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转帖云南抚仙湖水下探秘发现人面图案组图 |
[游记]转帖云南抚仙湖水下探秘发现人面图案组图 |
2007-09-05 zsmhf.com |
[转帖]云南抚仙湖水下探秘发现人面图案(组图) 专家推测水下古建筑群可能是祭祀场所 2006年06月18日05:09 新京报 6月17日,在面积约2.4平方公里的水下古建筑群的部分区域,潜水员发现带有类似人面纹路的石块和带有圆孔的石块。 新华社记者 王长山 摄 6月17日,潜水员耿卫在介绍石块上类似人面的纹路。 6月17日,在抚仙湖进行水下探秘活动的潜水员浮出水面。 该图案与汉代青铜器上图案类似,专家推测水下古建筑群可能是祭祀场所 据新华社云南澄江6月17日电 云南抚仙湖水下探秘17日下午有重大发现,潜水员在不同的石块上发现类似“0”“1”的符号,以及7个排列规则的石孔和1张“人面图案”,专家以此推断可能是祭祀场所里涉及到的内容。 抚仙湖水下古建筑群共有五级台阶,潜水员17日到了第一、第二级台阶的时候,发现了几块石头上有符号和图案。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刘庆柱和云南大学文物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李昆声指出,第一次抚仙湖水下考古所获得的信息比较有限,能确定的是该水下古建筑群属于人工建筑,至于面积多少不太清楚。同时,当时只探测到了该建筑群的几组建筑,知道这里有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石块、高台及五级台阶,石块和台阶上经常有符号和图案。但是17日的发现确实很有价值。 首先是形状类似“0”和“1”的符号。刘庆柱认为,这两个简单的人工刻画表达了建筑者的某种意识。但现在无法判断该图形到底是左右关系,还是上下关系。如果是上下关系,就有可能象征着太阳。 其次是7个排列规则的石孔。在一厚重石块上,5个孔呈弧形排列,附近一石块上还有2个孔。潜水员用手指触摸,发现它们内壁光滑,每个内径约3厘米-4厘米,深2厘米-3厘米,孔的间距差不多。 李昆声认为,圆孔整齐而有规则,如果两个石块为一个整体,就可以从祭祀方面推测,也许代表了某种星象,如北斗七星。 第三是形状类似人面的图案。李昆声认为,这张“人脸”的“眼睛”“鼻子”“嘴巴”较为清晰,“眼睛”是细长的,大概50厘米-60厘米:“鼻子”微微凹入,“嘴巴”长扁,“牙齿”似乎呈锯齿状。专家认为,该图案与澄江附近江川县李家山出土的汉代时期的青铜器上的图案类似,有点像祭祀时所戴的面具。另外,无论从艺术和思维的规律来看,越早年代刻画的图案越写实,越晚的越抽象,这有可能说明水下建筑年代更为久远。 此前,专家们曾根据水下探秘得到的资料推断,水下古建筑群的年代可能距今约1800年。 专家指出,从现在的发现看,许多东西难以解释,最终的定论还需要更多有力的证据。 ■解读 人脸图案可能引起全世界关注 专家表示,“0”和“1”符号说明建筑年代还要早 李昆声教授说,石块上的这个图案肯定是人工雕刻而成,类似扁形的人脸。这个图案宽度约60厘米,跟埃及的狮身人面像和美洲玛雅人的图案有相似之处。“人脸”的眼睛细长,嘴部还有锯齿状的牙齿,这种形状的牙齿酷似李家山人类遗址出土的铜剑上的巫师的牙齿。 李昆声教授和刘庆柱所长均表示,抚仙湖水下古建筑群中的这个类似人脸的图案是近年来最惊人的发现,可能会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昨日下午,潜水员张权益和黄东还分别发现了表面刻有类似于阿拉伯数字“0”“1”和字母“Y”的石块。 李昆声教授表示,在1800年前的东汉时期,中国的文字基本已经发展成熟,如果说这些符号产生于那一时期的古滇国时期,那双方之间就有了矛盾和冲突。已经能熟练使用文字的人们怎么会在石板上刻下这些简单的符号?难道水下古建筑群的年代比先前估计的还要早得多? 刘庆柱所长说,这些出现在石板上的刻痕只能称为符号,它们与文字有关,但不是文字。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遗址上有很多这样的刻画符号,古人要表达某种特定的含义,这些含义需要一些资料性的文物才能进行对比。目前抚仙湖水下发现的这些符号数量比较少,如果被发现的符号达到一定的数量,人们就可以解读这些符号的含义,推断古建筑群的年代和用途。《 |
转自:http://www.zsmhf.com/bbs/read.php?tid=3749&fpage=3928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