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平山位于苏州灵岩山北,海拔221米。因山顶常有白云缭绕,故称白云山。又因山顶平整而名天平山。还称范坟山,因范仲淹先祖祠墓在此而得名。是一个人文及自然景观都比较丰富的景区。 景区集古典园林与自然风光于一身,融人文古迹与山林野趣于一体。自唐以来,天平山就是游览胜地,白居易、范仲淹、唐伯虎、乾隆皇帝等名人,留下了众多的诗词、游记和遗迹,令游人访古寻胜。入山门有乾隆皇帝御赐“高义园”牌坊、接驾亭、古景塘西侧古枫林中有御碑亭、范文正公忠烈庙诸胜。风景以怪石、清泉、红枫取胜,向有“天平三绝”之誉。山前的大片枫林,为明代范允临(范仲淹后裔)从福建带回种植于此,已有400多年历史。“天平红枫甲天下”,天平山是与北京香山、南京栖霞山、湖南长沙岳麓山齐名的四大赏枫胜地。每当秋末冬初,层林尽染,满山红叶若红霞缭绕,层层片片,蔚为壮大观,有“红霞万丈”之称,“天平观枫”也由此名传四方,引人对此意飞神往。 山上奇石纵横错落,皆危耸向上,似古代大臣朝见皇上时手捧的朝笏,故称此景观为“万笏朝天”。从“登天平路”处上山,在登山路旁有块巨石,互助依偎,名“鸳鸯石”。上行到一亭,据传为乾隆南巡时登山更衣处,故名“更衣亭”亭旁有石形似蹲踞大鸟,头伸向蹬道,喙啄弯曲,两翅伸展、称“鹦鹉石”。鹦鹉石下有形似古庙中的大钟,名为“石钟”;往东则是“云泉精舍”,天平三绝之一的“白云泉”就位于其中,据说白居易登天平山时发现一泉水,触景生情,即题书“白云泉”三字,并咏诗《白云泉》一首:“天平山上白云泉,云本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云,更添波浪向人间”。后来他人将泉名和这首诗刻于泉池岩壁上。在泉旁的一块斑剥岩壁上有天然浮雕,粗看形似穿道袍的慈祥老人,细察酷似白居易像,侧立池畔,凝神静观,自然逼真。这就是大自然天功神造的“仙人影”。那股由岩隙流出,用竹管接引的清泉就是白云泉。看罢白云泉,再向西来到“青峰亭”旁,这块石头由如雨后破土而出的春笋,前人称之为“玉笋石”;还有一壮似玉琢屏障的石头,古人称之为“护山奇石”,在其缝隙内还生长着一棵大树,树根紧紧扒着岩石,俨然成为一体了。从“护山石”向上,有一苏州最小的方塔,叫“观音塔”,“佛”字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提写的。在两块巨石之间仅露蓝天一线,窄窄的一条石径直通山上,当地百姓喜欢把“一线天”称龙门。因为山上有块龙头石,如果从这儿上山,就寓意着要跳龙门交好运了。继续向上,过“撑腰石”就可看到飞来石,重达几吨的石头好似从别处飞来的,从飞来石向左至“望枫台”。站在望枫台上望红枫,满树枫叶别样红;紧连望枫台的还有“龙头石”、“回音谷”等。继续向上可到“中白云亭”,在那儿可看到“大石屋”,越过咬鱼石可到“白云洞”“二线天”。过“云上”,至山顶,上有一圆巨形石,面向太湖,名“照湖镜”。在此你可以举目四望,也可以闭目遐思,让心灵贴近自然,融入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