建在蜀冈之上。唐代中晚期,在蜀冈下建立了罗城。宋代在蜀冈上利用唐子城的西半部改筑成宝佑城,而在唐罗城范围内建筑大城和夹城。明清时的扬州城都是在宋大城的东南隅扩展建造。 自隋朝贯穿南北的大运河开凿以后,江都(扬州)便成了隋炀帝的陪都,十几年间,他龙舟凤舸,三次巡幸,最后因宫廷政变被部下缢死在江都,留下了一座建筑考究的宫城和一批嵯峨瑰丽的宫室、苑圃。短暂的隋朝承前启后,为唐朝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扬州在唐代的繁荣创造了必要和充分的条件。 “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唐代扬州城以蜀冈上下分为子城和罗城。子城是官衙府署所在地,又称“衙城”,为不规则的多边形,设有东、南、西、北四座城门,南门为主城门,一门三道,为宫城的建筑形制,城内有十字大街与城门相通。罗城则是市民住宅区和工商业区,运河穿城而过,形制与洛阳城相似。罗城为长方形,东西各有四座城门,南有三座城门,北有一座城门。城内有东西大街14条,南北大街4条,纵横交错,形成棋盘状的里坊。城内河道纵横,桥路相通,坊市相连,有形态多姿的二十四座桥,夜市千灯的十里长街,其时商贾如云,漕运鹜集,帆樯林立,笙歌盈耳,珠翠填咽,文人墨客,商旅往来,船乘不绝,极为繁华。唐代扬州文化发达,艺术繁荣,人文荟萃,是扬州历史上最为鼎盛的时期。 扬州南有长江,大运河又穿城而过,是唐代全国水路运输的枢纽和商品的集散地,成为当时仅次于京城长安和洛阳的全国第三大城市、著名的四大港口之一和繁华的国际大都会。 展览中有一张图片,是唐代扬州的平面图。 我仔细观看着这张图,在平民百姓居住的罗城,确实有24座桥,而且每座桥都有桥名。 “果真有24桥呀!”我不禁自语。 “当然有,是沈括考证的。”讲解员女孩接了话茬,“知道沈括吗?是科学家。” “知道。北宋的大科学家,《梦溪笔谈》是他的代表作。”我应答着。 女孩指着另一张图片给我看,那是从古河道挖出的桥基,密排的木桩证明着曾经有桥存在。
|
转自:http://www.17u.com/blog/article/76630.html41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