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2004昆山锦溪旅游文化节开幕附锦溪游记-新闻中心 |
[游记]2004昆山锦溪旅游文化节开幕附锦溪游记-新闻中心 |
2007-07-21 jschina.com.cn |
中国江苏网4月30日昆山消息(记者 柏刚
今天的锦溪,拥有众多名胜古迹,不仅仍以如诗如画的水乡风貌,吸引着无数游客,而且锦溪镇党委政府又将古镇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 近几年来,锦溪在加快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同时,充分重视和发展特色文化建设,坚持“旅游兴镇”战略,定位于“文化旅游”,深入挖掘锦溪千年历史文化渊源,把特色文化创建与古镇旅游开发有机结合起来,打出了“中国(民间)博物馆之乡”的特色品牌。几年来,开设了中国古砖瓦博物馆、篆刻艺术馆、柿园艺术馆、华东第一古董馆、中国陶都紫砂博物馆、中华历代钱币珍藏馆、东俊根雕艺术馆、张省美术馆、华夏天文馆、锦溪杰出人物馆、华夏奇石馆11个展馆。各个馆内藏品特色鲜明,从不同侧面展示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渊源和灿烂的文化内涵,在千年古镇浓浓水乡风情的衬托下,更加彰显了历史和文化的无穷魅力。 2000年的5月1日,锦溪成功举办了第一届民间民俗文化艺术活动和研讨会,售出了第一张旅游门票。2000年,来锦溪旅游游客达2万人,门票收入12万元。2001年全年游客突破6万人,门票收入80万元。2002年全年接待游客10万人,门票收入215.14万元。2003年全年接待游客22.6万人,门票收入374.42万元。 锦溪:端出民俗特色大餐 一年一度苏州昆山锦溪旅游文化节今天在古镇锦溪拉开帷幕。由昆山市人民政府,锦溪镇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古镇锦溪2004旅游文化节以“民间收藏焕新彩、文化旅游乐百姓”为主题,贴进农家生活,展示水乡风采。锦溪镇二十一个村的千余名民俗文艺表演爱好者捧上了一场集江南丝竹、民间歌舞、龙灯舞狮等一系列水乡民俗文化为特色的艺术大餐。还有苏州评弹表演以及著名演员表演的独唱、歌舞等节目,让来锦溪旅游的游客充分感受吴文化的深邃内涵。 在此次旅游节中,古镇锦溪还倾力打造“民间博物馆之乡”特色品牌,在诸多民间收藏品博物馆中再添两馆,“明清家具馆”和“文革藏品陈列馆”。“食在锦溪”也将是此次旅游文化节的又一特点,锦溪拥有五万亩水域,生长着各类野生鱼类,加之锦溪2500余年蕴积的美食文化。水晶烩、鲈鱼烩、鲅鱼汤,锦溪水产品讲究烹饪、烩出特色,吃出名堂,形成了古镇古往今来的特色鱼珍馔。在这次旅游文化节,古镇锦溪还将安排国家AAA级景点铜牌揭牌仪式和百名记者走进古镇锦溪活动开拍仪式等精彩活动。
锦溪:原名陈墓 锦溪古镇得名于一条古老的河流——锦溪,是一个有着2500年历史的江南水乡古镇。锦溪又称“陈墓”,因为南宋皇帝爱妃陈妃病逝并水葬于此,皇帝下旨在五保湖中建墓,并将锦溪改为“陈墓”,这一改就一直沿用了850余年,直至1992年才恢复锦溪旧名。锦溪“镇为泽国,四面环水”,素有“金波玉浪、锦溪似锦”之美誉。两岸民居临水而筑,水巷、河埠、拱桥、骑楼、廊坊、庭院,勾勒出了古镇的点点神韵。大凡来此观光的游客,都会被古镇的水之美、桥之多、街之奇、廊之曲、巷之幽所折服。 锦溪:中国民间博物馆之乡 锦溪位于江苏苏州境内,与著名水乡古镇周庄,只有8公里之遥。不过锦溪与其它古镇所不同的是除了它的历史及自然景观外,最值得骄傲的是,它已拥有堪称“中国民间收藏之乡”的品牌。小小的古镇目前已拥有13座不同类别的博物馆、收藏馆及展馆。其中“古砖瓦博物馆”为国内一绝,2300多件展品揽括从秦砖汉瓦到民国时期的各种建筑砖瓦及构件。“古董馆”的面积达2500平方米,有21间展室、19大类古玩、3000余件藏品。“中华历代钱币珍藏馆”、“紫砂博物馆”、“根雕艺术馆”、“篆刻艺术馆”个个让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这些展馆、藏室,不但为锦溪增添了一道亮丽的独特景观,也无形中为这一水乡古镇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来到锦溪,沿着纵横伸长的市河前行,看见了一座座苍颜斑驳躬身河上的古桥。欣赏到了“琴”砖汉瓦。 以“三十六座桥,七十二只窑”著称的锦溪老镇,位于苏沪交界处,东南与上海市青浦区接壤。在1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古桥26座,密度远远超过了水城苏州的桥梁密度。让人叹为观止的是这些建造于明清时期的桥梁,历经岁月风霜,依然保存完整。桥上的碑记、柱联、花纹等镌刻精巧细致。一座又一座苍颜斑驳、风格各异的古桥梁,形成了锦溪独特的桥文化,成为古桥镇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产。 在36座桥中,锦溪最有名的有8座。它们是天水桥、太平桥、十眼桥、锦溪中和双桥、众安桥、溥济桥、普庆桥、里和桥。 天水桥俗称北观音桥。明代永乐5年由郭子敬捐资修建。历经600多年的风霜雪雨,仍保持着原有的风貌。抬眼望去,恬静幽雅,古意盎然。天水桥连同其他古桥一同构筑着锦溪镇的古朴与典雅。 锦溪有别于江南水乡的另外一个看点是博物馆。锦溪新建的博物馆有篆刻馆、古董馆、历代钱币珍藏馆及古砖瓦博物馆。在古砖瓦博物馆中,不但有多于南京博物馆的砖瓦收藏,而且还有十分罕见的“琴”砖和保存完好的汉代井砖。 琴砖是一块长1.12米,宽0.25米,高0.19米,中空,壁薄,外表镂有菱形花纹。在汉代用它来建筑墓室,到了明清时代,才用它来搁放古琴。因为它是空心的,轻轻叩之,馨然有声,可以使琴声产生共鸣,变得更加悠扬。 在砖瓦博物馆中,除了各种各样的古砖,古瓦的陈列品也很有特色。在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瓦当,是中国建材的一大组成部分。它安放在瓦楞下面,兼有护檐和装饰的功能,是一种特殊的瓦片。安放时弧型朝上的,称为滴水;安放时弧形朝下的,称为檐头。 博物馆的讲解员介绍的一块秦砖让人过目难忘。这块灰色的长方形(形似城砖)砖用136道工序、在窑中烧了120天、然后又在桐油中浸泡了100天,取出后还要进行风干。轻轻叩之,声音清脆。抚摸上去,坚实而滑润。 江南的锦溪与周庄同属昆山市,它的水巷街市、它的躬身石桥、它的水边人家都是周庄所具有的,所以人称“第二个周庄”。然而,它那门类众多的博物馆,却是江南水乡之行的另外一个收获。 昆山旅游:大戏缤纷开演 四月中旬起,昆山旅游大戏轮番上演:第四届琼花节、第九届周庄国际旅游艺术节、锦溪旅游文化艺术节……记者注意到,现在昆山的旅游业发展已经不局限于单独的地区和景点,而是以特色游相互串连,形成了互动性很强的新产业链。 作为长江三角洲上一座新兴的工商城市,昆山旅游业的发展与日俱新。目前,昆山已经拥有主要景区(点)8个,其中AAAA级景区1个、AAA级景区2个,国家旅游定点企业3家等。近年来,昆山已经形成了一个点、线、面相结合的旅游大格局,各种形式的旅游方式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相互穿插,旅游经济跃上新的平台,品牌效应越发扩大。 据昆山旅游局负责人介绍,继周庄成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后,锦溪也加快打造“中国民间博物馆之乡”,千灯镇也投入4000多万元规划建设了以顾炎武故居为代表的一批特色文化旅游项目。阳澄湖旅游度假中心已完成东阳澄湖风景区和绰墩山遗址风景区的初步规划,建成了渔家灯火蟹文化区,并启动了投资5亿元的阳澄碧玉主题公园。昆山将依托“三镇三湖三园”,重点建设好以水乡古镇、休闲渡假和生态农业观光三大旅游产业为主体,城市旅游、工业旅游、商务旅游等为补充。今年昆山积极应对苏州世遗会、杭州的休闲大会、上海的残奥会、世博会所带来的机遇,对外积极参与长三角无障碍旅游区区域合作,对内坚决打破区划、行业壁垒和市场准入障碍,推进建设昆山统一的旅游大市场。 据了解,从本月开始,昆山的各种主题节已隆重登场,4月15日—5月15日为期一个月的昆山亭林琼花艺术节已拉开序幕,4月18日,昆山周庄国际旅游艺术节不甘示弱,紧跟登场,4月30日的锦溪旅游文化节也接踵而至,百名记者游昆山和“鹿城百姓生活”摄影比赛也在4月和5月期间举行。 历史悠久的昆山,古称“鹿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曾诞生过著名爱国主义学者顾炎武、散文家归有光、画家龚贤。昆山,地处上海和苏州两大名城之间是被誉为“百花园中一株幽兰”———昆曲的发源地。 旅游资源丰富的昆山,风景秀丽,景色宜人。中国第一水乡———周庄以保存完好的“小桥流水人家”的典型江南水乡风貌蜚声中外;阳澄湖水上风情园、淀山湖东方游乐园、新上海威尼斯度假村、大上海国际高尔夫俱乐部、丹桂苑等旅游项目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市区北隅的亭林公园更是“百里平畴,一峰独秀”。加上千灯顾炎武墓、秦峰塔、锦溪文昌阁、张浦赵陵山良渚文化遗址等文化古迹。与周庄相比,锦溪和千灯可谓“养在深闺无人识”,这里没有周庄的喧嚣和奢华,在这里,你能感受到原汁原味的水乡风情。昆山不仅风景秀丽,更是美食家的天堂,阳澄湖大闸蟹、奥灶面、周市燠鸭、正仪青团、周庄万三家宴深受众多游客的青睐。 旅游交通便利的昆山,东临上海,西接苏州,沪宁铁路、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和娄江水道穿城而过,且临近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形成了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并存的立体交通网络,星级涉外饭店、旅游汽车出租公司、旅游购物商场等一应俱全,已形成多功能、多层次的综合性省级旅游度假区。 锦溪游记 2004年4月30日上午,雨。我和长三角新闻媒体的同行,去了锦溪。 下车后要步行几分钟才算到真正有“小桥流水”风光的锦溪镇上。整个镇不大,差不多2个人民广场大小吧,但河道纵横,路由桥通,湖光秀丽。我们先到售票处买了30元一张的参观票(包括,文昌阁,莲池禅院,紫砂馆,古砖瓦馆,古董馆,钱币馆,金石人家,柿园,根雕馆,书画馆和通神御院这些地方)。也可以根本不用买票玩遍整个镇,只是这些馆进去不了了。 锦溪有些特产,便先找起吃的东西来。首先有5元2块的南瓜饼:做饼的大婶告诉我们做法:把南瓜捣碎了和糯米拌在一起,放在木头盘子里蒸出来,圆饼状的,热热的,软软的特别好吃哈。其次是鞋底板(其实就是大饼),因为形状做成鞋底的样子而得名,有放葱花的咸的和放芝麻的甜的两种,而且特便宜,3.5块10个饼哈!不过真珍的同事好象特别爱吃,大多数都给她吃光咯。还有水煮出来的黄豆,特别糯,特别鲜,我看真珍一粒粒拿着吃不过瘾,就纵容她把嘴凑到塑料带里大口大口的吞着吃,就是她不让我们把她那傻样儿拍下来哈!我们吃了8块1碗的奥灶面,那家参观的老板兴志勃勃的向我们介绍起这碗面的典故来:从前住着一对夫妻,他们生活很穷很艰苦,每次吃饭剩下的骨头啊,鱼翅啊,肉啊妻子总要放在锅里熬着。有一次他们的朋友忽然来他们家玩,妻子见实在没有什么好招待他们的就把以前熬的东西做汤给他们喝,结果客人们夸奖特别美味,就成了现在的奥灶面。面分白汤和红汤两种,白汤是鸡腿的料理,红汤是熏鱼的料理。我们各叫了2碗换着吃。直到现在一想起这美味面我就特别想哭。 在楼上一边能看见整个锦溪镇的风景,另一边是镇外广阔的湖泊。下楼走几步便是古镇和湖泊的交接处—古莲桥。说它是桥还不如说是一座水上走廊来的恰当。整个走廊大约两百米左右,中间是拱型桥。远观象是轻漂在水上,亲身走
这条船带我们围着半个镇游了一圈。我们原本想挑一个顺眼的船娘为我们划船的,船娘们同意穿天蓝的格子衣服,带着头巾,兴致高时会一边划船一边唱山歌。可结果为我们划船的是个大叔,他什么都不肯唱哈。锦溪最有味道的便是上塘界街和下塘街。其实这两条街只是小河两边的两条石巷子罢了,却与众多的小桥,流水,人家构成了一幅漂亮的图画:两岸杨柳垂于河中,穿从小桥下穿过,才发现原来每座桥都有个名字,桥两边刻着文字,有一座刻着:“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做好事。”镇民在岸边洗衣服,一会三两成群的小孩嬉戏着跑过,偶尔有其他
我们在上塘街上找了家参观吃中饭。餐馆的老板非常客气,同意我们把桌子搬到河边的巷子上吃。我们点了些锦溪的特色菜:淡水虾,雪菜烧河蚌(把当天湖中捕来的河蚌肉挑出来切成肉丝烧菜,河蚌足有两个手掌那么大),油煎鲍鱼(类似于烤子鱼),兰花豆(做法不同,烧成类似炒菠菜),茄子和面筋笋汤等百来块菜。我们一边吃一边体会着周围的人家和夜色中的流水,石桥等远离城市虚华的感觉…让我想起了许美静曾经唱过的一首歌: “带我离开这里,到一个被以往的小镇,我只想静静的和你相爱一生。 |
转自:http://news.jschina.com.cn/gb/jschina/2003/24/node5828/node5832/node5834/userobject1ai443713.html50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