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园三面环水,远眺翠嶂连绵,近闻长浪拍岸;南堤春晓,桃红柳绿;枕水长廊,步移景换;假山耸翠,曲折盘旋;亭台楼阁,层波叠影。当代大文豪郭沫若咏有佳句:“欲识蠡园趣,崖头问少年”。而且蠡园假山就水而叠,因水而活,尽显山水交融之“假山真水”的无限情趣。 1995年国家邮电部发行的《太湖·蠡湖烟绿》和1996年朝鲜发行的《太湖》邮票,都将蠡园作为其主景。邮票被誉称“国家名片”,上述两枚邮票的发行,更使蠡园遐迩闻名。
游览蠡园,主要有三个部分。中部有假山群,西部有湖滨长堤及四季亭,东部有长廊、湖心亭及“层波叠影”新区。 蠡园因蠡湖得名,蠡湖又称五里湖。相传在二千四百多年前,越国大夫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吴以后,功成身退,偕西施泛舟五里湖。后人为了纪念范蠡,改称五里湖为蠡湖。蠡湖湖面狭长,面积9.5平方公里,相当于杭州西湖的1.7倍。三百多米长的宝界桥横卧湖面,把蠡湖东西分开。东蠡湖占5.3玉方公里,与杭州西湖大小相仿。 昔人把五里湖和杭州西湖相比,认为西湖之胜,以艳、以秀、以嫩、以园、以堤、以桥、以亭、以祠墓、以雉堞、以桃柳,如歌舞、如美人;五里湖以旷、以老、以逸、以莽荡、以苍凉,而于雪、于月、于烟雨、于长风淡霭,则目各为快,神各为爽。 蠡湖周围有不少名胜古迹。宝界桥南有宝界山,又名朱山。西汉末年,王莽篡权,无锡人虞俊不肯从逆,惨遭迫害致死,葬宝界山。东汉光武帝刘秀表彰虞俊忠贞,用朱幡盖在虞俊墓上,因有朱山宝界的名称。明朝嘉靖画家王仲山,弃官归隐,父子两代在这里隐居五十年,筑“琴隐园”,建“湖上草堂”,辟三十五景,作《湖山歌》赞美太湖。至今尚有遗迹。蠡园南岩、雪浪山东麓有宋朝状元蒋一梅故居,山顶有蒋状元读书处“蒋子阁”。蠡湖东岸有“高子水居”遗迹,是明末东林党人高攀龙隐居读书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