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江南"万盛米行"寻迹

[游记]江南"万盛米行"寻迹

2008-05-22    blogcn.com

“万盛米行的河埠头,横七竖八停泊着乡村里出来的敞口船。里面装载的是新米,把船身压得很低……”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的名著《多收了三五斗》小说里描写的热闹景象。小说里讲述的“万盛米行”所在地——江苏甪直古镇,也因叶圣陶先生的小说而闻名华夏。如今,当年的“万盛米行”已成为苏州文化之旅的一处独特景点。
据介绍,万盛米行的原型是甪直古镇南端殷家祠堂南的万盛恒米行。此米行始创于民国初期,由镇上的沈、范两家富商合伙经营,属于“前店后场”式格局。店前的河埠头,为装卸谷米的水路码头。每到新谷登场时节,甪直便舟船汇集,呈现一派水乡米市的热闹场面。
我们顺着下塘街前行,快到一座古桥畔,前面的游客顿时多起来。原来,都是来自各地慕名观览“万盛米行”的外乡人。尽管“万盛米行”对面的驳岸处,已没有了石条桌凳,但过往游客途经“万盛米行”都会不自觉地驻足小憩,那般富足的人气不失为古镇的一道景观。
现今的“万盛米行”,位于甪直南市下塘街的南侧,门面为三开间朝西店铺,对面即古桥下的河埠。
穿过一拨拨人群,疾步迈进门槛不低的店铺。环顾四周,十多平方米面积的厅堂里,左侧高高的木制柜台很是扎眼,上面放着老式算盘、账本等;地上摆放着售粮所用的大小簸箕、不同尺码的木斗、箩筐、长杆秤等用具,高处垂下用红底黄字书写的“万商米业”条幅。我是首次真真切切地站在米店商柜前,那一刻有种时光倒流之感。
穿过首道厅堂,宽敞的石板大院展现在眼前。院落的两侧环绕着带篷的木长廊,院中的水井透出一股灵气。靠近正室的木长廊处,有一台完整的磨米工具——石制磨盘,正吸引不少游客一试身手。正室内陈列着一批江南水乡老式的农具及加工谷米的各式器具,甚至还有长长的水车,登上横杠传出水流翻滚的哗哗响声。观赏那些一水儿的木制农具,有的磨得光亮,有的裂痕斑斑,却能从中读出我国农耕悠远的历史和民俗文化的踪迹。
站在古镇河埠,回眸一望今日的“万盛米行”,仿佛叶圣陶先生《多收了三五斗》的内容重现在眼前,一种独特的感觉在心里流淌……

转自:http://wykyxbsd.blogcn.com/diary,209254024.shtml181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