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桂中漫步——同里篇(上) 字号: 大 中 小 [游记]桂中漫步——同里篇 选中同里是缘份。在上海的宾馆里拿张地图摊在床上,趴着就开始选:同里、乌镇、周庄,朱家角…… 这里也可以,那里也不错,左右是看看江南水乡的风光,啊呀,似乎那儿更好……还是朋友帮拿了主意:如此这般,便可以从同里到苏州,然后返回上海。 我那时并不知道,一切都是命中注定。 同里古镇有门票的,八十。这个门票很有趣,它是套票,套的不是古镇,是古镇里头的各个园子景点,一共十个,算下来倒不贵。 这是江南人的一点小精明,跟丽江一比,立马就透着小家子气。丽江古镇的景点是各自售票的。 十个景点,值得去的不过退思园,嘉荫堂,崇本堂三个,想想也是,不套的话,其余七个大约就没人去了。 “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这是退思园名字的由来。 这个需要“尽忠补过”的人就是园主任兰生,一个做过道台的清朝人。他口碑很好,离任时“数万人泣下”。 然而做官等于发财,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任兰生做了二十年官,回来就花十万两白银修了这园子。 他是获罪革职的,大马金刀地出去,回来就灰头土脸,腰包是鼓的,心里不痛快。 于是退思园就隐忍、收敛、委曲求全。 层层推进?没得进。轿厅、花厅、正厅,只这三进就没了,后面是墙。 导游指了正厅里的镜子和自鸣钟说这是尽忠(镜钟)之意,可尽忠想来也不是一个人的观念,所以我在好几个江南名园里都看到过。 这是应酬,庄严端正,冠冕堂皇,是场面上的东西。应酬完了还得生活。 于是向右转。 这一转,才是退思园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原因。 任兰生要晦光养韬,要和光同尘,要不显山露水,就把园子一字排开,变纵向为横向。 从厅往西走,是个静悄悄的院落,这是畹芗楼,主人跟家眷的居所。游客们稍一大声,就有人挥臂撮唇,以示安静,原来在拍电视剧。 静得出奇,是曲终人散的那种静,游客群一过,连脚步声都没了。阳光斜在“走马楼”上,维修过的两楼色彩鲜明,想起来,这楼新建的时候,颜色未必是这般颜色,阳光可还是当初的阳光。 拍戏的在中庭,踌躇一下,绕过去到了东园。 任公是个雅人,至此心中喝一声彩。 云烟锁钥门,菰雨生凉轩,金风玉露亭……这园子里亭台楼榭皆是衬,那潭水才夺人眼目,抢尽十分光彩。水中有红鱼绿萍,蓝天白云,更有满园的春花秋月,垂柳奇石。沿水铺陈的楼台,错落曲折,如浮于水面,映在水中,水便热闹;波光荡漾里,楼台便生动。 说穿了,两者是交相辉映,衬了别人的,也衬了自己。好聪明。 江南园林是移步换景,一转头风景便不同,退思园尤其特别。它就那么一望而尽的一汪水,偏生出看不尽的景。任意在视野里截出一块,都是一次惊喜,一番情趣。 坐在“闹红一舸”上看游鱼,风动水动人影动,想:九亩八分地能造就什么? 一片天地而已。  畹芗楼  退思园  退思园  退思园 嘉荫堂,崇本堂都是没做过官的人修的,所谓团团富翁的宅第。中国人有点钱,不外修屋娶妻生孩子三样。 既然来自民间,名字也就少了些雅致,多些质朴,连房子都这样。 厅也好楼也好,因为小,就爱在雕梁画栋上下功夫,梁柱上刻满了富贵花样,传奇故事,不象那些名园,是梅兰竹菊,琴棋书画,渔樵耕读。 有钱能买地起屋,却买不到气度。勤扒苦做的乡下财主,跟日进斗金的官员,在财富和对待财富的态度上是差着等级的。 地方太小,一亩地左右,只好连园子也省了。好在门外就是小桥流水,远山近树,站在自家楼上随意赏玩,闭了眼,当成自己的后花园,那可谁也管不了。 大户人家有陪弄,是院落之间的通道,其实就是两面墙,墙上有灯龛,一格一格的。两面墙夹着当然没光线,这个,是用来放灯的。 这玩意顶有趣,我在里头跑过来跑过去,披散了头发吓朋友。 耕乐堂是明代处士朱祥建的,学问人,品味就要高些。估计明代地价比清代要便宜,同样没做过官的处士,弄了六亩多地,搞了个园子起来。 这园子不俗,耕乐是朱祥的号,楼叫燕翼,厅名桂花,阁叫环秀,简单清爽,是直中见曲的手法。布局也如此。楼厅阁隔水相对,有白皮松、黄石假山、三曲小桥点缀其中,小巧而舒服。简单总归是让人轻松的。 据说环秀阁里有活络地板,抽开就能看到脚下水中的游鱼,我联想到种种机关陷阱,于是用了极大的热情一块块去踩踏,敲得咚咚响,结果每块都崴然不动。 这机关,到底在哪儿呢?  耕乐堂  耕乐堂  本来不想发这张的,这张景特别漂亮,只好将就。 天色渐渐变暗,赶紧背了包找客栈。要便宜要干净要舒适要设施齐全,还要临水,就这么一家家问过去,直问到晚灯陆续亮起来。 住的地方在水边,三面窗,望出去各自有不同的景象,水畔树上有鸟语。我不知道什么鸟会在近黄昏时鸣叫,只知道,今夜有它相伴。 同里开始一分钟一分钟地变美。 日间的游人全散去,同里人也收拾起生意面孔,回家过平常日子去。窄小得只容一人通过的穿心弄,沿青石板从这头走到那头,天便黑尽。伸头去看人家,院子里寂寂人定初,没人来赶我,连狗也没一只。倒是有只肥硕的猫,幽灵般闪过,它是夜之精灵。有人过来,只好贴在墙上让人过。 屡屡在影视中出现的三桥,宁静如处子。它是同里的标志,来此的游人必得走走,所以白天承载了太多祝愿,也该歇歇了。 它原本是用来把以水相隔的圩连成一体的,用来走的,吉利太平长庆的梦想,它听了只笑笑,那是人的不是它的。 坐在桥栏上,水无声无息地从脚下流过,桥上街上,一个人也没有。同样无声息地飘来一只船,夜游是惬意的事,难得的是摇船坐船的均不发一言,极应景。 也想去坐坐,体验夜航船的滋味,可惜这里不是江河,船上也没有让我伸伸腿的士子,只好在心里笑笑作罢。 我不要赶去某处,明日再赶罢。只这一刻,我在这里坐坐,三桥伴我,流水伴我,穿巷过弄的月在头顶。 肚子饿了去吃饭,看到有块招牌:芡实荷叶粉蒸肉。老板都奉好茶坐定后,才发现坐错了地方。谁叫他们一家家全连着呢。赶紧道歉换过去。 我当时知道吗?不知道。我是真的不知道这世界原来充满奇迹。 有粉蒸肉那家,跟年轻的老板聊起来,不知怎么聊到诗词上,他拿出一张报纸,上面有他发表过的古诗《同里八景》,第一首“退思园”。 看了看,觉得眼熟,再看看,看到过。你平时上网吗? 经常上。 你去过某论坛吗?…… 什么是奇迹,奇迹就是你坐下来吃顿饭,在离家千里的地方,遇到那饭馆老板,是跟你在论坛上掐过架的人。掐的正是这首“退思园”。 “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城镇,城镇中有那么多的酒馆,你却偏偏走进了我的酒馆。”从此,我相信《卡萨布兰卡》不是编剧的臆想,是真实发生过故事。从此,我相信冥冥中自有天意。 正如我相信,同里跟我,有过去的岁月里,有过某种我所不知的约定。 数日后,在杭州跟朋友吃火锅,隔着热气腾腾的锅,他突然说:“同里退思园是我们家的。” 我挟起一块鸡塞进嘴里,唔唔唔。 “是真的,我外婆姓任。退思园真是我们家的,不过现在不是了。” 有缘的总会相见,相见后就刻下痕迹,自此之后,同里就是我的奇迹之城了。 还会有关于它的奇迹,在我生命中出现的,我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