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曾被誉为太湖之滨的璀璨明珠,鱼米之乡,依畔着三万六千顷太湖水,有史以来,第一次因太湖蓝藻而没水喝。 蓝藻不只是今年有,其实年年都有,当气温一高,蓝藻发作时,那漂浮的蓝藻就像绿色的油漆一样,粘在手上洗也洗不掉,当蓝藻死后,会变成蓝色,粘在石头上、水草芦苇上、岸边树杆上,还发出一阵阵刺鼻味,这就是蓝藻。 今年蓝藻发作,说是当地政府不治也是不公平,因为太湖不是无锡一市之太湖,有些地方仅凭无锡也是无能为力的。可到自来水不能使用还是首次,不用说吃了,就是洗个手都能闻到手上的臭味,所以在学校我只能到鱼池里洗手,为此我还在家里积了点雨水。许多市民都开始屯纯净水,平时八元一桶的纯净水被卖到三十元,因为连一个桶,所以这还算是心平的商人,听说有地方卖到五十元,甚至听有人买回去的水不知是装的什么水,仍然有臭味,这真是领略了黑心商人什么叫发“国难财”。虽然从邻近城市在往无锡调水,马路上能见到不少卖水的摊点,但人们还是相信超市的水。三十日那天,夫人一早就到了超市,一开门,许多顾客都涌向卖水的货架,超市限每人购买两箱,夫人因认识超市内的服务人员,买到了四箱,还抢到了仅剩的一箱饮料。 5月31日,天下着雨,有学生问我一个问题,说“明天会不会下雨?”我反问道:“下雨怎么样?不下雨又怎么样呢?”那学生说:“下雨,那我们明天的六一节就泡汤了,不好玩了。”我又说:“下了雨,那太湖的蓝藻污染就会减轻,你觉得水重要呢还是六一玩的重要?”她想了想说:“那还是下雨吧。”因为学校在研究一个鱼池水生态系统的实验,借机会想去太湖取水样拿回来看看。下午,我和两位同事带了几名学生去太湖边看了太湖水,因为天下雨、气温低,水质看起来有了很大改观,特别是五里湖的水还比较清,所以突感如下想法:一是为什么不用五里湖的水,是不是在重视蠡湖形象工程的同时忘记了百姓的饮水安全?我们的取水渠道是否太狭窄了?二是为什么没有预警机制,不能提早作准备?三是既然是又黄又臭的水自来水厂还能生产出来让它流进千家万户,我们喝的自来水是否有质量把关?我们喝的自来水真得安全吗?四、为什么我们的媒体在事发之初还说这水是可以“安全饮用”的,他们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良知良心到哪里去了?五是治水工作有没有落到实处,如今市内还有很多河道水黑如墨,臭气熏天,有些河道还经过了人口密集的新村,排污是不是明目张胆地投毒犯罪行为?我们的主管部门是否不作为?这次蓝藻事件,是天灾,又有没有人祸呢? 几天没洗澡了,六月一日,学校放得较早,我顺便去看望了老母亲,她用的是邻居家提的井水,还算充足,我洗了个操,又灌了两大瓶井水回家,想起家中的碗还没洗呢,所以回家能简便了理一下了。回家的时候,看到了附近一新村门口,有一辆送水车在为居民送水,居民们排着长队在灌水。又到了自己新村大门口,有个纯净水销售点在装空桶,边上还停着了一辆警车,大概是维持秩序的,好像听说买水时打起来了,听说水是二十五元一桶,也许是便宜的原因吧。路上能看到有人提着水,但有一对老人互相搀扶着,他们提不动,又没人送,好象有点无奈。 今天,虽然媒体告知已恢复正常供水,但水管中仍然有味道,不过已好都了,但还是不敢吃自来水。在没有水的日子里,让每个人真正感受到了水的珍贵,同事的儿子平时从不知要节约用水,洗个淋浴要开半个小时,如今他看见父母倒了水就喊,要他们节约用水。太湖被称作无锡的母亲湖,没有治好总觉得这是所有无锡人的罪过,在缺水的日子里,我们仍然惦念着太湖水,也让我们更爱太湖了。  5月31日的太湖水,水质已较清了。 你可以通过这个链接引用该篇文章:http://chinarufu.bokee.com/tb.b?diaryId=16336037 2007.6.315:05作者:儒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