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阳春三月苏州之行-第一天:拙政园

[游记]阳春三月苏州之行-第一天:拙政园

2007-08-08    sina.com.cn

周四晚抵达苏州。等一切都安顿下来已经是九点了。旅舍的地点是相王路,就在有“酒吧街”之称的十全街边上。我出去觅食,因为“长途跋涉”的还累了一整天,没啥胃口,就在食店里叫了碗鸭血米粉汤吃了。这是苏州地道食物,嗯,味道OK啦(当然不能跟我们美味的河源猪脚米粉比啦),算是尝个新鲜咯! 然后在十全街上逛。这里除了酒吧,剩下的就是买美美的衣服和苏州丝绸制品的商店。我逛了许久,直到店面都打烊了才旅店。这是条两车道宽的古街,旁边就是小桥流水。苏州整个城市都是水系,无数的河流贯串了南北西东。这里的小店们都装饰得非常别致。不敢对准店铺拍照。不过这辆黄色的小绵羊倒是引起我的注意,颜色多可爱啊~苏州不仅小型私家车多,而且摩托车和动力自行车也很多。而摩托车在广州已经是消声匿迹了。在此缅怀一下吧。

周五早上,苏州之游的第一天。我起床晚,懒洋洋的十点半才出门。今天的行程安排是拙政园和狮子林。

出门去公车站要穿越整条相王路,路过一自行车修理档口,引起我无限的回忆。上一次在广州看见同样的档口还是在大学时期,久违了。档主和顾客看我拿相机拍他们,稀奇得很,估计是觉得我这人怪吧。

花了将近20分钟的公车,来到拙政园。

拙政园始建于明代,王献臣是该园第一位主人。他在嘉靖、正德年间官居监察御史,晚年仕途不得意,罢官而归,买地造园,借《闲居赋》“拙者之为政”句意,取名为拙政园。

全园分东、中、西、住宅四部份。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布置为苏州博物馆展厅,而且还是建筑名家贝聿铭(香港中银集团的设计者)晚年的封笔之作。这个博物馆我倒是没有进去,特地找来几张照片和大家共勉一下:

我直接买门票进去拙政园花园。这是苏州旅游旺季的第一周,所以这里的门票也由淡季的50元调整到70大元。每隔15分钟有免费的导游服务。我到的时候刚好过了11:30分,所以在休息室等。休息室内当时有十几人,可等到45分我到柜台和导游会合时,才发现自己是这批里面唯一需要导游的游客,其他人只是呆在房间休憩而已。呵呵,这么以来我就有了个私家导游了!旅行过程偶有这样的惊喜,增添不少乐趣。

我们园林东园开始旅程。

东部明快开朗,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因为以前这里是田园,是70、80年代才改建为园林,不是古物,所以我在看和走的时候都略过了,导游也不做重点介绍。我只拍了两三张照片:

进门迎面而来的是灿烂的“绣球树”。看书上貌似绣球的层层迭迭的花,马上陶醉了。

来张小花写真照。

中园为拙政园精华所在,
池水面积占1/3,以水为主,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它与东园以一条长廊作为分隔。

这个长廊特别之处,就是每个镂空的窗户图案各不相同,窗户之间还有石刻写着院内形容每个景观的动人诗词。

松风水阁
松、竹、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作“岁寒三友”,在文人写意园中,尤爱栽种这类用以“比德”的植物,来表达主人的思想感情。松树经寒不凋,四季常青,古人将之喻作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者。松之苍劲古拙的姿态常被画入图中,是中国园林的主要树种之一。松风水阁又名“听松风处”,是看松听涛之处。这座水阁攒尖方顶,空间封闭,由廊间小门出入,其余三面采用半墙加半窗的结构。屋顶出檐特大,飞檐起翘尤高,表现出翩翩欲飞、飘逸轻灵的风采,整座建筑不是采用规整的正南正北方向,而是斜过45度角,凌空架于水上,可避阳通风,最适宜于夏天观景。亭侧植有黑松数株,有风拂过,松枝遥动,松涛作响,色声皆备,是别有风味的一处景观。

跨进中园的廊桥,站在亭内,中间开阔的池水,曲桥分割水面。盛夏,满池的荷花红裳翠盖,一片江南风情。绿荫深处,隐约可见一座秀美、玲珑的宝塔,这是运用借景的手法,将园外千余米之遥的北寺塔借入园中。是“借景”中“远借”的佳例。 最特别的就是:只能站在这个地方才能看到北寺塔,换了其他位置就不行了。 小飞虹的型制很特别。是苏州园林中唯一的廊桥。取南北朝宋代鲍昭《白云》诗“飞虹眺秦河,泛雾弄轻弦而命名”。朱红色桥栏倒映水中,水波粼粼,宛若飞虹,故以为名。虹,是雨过天晴后横跨大地的一架绚丽的彩桥,古人以虹喻桥,用意绝妙。它不仅是连接水面和陆地的通道,而且构成了以桥为中心的独特景观。小飞虹桥体为三跨石梁,微微拱起,呈八字型。桥面两侧设有万字护栏,三间八柱,覆盖廊屋,檐枋下饰以倒挂楣子,桥两端与曲廊相连,是一座精美的廊桥。

见山楼三面环水,两侧傍山,从西部可通过平坦的廊桥进入底层,而上楼则要经过爬山廊或假山石级。它是一座江南风格的民居式楼房,重檐卷棚,歇山顶,坡度平缓,粉墙黛瓦,色彩淡雅,楼上的明瓦窗,保持了古朴之风。底层被称作“藕香榭”,沿水的外廊设吴王靠,小憩时凭靠可近观游鱼,中赏荷花,远则园内诸景如画一般地在眼前缓缓展开。上层为见山楼,陶渊明有名句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楼高敞,可将中园美景尽收眼底。春季满园新翠,姹紫嫣红;夏日薰风徐来,荷香阵阵;秋天池畔芦荻迎风,寒意萧瑟;冬时满屋暖阳,雪景宜人。原先,苏州城中没有高楼大厦,登此楼望远,可尽览郊外山色。相传此楼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的办公之所。见山楼高而不危,耸而平稳,与周围的景物构成均衡的图画。

香洲为“舫”式结构,有两层舱楼,通体高雅而洒脱,其身姿倒映水中,更显得纤丽而雅洁。在中国古典园林众多的石舫中,拙政园香洲大概称得上是造型最为美观的一个。船头是台,前舱是亭,中舱为榭,船尾是阁,阁上起楼,线条柔和起伏,比例大小得当,使人想起古时苏州、杭州、扬州一带山温水软、画舫如云的景象。香洲位于水边,正当东、西水流和南北向河道的交汇处,三面环水,一面依岸,由三块石条所组成的跳板登“船”,站在船头,波起涟漪,四周开敞明亮,满园秀色,令人心爽。烈日酷暑,此地却荷风阵阵,举目清凉。香洲船头上悬有文徵明写的题额,后人还专门为之题跋。香洲这条旱船,建筑手法典雅精巧,引人入胜,使人感到一种对高洁人格的追寻。

这里还有一棵几百年的古树:

西园主体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卅六鸳鸯馆,水池呈曲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装饰华丽精美。主要景点有:卅六鸳鸯馆、倒影楼、与谁同坐轩、水廊等。

把中西园隔开的是高低错落的水廊,这在苏州园林里也是独一无二的。让我们从不同角度领略一下它的美丽吧:

站在水廊,对面看到的是扇亭和笠亭,这两座亭在唯一的角度看上去就是完整的一把倒立的扇子,这也是典型的借景。

这个建筑我倒是忘记了叫什么名字:

塔影亭
此亭从顶部到底座及四周窗格均为正八角图案,是园中最精致华丽的建筑物之一。在留听阁船台,回头望塔影亭,顿觉美妙至致。狭长的纵向水系拉开了层次,隔了一定的距离,水湾的纵深感就增强了,那攒尖的八角亭印入水中,宛如宝塔,端庄怡然。真亭假塔,虚实相连,不失为西部花园中一个别致的景观。在拙政园中,有两处景观与宝塔有关。一处是在倚虹亭看远借的园外北寺塔,还有一处便是这借水景而成的塔影亭。在中花园中看到的宝塔是实体,而在西花园中看到的宝塔是虚体。不论是真塔远望,还是假塔近观,都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留下深刻的印象。塔影亭所处的位置并不显眼,已到了花园的尽头。聪明的主人在水源将尽处筑了一个小亭,若将整个西园比作一首旋律优美的乐曲,那么塔影亭
就是最后一节音符。嘎然而止的乐曲让人觉得突兀,而此处有了塔影亭则组成了完整的乐章。更妙的是,不光有亭,还有影,就如曲终遗音余韵不绝,让人回味。
最后就是在树荫下美丽的花朵。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88a303e010008bh306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