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按奈不住心底想要行走的冲动,早早地查地图,看驴友的介绍,最终将目标锁定在了那个“五十五桥连五湖”的千年古镇——同里。很早就买了票,很早就开始期待与它的相见。 二十九号就走了,黄昏时分到了苏州,那边在下雨。在泥泞中穿行着寻找去同里的车,因为计划是不在苏州停留直接过去的。找得有些急,天就要黑了,差一点就放弃了原计划,不过几经周折后还是在平四路那边赶上了发往同里的末班车。很高兴这个开始。 一个多小时后终于结束了昏昏沉沉的旅程,当双脚踏在同里的地面上时,四周已经全黑了,灯笼式的路灯在雨中发出安静的光。沿着马路,凭感觉向一个方向走去,转一个弯,很快就看到了古镇的入口。沿路看去,除了前面一段路两旁店里的灯光,后面全黑了,雨天人少好像连路灯都没必要开了。没有预定房间,也没有去寻找古色古香的客栈,急急忙忙寻了一家店就住下了,太累,太想早点开始对它的探访。 洗漱一下,躺了一会,就收拾东西出门了。在一家尚未关门的小店吃了在同里的第一顿饭,好吃但不贵,恰符合我的要求。撑着伞,沿着青石板路往小镇的深处走去。过一座桥就在微弱的光中看到了传说中的“小桥、流水、人家”,在雨中,在这暗夜里别有一种亲切又神秘感觉。再远就更黑了,不能再前行,只是恋着这水、这桥,久久不愿离去。终于鞋子湿了,终于想起我们还有明天一天的时间可以与它相依呢,于是回去,在古镇的风雨声中乖乖睡觉。 第二天很早就醒了,想出去,无奈推窗却依旧是不绝的雨声。再躺一会吧,雨再过一会就该停了吧,它应该不会为难我这远方的旅人。九点左右,终于可以出门了。买了门票奔进古镇,我应该用一丝忧伤来回应它的古意的,无奈忍不住与它亲近的欢欣雀跃,相机里定格的只有不顾形象的笑容。 我们来的时间刚刚好,古镇已经做好了迎接远客的准备,可是游人却还不多,而天气也因刚刚的降雨而清爽宜人。我们有足够的好心情从近处从远处从角角落落里拜访古镇。不管是保留得好还是重建得好,同里给我的感觉是平易近人的、不伪装不做作的。无论是看那张小小的导游图,还是自己双脚走下来,都觉得它是平面的,毫不遮掩隐藏的,像是千年来都是这样静静地躺着,静静地让水流着、花开着、岁月变迁着。 先去了退思园,因为任兰生贬官之后、复用之前所建,园名取“退而思其过”之意。惊异于门廊院落的交叉复杂,流连于亭台楼阁的秀丽古典,艳羡于大户人家的铺排奢华。在屋角墙隅间寻找当年任家的痕迹,呼吸着古墙旧木散发出的岁月的味道,恍然间灯火前世,笙箫声咽。 出了退思园,旁边便是有木雕古床的古风园,喜欢那些有帷帐的床,那些书生、佳人、政客、帝王或俯或卧的地方,精致的雕刻、别出心裁的装饰,诉说的是哪朝的风流? 走稍微远一些的路竟从后门进了珍珠塔,牌楼、祠堂、厨房、书房……在一间正房里看见了小巧的“珍珠塔”,上标拍照要投币一元;出来向南,穿过窄窄的巷弄到了楼梯逼仄的崇本堂,过河便是闺阁沉静的嘉荫堂,一样是南方小巧别致的庭院;再往西去找到了有很多鱼的耕乐堂,同伴把我的麦芽糖丢给它们吃,它们也丝毫不在乎我的脸色地吃得不亦乐乎,不知古时的公子小姐凭栏赏鱼是否手中也拿着麦芽糖呢?爬上一间小小的阁楼,一几两凳,东北两窗,一定是个安静的读书之地。 又去了以松石寓世间万象的松石悟园、与别的地方没有太大不同的历史文物陈列馆。都是隐藏在平常院落间的古旧庭院,游人不多,很多厅堂空无一人,走进去有种阴森的感觉。我看到了历史,不知隐藏在尘埃下的历史看到的又是什么;那些被无数游人抚摸过的古藤旧椅,见证了主人或者过客的多少前朝旧事?如今连过客都不是的我们除了一丝的压抑,大概离开了就一切云淡风轻了吧。 很后悔把罗星洲放在了最后,忘记了古镇晚上是不开放的,登船的时候就已经快五点了,那是发往小岛的最后一班船。我们刚登岸天就开始下雨了,在大雄宝殿的檐下避了会雨,阶下的人工湖里有很多莲花,还有一颗金黄的许愿树,树是假的,却不知开着的莲花是真是假,只记得别处花苞都尚无一个,或许佛的坐下总是不同于俗世的。迎着风立于岸边,长发肆意飘扬,四周静得只有佛号的长吟,出世入世的界线在那一刻退到了水天相接之处。无意间进了一座塔,被那位阿姨告知我们很幸运赶上了“晨钟暮鼓”中“暮鼓”的时间,是缘分那就不要错过了,用力地敲了九次鼓,都很高兴。阿姨说她要下班了,那是否就意味着我们该离岛了?急急地奔出去,入口已关闭,站满了避雨登船的人。风雨中四周灰蒙蒙的,背后的佛殿里的香火依然袅袅不绝。很快船来了,是“蓬莱号”,短短的二十几分钟就要告别这个岛了,不是不舍,只是觉得它还有什么没有对我诉说,比如岛的另一边,比如佛堂之外,比如那位中年僧人…… 回到码头,已没有回去的观光车了,刚好给了我们走回去的理由,看看古镇外的风景。街道上没有太多车辆,房屋顶都有好看的仿古复瓦、钩心屋檐,雨水冲洗下一切都那么安静、淡然。若是居住,还是这边好一些吧。古镇区那些刻意保留的住宅,矮小、狭窄、逼仄、潮湿,在我看来是可游赏不宜居住的,我很纳闷:小桥流水的温婉与低矮阴暗的住宅,究竟是怎样交叉作用出了那些柔媚动人的江南女子? 走回旅馆,吃状元蹄膀、袜底酥,睡一觉打算夜探古镇。等全镇的灯都亮了起来,夜市开始喧闹了起来,我们出门,寻一临河的酒家,在河岸的红灯笼下坐着,点几盘家常菜,听着对岸婉转的江南小调,慢慢地吃着。忽然听得那小曲的歌词竟然是《两只蝴蝶》,差点喷饭。 吃完饭,踏着月光在青石路上缓缓地走着,身影长长地覆到古老的建筑上,白日里阴森的记忆此刻竟全不会出现,心中只有宁静、祥和的感觉,仿佛自己的生命也被这古镇注入了悠长淡然的音符。终于来了一趟古镇,看到了旧时江南的模样。当初选择离乡向南就是想感受一下江南的气息,不过不知道是因为南京不够靠南还是都市气息太浓,很多时候都是失望的。这一番行走,终于了了我一度的相思挂念。 再歇一宿,明早就要离开了。来的时候带来的是一身的仓皇,双脚的泥水,走的时候除了满相机的亭台水榭、傻笑嫣然,还有满心满思的宁静悠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