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雨游甪直 |
[游记]雨游甪直 |
2008-05-22 sina.com.cn |
江南的古镇是最有味道的,一直让我百看不厌,因为它的小桥,它的流水,还有地道的江南人家。尤其是在雨中走在青石板铺就的窄窄小巷里,你会有一种错觉,仿佛置身于某种特写,不经意就会令你走进戴望舒那条结满惆怅的雨巷场景中…… 得我所愿,周末时伴着潇潇的冬雨去了江南六个著名古镇之一的甪直。 位于苏州城东南25公里的甪直,因唐代诗人陆龟蒙,号甫里先生隐居于此故名。而据《甫里志》载:甪直原名为甫里,因镇西有“甫里塘”而得名。后因镇东有直港,通向六处,水流形有酷如“甪”字,故改名为“甪直”。又传古代独角神兽“甪端”巡察神州大地路径甪直,见这里是一块风水宝地,因此就长期落在甪直。 古镇占地面积约一平方公里,保护区面积为4平方公里,地理位置优越,镇内河网交错,碧水环绕,桥桥相望,景色美好。甪直历来有“五湖之厅”“六泽之冲”之称。“五湖之厅”是指它南临澄湖、万千湖、西靠独野湖、金鸡湖,北望阳澄湖。“六泽之冲”是说它有吴淞江、清小港、界浦、张陵港、东塘和大直港六条流道。甪直境内水流纵横,桥梁密布,贴水成街,人家枕河而眠,镇貌古朴,风情幽逸。 史书如上说。 其实,单是“贴水成街,人家枕河而眠”就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因为梦里的水乡应该就是这种样子吧?撑着雨伞慢步走在小街上,心情被濛濛的细雨滋润着,边走边看。贴水成街,一点也不假,古镇的房屋临河而筑,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河道之中,黑瓦白墙,屋脊起翘,麟次栉比,街与街之间有小桥相连。这些小桥轻灵地横跨在小河之上,尤如玉女醉酒,别有一番韵味。别看她们纤巧的身躯却承载了古往今来车撵马压。历来有“桥梁之乡”美称的甪直,也有人称它为“桥梁博物馆”。据说河道上现有宋、元、明、清时代的石拱桥41座,造型各异。其中建於宋代的桥1座,建於明代的桥有12座,建於清代的桥19座。史书上记载着:“三元桥,俗名三官桥,花岗岩石梁梁式平桥,建于清朝乾隆之前,桥联:东溯眠牛净绿水,西临斗鸭挹清风。该桥与万安桥构成了典型的三步两桥。万安桥,俗名矮凳桥,花岗岩石砌成梁式平桥,建清朝乾隆之前。众安桥,俗名麻皮桥,修茸于清顺治年间(1644年-1662年)。和丰桥,原名中美桥,建于宋代初叶,是甪直镇历史最悠久的古桥。拱形结构,每块桥面石上均施浮雕,图案典雅,雕刻精美耐看,为镇上历史最为悠久的古桥。环玉桥,俗名剥狗桥,位于中美桥南侧,始建于明朝崇祯初年(公元1628年),与中美桥构成双桥。”众多的桥中我见过万安桥和众安桥,余下的没有一一细看。这些桥默默的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世事的变故。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75092e3010005eq.html26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