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电视宣传片古韵新风话太湖(解说词)

[游记]电视宣传片古韵新风话太湖(解说词)

2008-05-22    sina.com.cn

电视宣传片

古韵新风话太湖

(解 说 词)

在偌大的中国版图上,被称为“太湖”的地方有两处,一为“湖”,在江苏;一为“县”,在安徽。如果说江苏的太湖似一位风姿绰约的大家闺秀,以其丰腴、华美而令人倾慕的话,安徽的太湖则犹如一个未染铅华的纯情少女,以其质朴、灵秀而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注目。

安徽省太湖县地处大别山南麓,皖西南边陲。合九铁路、沪蓉高速公路、105国道穿境而过,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全县辖15个乡镇,174个行政村,57万人口,总面积2031平方公里。

太湖县地连吴楚,襟带江淮,倚大别山,望长江水。七分为山,山中层峦叠嶂、云缭雾绕;三分为畈,畈上一马平川,稻米飘香。发源于大别山中的长河,流过全境,哺育了两岸勤劳而善良的太湖儿女。

据史料记载,太湖于南朝宋元嘉二十八年立县,距今1500余年。

这是一部清代《太湖县志》。

“《清史稿·地理志》曰:太湖旧与小湖五并湮”。可见域内原有不少湖泊,大小相连,太湖县因此得名。

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文明的种子很早就在这里萌芽。

从考古发掘的柳河遗址、王家墩遗址、吴河遗址等30多处古文化遗址中可以得到证实,距今五、六千年前,这里就有人繁衍生息。不难想象,这些编钟和铎在先人们的手中,演绎了多少动人的乐章。

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革命的星火曾在这里点燃。

早在1929年,这里便是中共鄂、豫、皖苏区的一个组成部分。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进行了长达8年的革命活动。太湖英雄儿女用鲜血和生命创建的北桐区苏维埃政府,将永远载入中国革命史册。

矗立在泊湖之滨的大石岭农民暴动纪念碑,记录了太湖农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国民党反动派英勇斗争,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这是太湖刘家畈胡氏宗祠。1947年11月,刘、邓大军在这里召开了三纵旅以上高干会议。这次会议标志着刘、邓大军在大别山站稳脚根,为人民解放军逐鹿中原,打过长江,推翻蒋家王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是一片沸腾的土地,开发的热潮在这里激荡。

追赶式前进,跨越式发展,融入长三角,汇入大潮流,脚步铿锵,落地有声。

“数声牧笛青山外,一叶渔舟碧水前”。太湖县秀美的自然风光吸引了无数迁客骚人,兵家名宦。

这里是太湖东大门上格城遗址。“古戍凄凉驿路东,断烟荒草落残红”,清人陈子谦诗句使我们仿佛又回到了三国鼎立时期。魏名将曹仁、张辽为与吴、蜀争雄,在小池筑上格城。目睹残垣断壁,斑驳古迹,使人犹见“黄沙空掩征人骨,战马犹嘶野树风”。

太湖县城北的四面山,形方而锐,四面如一。唐武宗会昌年间,唐光王李忱,为避宫庭之争,祝发南游,曾隐于山中四面寺,韬光隐晦,择机而起。

“穿山度石不辞劳,到底还他地步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这位曾流落民间、倍尝艰辛的皇太子,隐居期间,博采太湖山水之灵气,在几经周折、登上帝位之后,勤于庶政,使一度衰微的唐王朝,又重新振作起来。

传说太湖城北的李杜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的初见之地。

唐天宝年间某日黄昏,“杖剑去国,辞亲远游”的李白与“裘马颇清狂”的杜甫在此不期而遇。彼此心仪已久的诗仙诗圣对酒当歌,把盏酬和。“苍茫古路树栖鸦,此地曾停李杜车”,清人雷天铨的诗句,引起人们多少遐想。

汉代的梅福、左慈,唐代的狄仁杰,宋代的黄庭坚、王安石、郭祥正,明代的解缙、王明阳、史可法,清代的纪晓岚、王士祯、李鸿章、林则徐、曾国藩,他们或交游、或寓居、或隐逸、或仕宦,留下了许多美好的传说和不朽的诗作,给这方古老的土地增添了神奇而瑰丽的色彩。

吴楚文化在这里水乳交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太湖地方文化。

“三唱七说”的太湖大鼓,太湖道情曾多次赴省晋京演出。

民间舞蹈《花梆舞》以其奔放、高亢的旋律和粗犷、有力的肢体语言再现了山区人民战胜自然、保护劳动果实的生动画卷。

取材于民间传说的舞蹈《罗汉除柳》晋京会演,曾受到周恩来、朱德等共和国第一代领导人的高度评价。

太湖是黄梅戏的发祥地之一。具有“小上海”美称的徐桥镇,明清时就有徽商进入。古镇滨泊湖,连长江,是太湖县经济文化交流最活跃的地区,也是黄梅戏流入和发展的中心地。清光绪年间,徐家桥民间艺人韦春台组成“三打七唱”的春台班演唱黄梅调。光绪九年,春台班接受女伶胡普伢为徒,第一次打破了黄梅戏舞台上男扮女装的封冻。胡普伢成为黄梅戏史上第一朵报春花。

太湖县城的一条老街,石板青青,小巷幽长。三十年前,马兰,一个梳着羊角辫、背着小书包的13岁小姑娘,从这条老街走进了省城的艺术学校。是太湖山水的灵秀之气,使她成为继严凤英之后的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

太湖不仅孕育了黄梅戏,也为京剧的发展做出过很大的贡献。清道光年间,太湖人陈荣官、嵇永林、黄联贵、宋全保随程长庚进京,成为京城四大徽班名角。叶中定、叶春善、叶盛兰、叶少兰四代粉墨、梨园世家,对京剧的发展和中国戏曲教育事业功勋卓著。

“呼儿早起勤耕读,教女迟眠学细工”,淳厚质朴的民风和勤奋严谨的学风,脉脉相系,代代传承,翰墨飘香,英才辈出。

在历代科举考试中,太湖有状元3人,文武进士82人,文武举人342人。

“一门四进士,十里两状元”,自古以来,传为佳话。

“文楷嘉名期雅正,为霖渴望副求贤。”嘉庆元年春,踌躇满志的嘉庆皇帝即席赋诗,赐开科状元赵文楷。赵文楷不负厚望,出使琉球,廉洁之声,誉满海外。

太湖赵家世代簪缨,四代翰林,为中国历史上少有。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赵朴初堪称发扬赵氏家风的典范。1926年一个春花烂漫的早晨,英姿勃发的青年赵朴初走出了古老的状元府,从此掀开了他波澜壮阔的人生篇章。

赵朴初曾说过:“中国是我的父母之邦,太湖是我的父母之乡,我是太湖的儿子”。

是太湖的山水民风培育了朴老的高风亮节,是状元府的厚重家学滋润了朴老的壮丽人生。

“月是故乡明,情是乡人重”。1990年的金秋,朴老回到了阔别64年的故乡。

“我非常想念太湖,连做梦都常梦到太湖,几回梦醒泪湿巾哪!”“问还余几多光热,报我乡邦?”一个拳拳赤子爱国爱乡的高尚情怀溢于言表。

弥陀镇百草林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朱湘的祖居地。

太湖的山水风物,造就了朱湘卓尔不凡的艺术才华。这位被鲁迅先生称为“中国的济慈”的才子诗人,以其在中国新诗创作上的卓越成就而载入中国现代文学史册。

国际妇女界知名社会活动家刘王立明,著名林学家、林业教育家马大浦,著名宋文学研究专家孔凡礼,著名作家石楠等,一大批从太湖走出的专家学者,与祖国各地的英才一道,点缀了祖国科学文艺的星空。

文脉传千古,英才遍四方。

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太湖向高等本科院校输送了两万多名合格新生。其中取得博士学位的有
人,硕士学位的有
人,博士生导师有
人。太湖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造就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材。

百里镇团岭村,远离县城百公里,地处偏僻,四面环山。然而这里却是太湖县远近闻名的“状元村”,从1977年以来,考取大中专学校的达156人,其中有博士生4人,硕士生5人。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8366ac010009iq.html776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