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甪直:年华似水跟着感觉走 游记攻略 |
[游记]甪直:年华似水跟着感觉走 游记攻略 |
2008-06-10 cnhubei.com |
列车从无锡出发,抵达苏州只用了28分钟。半小时之内就跨了两个城市,像串门似的,真是方便。出站时,依旧是晴好的天。相比02年五一当日到苏州的感觉,阳光下的苏州少了些温润的妩媚,多了几分晴朗的爽气。没有多逗留,苏州仅仅是过路,目的地是有“神州水乡第一镇”美称的甪直(lu,四声)。在火车站集散的公路汽车很多,很快就找到直达甪直的。全程50分钟,7.5元/人。 在没开始甪直之行前,先说说“甪直”和古镇吧。江南盛产古镇,这是美景如织、美女如云之外最天然的历史积淀。六大古镇(周庄、同里、甪直、乌镇、西塘和南浔)中,苏州占去三席。(现在又开辟出木渎古镇。出苏州火车站,就能看到偌大的宣传广告。“乾隆六次游历”就是其最大卖点。)周庄的名气挺大,但也是被炒滥啦,基本上属于“没去的都想去,去了的都不想再去”这类。同里宣传的一般,网上也查不到资料。甪直吸引我,首先就是“甪”字的特殊。当时和朋友试着用手机以笔画、拼音查这个字都没找到,电脑中的输入法无论智能ABC、微软还是五笔也都没有。后来无意中在智能狂拼中找到了,却也只能以宋体设置才能在电脑上看到字形,所以现在看到的“甪直”是唯一可见的格式。《现代汉语词典》中“甪”字,只专用于地名和姓氏。这样介绍“甪直”这个地方可能还是感觉挺别扭,但是如果提起《多收了三五斗》中的“万盛米行”是不是会觉得很熟悉?是啦,万盛米行正是座落于古镇甪直。确认甪直的字形和读音后,我就坚持要撇开周庄和同里去甪直。旅行,其实就是“产生好奇--满足好奇”这样的认知过程。所以去甪直的路上,尽管感冒令我昏昏然,还是努力撑起兴致的,毕竟这是我第一次游历古镇。 汽车渐渐驶离市中心奔向东郊的古镇。一路上我都很认真地在品读苏州。老苏州城的园林我记忆犹新,那些美妙的画面像幻灯片一样在脑中浮现。而这两年中,对苏州印象的加深更多源于她突飞猛进的经济发展速度。市政府03年将苏州列为青岛“比、学、赶、超”的目标,老实说我一直就很纳闷苏州究竟从哪里来的实力占据如此之高的经济指标数--一个柔柔弱弱的古城而已!汽车途经苏州经济开发区时,我找到了答案。主干道两旁整齐排列着国内外各大集团的工业园。当时听说世界500强几乎无一遗漏的在苏州扎了根,对此曾十分怀疑,眼前事实胜于雄辩。苏州工业园之气派,堪称“万国博览”。远处看到的都是玻璃钢体结构的现代派楼宇,风格鲜明。可惜只能远观由不得近处品评。就工业园而言,青岛开发区在规模和“以商招商”的氛围上不比苏州开发区凝聚人气。但就新区风貌而言,可以绝对自信地说,驱车沿东海路或是香港路走一遭,其风景与蓬勃生机绝对不亚于苏州新区,甚至我们的海景更胜一筹! 车子停到了小镇的马路边。见到我们提着行李一副找不着北的样子,立刻围上来一些三轮车要载我们游古镇。以前上过类似的当,朋友显得很有经验,很快开脱。没有地图就随着标识牌试探着走来,一转弯就是小镇很繁华的一条路,两旁都是小超市、集贸市场,年劲还没过,音像店里还放着流行歌曲,一派喧闹。很快就见到了“甪直古镇”气派的石砌牌楼,也就是古镇的入口。已是黄昏时分,决定先安置好行李再夜游甪直。 晚上景点是不营业的,游的只是古镇的石桥小巷。漆黑的夜里,没有任何方向感,完全跟着感觉走。好在沿途都掌上串串的小红灯笼,即使亮度有限,也很烘托气氛,美得可爱。夜晚的古镇很安静,只有风声在耳边低吟,更难得几个像我们这般的玩家。其实,只要你有兴致,是不会觉得孤单的。 甪直镇上不临水的地方纵横交错着许多的小巷,密密麻麻的,棋盘状排列。每条巷子都是狭窄的,一字排开至多4个人就是宽度;若是在二楼,推开窗户就是对面的人家,邻居的感觉就是这么触手可及的亲近而不设防。我是个对方位没有灵敏嗅觉的,一不留心就岔错路口或是找错方向。好在小镇真的好小,转个圈很快又回到原处。临水的地方相隔10米左右就会架一些石砌的、看上去挺拙笨但是足够可爱的拱形小桥。每每走在上面都有种想把它打包带回家的冲动。拍了几张夜景的相片,模模糊糊的辨不清身在何处,倒是别有一番夜游的情趣在其中。好像是走遍了我们认为几乎可以行走的地方,是该坐下来用晚餐啦。 在一条古镇特色比较集中的小巷上,挑了一家有门面的馆子。漆木的店门是大敞着的,随时准备纳客,却因为过年,没什么生意。店家一家人都坐在电视下看节目,把我们请上二楼的空调隔间。简简单单的三个家常菜,老板倒是热情又周到的。因为听到对面饭店二楼很热闹就询问老板,原来是镇上一家人正在摆喜酒。是啦,南方人迎娶新娘一般是在晚上,这又是南北习俗的差异。 古镇的小吃一般很多也有特色。甪直街面上见的较多的就是南瓜饼、糯米糕和蹄膀。吃完饭回旅馆的路上,禁不住小店老板的热情推荐,我们买了一盒包装很精巧的糯团品尝。在路过古镇入口灯火辉煌的牌楼时,这盒糯团成了我们手上的道具,的确很配当时的古镇韵味。后来我和朋友都后悔不迭应该多买几包这样的糯团做个纪念。 大年初四的清晨是在甪直古镇迎来的。披着薄薄的朝霞,踩着昨夜的足迹,再游小镇。第一处见到的就是“甪端”——是个怪兽的石雕像,样子很像传说中的麒麟,只是多长了一支冲天的尖角。——怎样形容这支尖角呢?《西游记》里孙悟空经过小雷音寺时被困在一张大锣里,曾有一只也记不得叫什么的兽头在里面帮老孙撬锣。那怪兽头顶上就是有这样一支冲天钻似的犄角。呵呵,这是我唯一可以联想到的形容方式啦。因为“甪端”正是在甪直小镇的起点处,所以,这“端”字一语双关,形象上是怪兽的尖角;字义上应该是甪直的开始处。如此说来,这只怪兽就是“甪”。 早餐是在临河的一家特色小吃店吃的鸭血粉丝。那天是我感冒最严重的一天,味觉和嗅觉几乎失灵,根本品不出滋味,更别提感受特色。安睡后的小镇正在渐渐苏醒,透出神清气爽的生机。日光下,看清了整个小镇疏朗清旷的秀气。踩着的是青石砖砌的小路小街小桥,街边是斜顶白墙的水边人家、门窗都是原汁原味的木格雕栏,偶尔有乌篷船从身边划过,渔家都是淡定自若的从容。镇上人家过惯了这种傍水而居、枕水而眠的生活;也习惯了整日行走于游者眼中依然我行我素风平浪静。与镇上人家的这般悠然自得相比,都市人真的是自寻烦恼太累太傻太可悲! 在古镇上随处走走逛逛是不收费的,但景点还是要门票。45元通票,加1元附送一张纪念明信片。最先进到的就是鼎鼎大名的“万盛米行”,墙上题着叶圣陶大作《多收了三五斗》片段《粜米》的全文。中学时背得相当生涩拗口的“旧毡帽朋友”,就在这里身临其境地得到了还原。房中陈列展示着当时的农具,林林总总,全是我记不住的名称。老实说,即使道具再翔实,对那些年代粜米的故事也是我绞尽脑汁也想象不出的。出门又回到米行门口那个硕大的“米”字布幌下,坐在桥头留影一张。 |
转自:http://travel.cnhubei.com/news/news_detail.asp?nid=1030324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