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休假游记——苏州 |
[游记]休假游记——苏州 |
2007-10-09 sohu.com |
5月1日是我们在苏州游玩的最后一天。一大早我们就赶到苏州火车站,准备买5月2日到南京的动车组车票。一进售票大厅,我的眼镜一下就被一股热浪蒙上。售票大厅内人山人海,根本不可能买到票。 想想不急,要不再住上2天,反正我们还没有玩够呢。于是先去早就计划的沧浪亭和网师园吧。 从火车站打的先到沧浪亭。一路上,明显的感觉街上的人比前几天多的多。还好,沧浪亭的游客还不是很多,门票20元。 沧浪亭是苏州历史最悠久的古典园林,始建于北宋,为文人苏舜钦的私人花园,称“沧浪亭”。南宋绍兴初年,沧浪亭为抗金名将韩世忠所得,改名“韩园”。清康熙年间,巡抚宋荦重建沧浪亭,并将明朝文征明隶书“沧浪亭”三字作为匾额。 沧浪亭面积约16.5亩,具有宋代造园风格,是写意山水园的范例。全园布局,自然和谐,堪称构思巧妙、手法得宜的佳作。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列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 从北门渡石桥入园,两翼修廊委蛇,中央山丘石土相间,林木森郁。 过石桥进入沧浪亭大门 沧浪亭大门 沿西廊南行,至西南小院,有枫杨数株大可合抱,巨干撑天,枝繁叶茂,院墙表面嵌有多幅雕砖,刻画历史人物故事。但大都风化严重。 沿山委婉的长廊 在网上搜到的1934年的沧浪亭长廊,和上图好像是同一个位置。 风化严重的砖雕 风化严重的砖雕细部 东侧为清香馆和五百名贤祠,祠建于道光七年,内壁嵌砌本地历代名人线刻肖像及小传数百方。 五百名贤坐在玻璃框中,笑看世人百态。 我也在五百名贤中了 再南有厅屋翠玲珑和看山楼,环境清幽。十来个品种的竹子在这里集中,各自展现着自己的风采。 芭蕉、竹林、圆门、波瓦…… 御碑亭的对联是:未知明年在何处,不可一日无此君 看山楼下,各种竹子分布在小径的两旁。 茂密的竹林 小径端头的竹子是潇湘竹 由此登上看山楼 看山楼上的风景 看山楼上的风景 名副其实的翠玲珑 漏窗——春 漏窗——秋 漏窗——夏 漏窗——冬 由此折东,为明道堂一组庭院,此堂为园中最大建筑,格局严整。堂北山巅,绿荫丛中,有石柱方亭名沧浪亭。下山有复廊景通内外,复廊外侧临水。还有小亭观鱼处和厅屋面水轩,可俯览园外水景。 明道堂 明道堂的四面都是花窗 一对新人正在拍摄古典风味的结婚照 绿荫山石丛中的沧浪亭 绿荫山石丛中的沧浪亭 沧浪亭近景,对联是: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曲折的回廊 复廊的内廊,通过花窗可以看见外面的景色。 复廊的内廊蜿蜒曲折 复廊的外廊临水 复廊的外廊临水,远处的小亭为观鱼处 沧浪亭外的风景 十全街街景 十全街街景 十全街街景 苏州园林中,网师园是其中面积最小、布局最精巧的一座。以仅仅不到拙政园1/6的面积,却能同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以小见大”的典型清代园林风格,是许多研究园林建筑者的最爱,是“精致玲珑、小巧典雅”的最佳代表作。 轿厅里的网师园全景图 网师园始建于南宋,旧为宋代藏书家、官至侍郎的扬州文人史正志的“万卷堂”故址,花园名为“渔隐”。至乾隆年间,退休的光禄寺少卿宋宗元造园,因面临王四巷(即今阔街头巷),便取谐音而定园名为“网师园”。网师乃渔夫、翁之意,又与“渔隐”同意,含有隐居江湖的意思。民国年间,军阀张作霖以此园作为礼物送给他的老师张钧銮,后来主人居于北国,网师园就租给了书法家叶恭绰和国画大师张大千兄弟俩。 网师园是一座保持了苏州旧时世家完整的宅、园相联风貌的居住生活区。全园分为东部住宅区、中部山水花园、西部别院。 客厅——万卷堂 精致的砖雕门楼 起居室——撷秀楼 书房——五峰书屋 登梯望月的梯云室 水榭——竹外一只轩 最小的桥——引静桥长才2.4米,宽不足1米,游人至此,三步而逾,故俗称之为“三步小拱桥”。 月到风来亭 920年树龄的古柏 240年的紫藤 传誉海内外的殿春簃小院 网师园的漏窗特别精致,每扇窗本身的图案设计和组合都十分精美,漏窗外的风景和窗又几乎形成一个整体,就像一幅幅的图画,美不胜收。 精致的漏窗风景 精致的漏窗风景 精致的漏窗风景 精致的漏窗风景 精致的漏窗风景 精致的漏窗风景 精致的漏窗风景 精致的漏窗风景 精致的漏窗风景 精致的漏窗风景 网师园的特色是古典夜园游活动,在每年3月到11月间开放,每晚开放时间为19:30—22:00,上演的节目每个平均10分钟左右,没有固定的舞台,园内的景点就是舞台。客人随到随演。演员和观众共处一堂,容易近距离观赏,使游人得到美的享受。但门票要80元,我们只好放弃。 评论 (2) | |
转自:http://xqyznal.blog.sohu.com/64923574.html52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