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石湖串月 |
[游记]石湖串月 |
2008-05-22 sina.com.cn |
从《诗经》开始,古典籍里多处有民众在春暖花开时节外出踏青的记载。袁宏道的《虎丘山记》就生动形象的向后人描述了苏州人外出踏青的盛况。“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样美好的时节,不出门走走真的是浪费了。秀美的石湖当然是踏青的绝佳处,“行春”的命名也许就是这样得来的。然而行春桥的得名却是因为她是赏月的好地方。 月在中国的文化中是一个太有深度和厚度的意象。牙牙学语的黄口小儿也会念“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快成了烂熟的俗语,“水是故乡甜,月是故乡明”,每一个“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游子都知道的诗。中秋节是中国传统佳节里最有意思的一个节日,赏月、吃月饼成了代代相传的习俗。 石湖串月和北京的“卢沟晓月”、杭州的“三潭印月”及太湖的“石公秋月”并列为我国四大赏月胜地。这些都是人间奇景,但只有行春桥的串月是与中国的文化和民俗连在一起的,从而更具有深意。 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苏州旧有泛舟石湖赏月之俗,称“石湖串月”,又称“游石湖”。据说当天晚上,由于特殊时间和角度的原因,光的反影和折射原理造成月光穿过石湖行春桥桥孔映入水中,可以从每个桥孔中看到一个月亮,并且九个月亮串联在一起。 这就是串月奇观,在很多文字记载中都能看到。蔡云《吴故》诗日:“行春桥畔画侥停,十里秋光红寥汀。夜半潮生看串月,几人醉倚望湖亭”。清代诗人尤侗也有诗证:“常是携儿看串月,行春桥畔听春箫”。可有谁见到过串月呢?在前人的记载和诗文中,好象仅有钱牧斋见到。相反,有人认为串月乃是虚名,并无实景。徐崧有感慨“试问游船都不知”,徐士宏也写道“秋风十里绿蒲生,串月看来虚有名。”这些都是前人的记载,那今人呢?说见过的有人,可没见过的是绝大多数。我反正是没有问到看到过的人,也许只有有缘人才能看到。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91c4c601008ja6.html44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