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城隍庙工字殿旅游城隍庙工字殿游记城隍庙工字殿评论城隍庙工字殿. |
[游记]城隍庙工字殿旅游城隍庙工字殿游记城隍庙工字殿评论城隍庙工字殿. |
2008-06-16 luopan.com |
详情 游记 评论 城隍庙工字殿位于景德路94号,1956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包括《三横四直图》碑)。苏州城隍庙宋元时在子城西南隅,元末毁于兵火。明洪武三年(1370年),就古雍熙寺基(传为三国东吴周瑜宅址)新建苏州府城隍庙,即景德路今址。历经明弘治、嘉靖、清顺治、康熙、乾隆年间多次重修。咸丰十年(1860年)仪门毁,同治十二年(1873年)重修。俯城隍庙之东西两翼于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分别创建长洲县城隍庙、吴县城隍庙,左右对称,合成一大建筑群。两县庙亦多此重修,最后一次重修于同治六年。 1958年以后,城隍庙被用作工厂,府庙若干配殿、附房以及西侧吴县庙,渐被拆除改建,后部寝宫于1983年5月失火烧毁。现仅存府庙仪门、大殿及东侧长洲现庙部分殿宇。 仪门面阔三间12.7米,进深七界7.4米,单檐歇山顶。左右壁各有清代碑石一方。大殿由前后两殿组成,中间贯以穿堂,平面呈工字形,俗称工字殿。前殿面阔五间26.23米,进深七界11.58米,脊高约8米,单檐歇山顶。当中三间台基向南延伸为月台,台上建卷棚顶抱厦三间,与前殿形成勾连搭屋顶。前殿四周檐柱置额枋,架平板坊,施一斗六升丁字科,承连机和檐桁。檐柱、步柱间连以廊川、夹底枋。正贴步柱与后步柱间连以夹底枋,上坐斗三升拱两朵承大梁,梁上复坐斗三升拱两朵承连机和金桁,前后金桁间置山界梁,上设斗三升拱一朵托连机承脊桁,饰以山雾云。殿柱粗壮,左右檐柱及后檐柱承以覆盆础加鼓式 。明间金柱石板雕缠枝艾叶卷草,前檐柱石板作皮鼓状,上下各雕鼓钉一圈,鼓腹前后雕螭首衔环,左右雕花鸟。殿前部抱厦梁架间尚存苏式彩绘。前殿与后殿通过二步五架卷棚式穿堂过渡,连结成为整体。穿堂宽度与后殿明间相等。后殿面阔五间22.24米,进深七界10.3米,脊高约7.92米,单檐歇山顶,木构梁架与前殿类同而规格略小。四周檐柱下为覆盆式石础,金柱和脊柱则在覆盆础上加素面鼓形石 。 工字殿及仪门因长期被用作厂房、仓库,失于维修,梁架结构虽无大损,但原配门窗全失,屋顶亦已破漏,遂于工厂迁出后,于1984年至1985年实行保护性维修,基本上恢复了殿宇原貌。1995年,将阊门外原宝莲寺大殿移建于工字殿后的寝宫遗址上。 城隍庙头门(已毁)前临街原有明代牌楼一座,四柱三楼,石柱木构,网形牌科结构甚精。市文管会于1963年8月主持大修,可惜1964年即被有关部门以“妨碍交通”为由拆除。 长洲县庙尚存仪门、正殿及楼两进。正殿为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重建,同治六年修葺,硬山顶,面阔三间12.7米,进深10.85米,有翻轩、彩绘。壁嵌嘉庆二十年《城隍庙碑记》一方。
|
转自:http://www.luopan.com/t/zh_CN/215000L000049.html?return=137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