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苏州游踪-天平山

[游记]苏州游踪-天平山

2007-08-31    ctrip.com

2005年6月19日

天平山就在灵岩山北边,从地图上看二者相连,实际距离则不知几何,但所谓“望山跑死马”,至少自己从范仲淹立像所在的街心走到天平山门口,就花费了半个多小时,双腿也变得有些僵直。

入门前方便是牌坊,1989年修建的,上边刻了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牌坊侧前方有一颗古树,足有合抱粗,多少遮挡了牌坊的气势。进了牌坊,便是“范文正公忠烈庙”。这才回忆起远处街心的塑像,基座上似乎刻了范的诞辰年份,据1989年恰好1000年。庙两侧的缘起也有为纪念凡诞辰1000周年重修庙宇等情。之前则似乎是康熙年间重修,后来乾隆留了些文字。忠烈庙右前方有一个亭,亭子里就是乾隆题的御碑。御碑似乎是古物,所以保护严密。

忠烈庙正殿里的范氏坐像,倒有些像不很开心的城隍老爷,幸好高梁上悬了“济时良相”的匾额。殿柱上的联也极尽歌功颂德的能事:甲兵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殿两侧有图文碑,角落里有范氏名篇《岳阳楼记》的石碑,重新读来,依然感到文采和雄心。

正殿后是“三太师祠”,祀奉了范的曾祖父、祖父和父亲,正所谓光其宗、耀其祖,难怪中国的文人志士都愿意为官。范氏族人后来分散各地,除苏州外,尚有粤、黔,以及湘川滇等省。一族当中,历史上出了名人,后裔便趋之若鹜地要炫耀自己是几世孙,好贴些金箔在脸上。山麓北侧有一墓,清代的范姓人氏,也是后来立的墓碑,墓碑上就写了范公几十世孙等字。

忠烈庙狭小无可观,但侧旁尚有其他白云古刹、天平山庄以及范仲淹纪念馆。

白云古刹似乎便是古人诗词里出现的白云禅寺,早已经成为一个徒有其名的所在了,没有供佛,也无人念经或者坐禅。倒是天平山庄据说是当年范氏在世时为救济、护持族人建的义庄旧址,所以还有些可观之处。正殿有“万笏揖师”的匾,反映了中国人的厚道,至少善于于死人为善,不惜褒奖之词。穿过正殿,拾级而上,便是“高义园”殿。“高义园”匾系乾隆所题,下方还竖了两块石碑,保护严密,却不怎么像原始的御碑。殿外是“逍遥亭”,正在石阶上方,可以清晰地观赏正殿屋脊的砖刻。逍遥亭里架了一块表面业已磨平的大石,上边被人刻划了千万遍,像婴儿的涂鸦。

正殿侧旁有一个小园,小园里有一块石碑,说是乾隆御碑,但涂了保护的石浆之类,文字漶漫莫辨,碑后倒有人耐不住寂寞涂鸦,可惜文字以及内容都十分儿戏。

从小园出正门,傍边便是纪念馆了。里边当然以文字资料为主,说当年范仲淹任陕西副经略使时,西夏人不敢叩边,说范氏胸中有甲兵百万。范祖籍陕西,唐时避难江南并定居,但最终却死在徐州,葬在洛阳。范氏当年家贫,食不果腹,咸菜要分着吃,粥也要小心地留好下一餐的分量,所以有“断齑划粥”的典故。这里有一幅北宋与西夏交接的地图,发现与自己渊源颇深的甘肃平凉、镇原、庆阳一线已经十分靠近边境。

纪念馆旁边有一水塘,中间是一颗大顽石。导游图上有诗意浓郁的桃花涧的标示,却不知道是不是就是这里。前方尚有偌大的池塘,有人架了平台,出租来供钓鱼。不过,水很浑浊,没有“十亩方塘一鉴开”的意象。

一路过来,路标上的一个景点居然还没有看到,那就是“童梓门”。

后来横向到了山麓,便沿铺砌得平整的石板路上山,不多久便看到了“童梓门”。有些像“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里的古城门,正好在两山相夹的一个山梁上,虽然绝无城门的雄伟宏大。“城”上的阁子是茶室。站在大石块堆成的矮墙上,可以望见西边山腰上寺庙模样的建筑。问是什么地方,茶室的工作人员歉意地笑笑,说她自己也不知道。问怎么去,她便随意地指了指“城”外的石板路。出“城”后走了一段,发现是一条通往别处的下山路,却不能绕去悬崖阻隔的对面山腰上的寺庙。于是,返回“孤城”,原路下山,并循山麓向南,跨过一道有石马守护的石桥、一条石羊守护的石板路,在天平山庄后发现一条石阶山道。山道颇为崎岖,但石阶分明,还算容易登攀,几分钟后便到了古人诗词里常常出现的“白云泉”。

白云泉的诗意也许还在,刻在山石上的“钵盂泉”、“天下第一水”还在,但泉水本身却无迹可寻了。这里有几间房,分别作了茶室和杂货店。买了一瓶饮料,换得一个答案:所谓泉水,便是插在石缝里的小竹筒里流出的一丝水线。竹筒下有一泓水,看起来更像泉一些,不过十分浑浊,也不很洁净,全然一潭死水。一对壮年夫妇或者情侣靠了泉水的窗边品茗,还有几个生意人在迎了山风的一边喝茶,茶室却在放什么流行音乐,声音奇大。于是赶紧离开,踏着石阶上山。

不几步,便有一个凉亭。亭子里,一位老太太在用当地话推销“冷冻饮料”。瘦小的老太太满脸岁月沧桑,牙齿似乎也脱落了,说话的时候有些漏气。实在不忍心,便买了瓶水。她收好钱,便颤巍巍地挑起担子下山了。脚上蹬了一对小小的草绿色胶鞋,衣襟和裤管在担子的重压下不安地晃荡着。问年纪,她扬了扬手说:七十四啦。

凉亭外山石上有一些雕刻,有些名山气象。不过,石头却横七竖八的,浑然一片乱石。有一块石头歪歪地横亘在山道上,上边题了“玉笋”两个字。过了凉亭,便是“一线天”,仰看青天,虽然不是一线那么夸张,但脚下却真的十分狭窄,小心翼翼地择步而行,也会蹭到两边的石板上。不由得庆幸身形尚可,能过这样的难关。

路上所见多是形象怪异的巨石,俯仰坐卧,姿态不一。过了“中云亭”,只能手脚并用,在石块间自寻出路了。中途碰见一男一女下山,女的居然穿了高跟鞋,感到不可思议。时间已晚,加上山路险要,上山的人本来就不多,有些路段便愈加森然可怖了。正好六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冲上来,一时之间脑海里闪过许多念头,但后来一直上到山顶,也不曾发生意外。

虽然一路艰辛,但山顶却平淡无奇。可以望见山下的“童梓门”和另外一座山上不知名的寺庙。木渎镇和苏州新区尽收眼底,却没能激发登高长啸的豪气。山顶上有几个妇女,看看没有游客上山了,便挑起担子,从另外一侧下山去了。缓了缓气,让山风吹拂了一阵子,看看已经五点,便寻路下山。

有道是上山容易下山难,在这种乱石横亘的山路上尤为如此。三两分钟后,发现自己只顾脚下的路,却忘记了关心大方向,走到上山路的另外一边了。看看石缝里的细沙上有足迹,便决计将错就错,居然比上山的路似乎容易一些,很快便到了一处类似于一线天的地方,却叫“三线天”。钻出石罅到下方回望,才发现两边也有两道石缝,如果都打通了便是三道一线天,合起来便是“三线天”。过了石罅,很快便绕回上山的路,但已经在中云亭的下方了。后来,也不经过一线天,而是按照路标拐上另外一条同样艰辛的石路,跌跌撞撞地到了山下。

忠烈庙的殿门已经掩上了。出山门的时候,发现旁边有一方荷池,茂盛的荷叶中间或有一枝鲜艳的绛色花朵挺身而出,煞是好看。池水混浊,荷花却格外清丽。便是所谓“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格吧。

转自: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859672402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