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相看两不厌—太湖游记 |
[游记]相看两不厌—太湖游记 |
2007-07-26 sina.com.cn |
微风轻拂的夏日早晨,与同窗来到太湖度假村游憩。 清晨的太湖,更显烟波浩淼,气象万千。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出如此奇美之山水,空蒙如斯,钟灵毓秀。身处山水间,“晓景澹无际,孤舟恣回环”,此时似感到心与神会,天人合一了。《与朱元思书》中写道:“……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是啊,什么功名利禄,什么是非恩怨,到此处什么都没有了,只有这大好山水荡然在胸! 站在湖边,心胸释然,耳边似又有《太湖美》的吟唱:“太湖美,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船上有白帆,水中有红菱,水边芦苇青,水里有鱼虾……”于是心醉了,心中一切尘滞抛开了,便生出白居易“烟渚云帆处处通,飘然舟似入虚空”(《泛太湖书事寄微之》)的感觉来。突然,一阵马达声打断思绪,有快艇驶来,带动浪头由远处急驰而来,激起的水花映着阳光,有如碎玉,如情人高涨的心潮,近了,近了……“哗”的一声,一块礁石将浪头击的粉碎,浪花飞起溅在礁石上,一只水鸟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吓得掉了魂似的,箭一般的远逝,只留下一岸的班驳与怅然。 太湖大桥,长虹卧波,横亘湖上。淡淡的青烟依偎在其上,映衬着湖中的岛屿,构成一幅大气的泼墨山水。太湖是大水,大水常与雄奇豪迈相关联,红牙板与杨柳岸是与之不相宜的,所以它不像西湖那样西子般的柔美,但她以博大与包容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董其昌、蒯祥……选墓地于此,死后也要长伴这青山绿水,这才是真正的风流,风流源于钟爱。当然古人的行为并不为怪,太湖边的石窟灵洞,松竹苍翠,美仑美奂,台榭映水,好一个清旷疏朗、超凡脱俗的仙境胜地。倘能在此乡生活,必是神仙般的日子;假如在此乡终老,便是会羽化成仙了,所以唐代诗人皮日休面对太湖发出“对此老且死,不知忧与患”的感叹。 远处的山因氤氲而朦胧,宛如传说中的仙岛,溟溟漠漠隐于烟波浩渺中,一如笼罩着轻纱似的梦。而为人称道的苏州园林中的山石正是孕育于此的,唐吴融的《太湖石歌》中生动描述了太湖石的成因和采取方法:“洞庭山下湖波碧,波中万古生幽石,铁索千寻取得来,奇形怪状谁得识。”太湖石可谓千姿百态,异彩纷呈:或形奇、或色艳、或纹美、或质佳、或玲珑剔透、灵秀飘逸;或浑穆古朴、凌空欲飞,令人赏心悦目,神思悠悠。可见,太湖的美亦不缺乏精致。 不知不觉中已近傍晚,红日西斜,夕阳映照着云朵,金色的霞光洒在湖面,笼罩着岛屿。真想在此体验“报君一事君应羡,五宿澄波皓月中”的神仙般生活,但是到底没有那般的勇气于皎洁月下安卧一叶扁舟之中。“如此烟波如此夜,居然着我一扁舟”是需要有耐得住“凄清”的勇气的。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bf5b3000100079i30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