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苏州游记之——拙政园 |
[游记]苏州游记之——拙政园 |
2007-07-19 live.com |
November 29 苏州游记之——拙政园 循着路牌的指示来到了拙政园的大门售票处。一看了不得,旺季票价70大元。犹豫了一下,又想,这个经典之地终究是要来的,何况一路辗转,就此调头打道回府实在心有不甘,于是还是丢出张百元大钞,换回了细长的一条彩纸。顺便说一下,苏州这些园子的淡季和旺季区分与北京有所不同,北京的各大景点都是从5月1日-10月31日为旺季,而苏州园林都将4-6月、9-11月为旺季。由此可以看出在北京,春夏秋三季都当是好的,而苏州要特特地把夏天摘出去。 拙政园比较大,有一道长长的墙隔成东西两部分,两边的风格略有不同,东边比较简洁大方,西边比较宛转秀丽。进了大门,先从东园逛起。在一湾浅水塘边,有一块形状很像狮子狗的石头,半探出水面,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新加坡的那个标志性狮子。它一定是特意立在那里的,但如果你不留意,或者路过的角度不对,就很难发现它。 沿东墙向北走去,有一片新近布置的小花园,都是盆栽的植物,各色鲜花簇拥着一间小茅棚,一条人造小溪绕棚流过。虽说在园子里搞这么套布景有点不伦不类,但单论这布景本身,还是满可爱的。 继续向北,在园在的东北角有一幢比较大的房子,照例是红色的门窗,左右两株高大的银杏。初冬季节,金黄的叶子灿烂地挂了个满,缝隙间隐约露出门窗的颜色,一起倒映在门前的水湾里,样子真是不错。在整个拙政园中,就只有这么两株大银杏。我想,当年一定是为了集四时美景于一园,才特意选了这个比较高大的房子,种上高大的树木,那些苦心,都只是为了在这个季节、这个角落,能营造出这热烈绚丽的气氛,而这种气氛在苏州的园林里是并不多见的。 离开银杏沿着水道转向西行,一直走到长长的墙,便看到一座极小巧的拱桥。听到导游的讲解,原来是电视剧《红楼梦》里,林妹妹葬花时走过的外景。我也学着走了过去,来到小小的一片树林。一些不知名的树后面是竹。竹在苏州的园林里非常常见,它青翠细直的样子,加上长久以来君子的美誉,就成了点缀家园的上品。不是有话讲,无竹使人俗吗。拙政园这片小竹林,很低,也不密,小路蜿蜒进去,在这片竹的中心停住,尽头是一条石凳。那天阳光正好,坐在石凳上,满世界一片深深浅浅的绿,鼻子里充满竹的清新的味道,真是种享受。想像在炎热的夏天,坐在这里读一读书,安静地想想事情,会浑然忘记了自己只是坐在一个小园的一片小林中。 在这条水道的尽头,也就是长长的隔墙那里,是一个小小的水闸。本来苏州园子里的水基本都是绿绿的,而且是不透明的绿,仿佛多年没有流动,但在这水闸处,多少还显得有些清亮和生气。在水道的南岸,靠近水闸的地方,有一株枫树斜斜探向水面。这园中不多见且最大的这株枫树,必定也是特意安置在这里的,因为水道的北面就是院墙了,这里比较偏僻、单调,但由于有了它,就添上了许多热闹的味道。如果从东面沿水走来,那就会看到长长的水道尽头,水从闸口流泻下来,岸边嫣红的枫树倒映在水里。不必说,也可算是小小的一景。 隔开东西园的墙上开了许多个小门,穿过其中一个,来到一座檐角尖尖翘起、开着圆形门洞的四方亭中,亭名四季。站在四季亭中,三面可以看到三处不同的景物,一面临竹,一面临水,一面临树。想像中,我以为四季亭应该是四面临着分别宜于四季的美景。就像饮酒品茶,春夏秋冬各有所宜,则这亭子就将占尽四时风光了。可惜的是我没有在这里遇到导游,所以不曾听到这亭得名的由来。其实在苏州的园林里还是很应该跟着一个导游,或者如果是在游人比较多的时节,走到不同的地方都留意听听导游的讲解,因为这里与峰峦瀑布等等不同,视界很窄,又纯粹是人文的积淀,所以许多意趣,往往要行家来稍微点拨一下才能领悟。比如说再往前走走的待霜亭,修建在一座小土丘之上,不论远望近观,都没发觉什么特别之处。待到走上亭来,仔细看过石碑上的说明,又听到导游的讲解,才明白,原来是土丘上种了许多桔树,亭名则取意于韦应物的句子“洞庭需待满林霜”。在这个时候,树上叶子已经开始凋败,橘子更是没有一颗,以孤陋寡闻不知典故由来的我,如果没有特别的提醒,哪里会留意到这些桔树呢,更不能想像红橘挂满枝头时在亭中烹茶吃橘的乐趣了。 四季亭北,有一座南面和西面临水的小亭,没有什么名气和典故,只有一位老爷爷戴着花镜坐在那里看报。想来是家住不远,在这里“休闲”的。当时很有点羡慕他,因为像我这样在工作日的清晨逛园子,是一年里都难得两回的,更不要说安安静静地喝茶看报。园子里还有很多家庭主妇,坐在亭子、假山、回廊等等舒服的地方,三三两两地聊天,满口的吴侬软语,听不太懂在说什么,总之离不了张家长李家短的。要说真正欣赏苏州的园林,光是参观参观那总嫌不够,一定要悠哉游哉地住进来,前庭后院,东阁西廊,都变成自己的家,那才有真兴,起码也要像那位老爷爷一样,可以找个舒服的太阳地,看些闲杂书报消遣时光,一晃悠,半天就过去了。想想看,苏州人的生活真的很闲在,小小的城,每个园子都提供着类似北京的社区街心公园的服务,没事了就溜达来散心。尤其苏州是个富裕的地方,其他方面且不说,单单这旅游产业,钱就赚得何其容易哟。同行的一个北京男孩拙政园一游之后,感慨万千地说:“苏州人民真是生财有道,小小的个私家园子收70大洋门票,咱北京皇上他们家(故宫喽)也不过60块!再加上皇上他们家后花园(指景山),都没这儿多……”说到故宫,那是方方正正、富丽堂皇的地方,南北呼应,东西对称,一重重极为开阔的大院落,殿堂高耸,铺陈规整的砖瓦,巨大的铜缸铜鹤,少有花木,处处都是大气磅礴。而苏州的园林不同,小桥流水,楼阁连廊,翠竹青苔,样样都精巧有余,气度不足。当你置身太和殿前,你会觉得自己很渺小,抬头面对一级级向上的汉白玉石阶,一根根大红的殿前立柱,仿佛要鼓起勇气才敢踏步,走进高高的彩绘藻井的大殿之上,在那里你已经不是你,你只是这个庞大的建筑群的一部分,它像巨大的森林,你只是偶尔闯进来的小鹿。每次我去故宫,都是这样的感受,无论这个博物院中聚集了多少游客,无论这里是怎样地喧闹嘈杂,这个森林总是它自己,而你和你身边熙熙攘攘的人群都只不过是小动物,它俯视我们如同我们俯视蚁群;而当你置身秫香斋中,你会觉得你是这园子的主人,园子里的一切都是围绕你而修建,你每到一处,所有的景物都向你趋近来,从四面八方摆好了姿态供你欣赏,你成了最核心的要素。这看来是皇上的家与臣民的家分别最想传达的情感。即便是后花园也是一样——当你站在景山顶上,北望钟鼓楼,西眺白塔,南边则是巨大的图画般铺开的大殿和广场,若是在当年的时候,京城风光,一览无遗;而在苏州的园林中,通常不会有制高点让你俯看一切,因为如果有了这样的视点,那极尽工巧构建起来的一重重景观,恐怕会顿时失去了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效果,变得索然无味。 |
转自:http://isabeleee.spaces.live.com/blog/cns!C9F22A08651AAEB5!169.entry?_c=BlogPart35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