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坑之旅1 `总是在听各位兄弟姐妹门讲述着出队的种种,这回终于有机会亲自体验一下出队的感觉。我们的目的地是本溪的“天坑”。这是一个还没有开发的景观,据说是由40多个大小“天坑”组成的天坑群,很具探险意义 。于是乎8月30日的早晨我们九个一不怕苦 二不怕累的战士开始了为期两天的探险之旅。 一路颠簸,经过一条悠长漆黑的隧道(可惜什么事也没发生 ),崎岖且狭窄的山路,伴随着医生若干次的车子熄火我们终于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金坑村(听村长讲此村以前叫净坑村意为净是坑的意思,叫白了就成了金坑村了)。由于是第一次来此地,人生地不熟,四周都是连绵的青山且它们又像孪生的一样毫无差别(至少在我眼里是这样),虽然我们手中有极其精准的地图(连村长家的方位都标出来了),又有一位特会看地图的队友“懒熊”(虽然他有时候弄不懂为什么有些坑在地图上是蓝色的,后经证实那是个水坑,水坑里还有几只曾经是白色的鹅),但还是需要找一位当地人做向导。在极具说服力的“医生”游说下,村长不但派了向导还和我们成了朋友,于是我们一行人背着重重的装备浩浩荡荡的上路了。 在一小段山路后,迎接我们的是一个不甚壮观但很是漂亮的石门,当大家满怀希望准备穿过石门看看门后的世界是何种风景时却骤然发现“一潭秋水”挡住了我们前进的脚步(听起来很美吧,其实就是雨水),虽然多少有些失望但却成全了我们后来的林中穿越。为了看到向导介绍的美景我们在杂草与灌木丛中穿行,在对付着阻挡前进的障碍的同时我们也幸福的品味着野果:野生的葡萄,李子----,哎!真是“累并快乐着 ”。几经周折终于到了石门的另一边,具向导说这有一棵长在石缝中的树但可今天却找不到了(也许人间蒸发了,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于是全体男劳力们决定在“一潭秋水”上修一坐桥,以便回来时可以不用那么费力。在集众家智慧一身泥水及消耗了大量的体力之后,一架木头桥顺利竣工(虽然后来没用上但也算是为村里做贡献了)。 穿过一个狭窄且略有难度的石缝后我们来到了一个四周都是石壁的空间,跟山中满眼的树木比起来这真是难得的清静,有水有青苔还有一块很适合下降的岩壁,可惜我没看到(由于耻笑鼹鼠哥哥摔倒而没注意脚下的青苔狠狠的坐在了地上,所以只能暂时原地修养)。吃过午饭后我们踏上了寻找宿营地的路程,为了不打扰正在进食的蚕宝宝我们在满山的柞树中小心的穿行着。在太阳快下山时终于找到了宿营地,搭帐篷休养等待 第二天的天坑探险。 一夜的休养后我们在村长的带领下向着天坑方向进发。首先看到的是发现的最大的一个天坑—冒烟仙洞,具村长讲此坑共分四级第一级垂直距离有20米深,平移一段距离后下到第二级。由于地质队还没有考察完毕所以坑口被纵横交错的木头挡着,我们没能下到坑里看个究竟,只能在坑口看着蝙蝠飞来飞去。穿过一片包米地后冰凌洞出现眼前,洞口极凉爽而垂直距离也不算很高,于是“医生”决定下去看看。由于我并没下去所以也不知道里面的景象如何,只是听探过洞的队友说很漂亮。 在村长家吃过正宗的农家饭后我们踏上了回家的路程。经过车子若干次的熄火,在号称“活地图”的鼹鼠哥哥的错误指引下,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