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木渎 |
[游记]木渎 |
2008-05-22 sina.com.cn |
木渎 2006-03-20 10:27:26 大中小 木渎 木渎在苏州西南,半小时车程,距有名的灵岩山只一箭之地。从苏州一路过来,满眼高楼和现代化的厂区,一下进入旧时巷陌,真有点恍如隔世,眼睛和大脑都反应不过来。 木渎是一处千年古镇,有刘墉题匾的茶馆,严家花园,古码头等,乾隆下江南曾六次来过此地,但未见御笔。 古镇的老城区不大,东南西北四条街,古水道蜿蜒相伴,袖珍小桥相连,民居沿街背水而建,多为砖木结构,新的现代民房还在不断兴建,纯粹的古建筑很少见,青石铺就的街面还可见久远的历史,数口古井倒映出岁月的年轮,几处刺绣和木器的手工作坊或可见当年简朴的小镇民风。古镇的保护性开发好象未予重视。水道较窄,水质已然不佳,但还能见到几条小鱼,可如果保护不好和不加整治,很可能会成为排污的水沟,那就可惜了。 在灵岩山上的馆娃宫可知木渎之明的来由,就是那个著名的家伙为给西施盖房子,大量的名木顺水而下阻塞了水道,故为木渎。 乌镇 乌镇老街是名符其实的千年古镇,明清建筑,全木结构,因年代久远,历经风雨,建筑的柱脚已有岁月的侵蚀,但总体维护较好。据说房屋都用黑漆图面,乌镇因此得名。茅盾少年读书的“立志学堂”仍在,乌镇据说是《花样年华》的外景地。青石横铺的街面很窄,仅容两人并肩,轿车是断无用的,有一条长长的小巷,路人见面得侧身相让,抬头只见一线天。 现在的住户都是老年人,年青人不愿再呆在这缺乏生气的老镇老屋,只有匆匆的过客才来扣击那扇古老的门屝,寻一份思古的幽情。老屋前门面街,后门临河,有点地方的还被开辟成小小的后花园。有一老者半躺在竹椅上,一茶一扇一根烟,听河水微波击岸,看小船轻轻滑过,观日出日落中的闲淡人生。 不计其数的小桥是乌镇的一大特色,有人将其比做小镇这一江南绣衣的纽扣,玲珑小桥相连的对岸也是老屋,但多了很长一段木廊通道,有扶栏和长椅,有美名曰“美人靠”,可做暂避风雨的栖身之所。这儿的小船叫拳船,相传是古时护镇甲丁习武之用,现在是为游客表演的项目。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e7e91a010002cy.html23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