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风月无价山水有情—苏州游记(一) |
[游记]风月无价山水有情—苏州游记(一) |
2007-07-26 sina.com.cn |
Archer 按照西方的星座学说,我的出生时间应该属于射手座,据说射手座的人性格不安分,爱好旅游。这还多少贴切,我最大的爱好就是旅游。我向往着青藏高原圣洁的雪山、湖错,憧憬着和自己的爱人去拜访布拉格雪中的教堂……上大学的时候只要有机会就和同学朋友们出去玩几圈,即便是去的地方很小也都玩得极其尽兴。工作以后出差的机会多了,可是大多时候都没有时间出去玩。这次终于让我赶上了一次机会,得以在号称人间天堂的苏州爽了一次!苏州史称姑苏、平江城,是战国时期吴国的王城。吴地也是我们这个姓氏的起源地,据说当吴国亡国之后,出逃的吴人为了纪念自己的故国将自己本来的姓氏改成了“吴”。所以按照达尔文的进化论,我们这个姓氏的人不是同一只猴子变的。既然到了先祖的故地就更有必要仔细的搜索一下历史的印迹了。其实本来的计划是周六自己去的,也提前到网上收集了一些自助游攻略、坐车路线,并且决定两手插兜就去,不拎包、不拍照——拍人我不自信,材料太差;拍景就更没劲了,网上的照片有的是,何劳我费劲。可是晚上吃饭的时候走漏了风声,业主这边一个关系处的很好的朋友坚持要我等他一天周日一起去,而且还许诺有美女相伴,看着美女的面子我也就妥协了。但周六早上一起来发现天气突然转晴,就按捺不住内心的骚动直奔那秀甲天下的园林而去…… “清风明月本无价,进水远山皆有情”——游沧浪亭 沧浪亭苏州城南门附近,始建于宋代,取意于《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想想古代之人真是饱读诗书,此次所见许多水榭楼阁的名字均取于古文之意,相形之下真是觉得自己这个硕士学位像是山野村夫。沧浪亭与元代“狮子林”、明代“拙政园”、清代“留园”合称苏州四大园林,并且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可见其重要的地位。虽说曾经从网上的资料对沧浪亭做过一些了解,可是心里一直都在疑惑为什么一座园林却以个“亭”字命名,这个疑惑在踏入“沧浪亭”以后终于释然而解。 与很多园林建筑一样,沧浪亭也是依水而建,但是园中的景致却以假山回廊为主,只在园子中央有一滩不大的池子。可惜水色暗绿混浊,从我们专业的角度显然是污染严重、富营养化的表现。园林之中山是骨,水则赋予灵气,这滩混浊的潭水显然使这座园林少了些灵气。园子的正门直面的就是一座假山,最高处矗立着一座气魄宏伟的亭子,想必就是沧浪亭了。于是迫不及待的登上了这座可以代表整座园林的亭子,也想看看到底是什么得以使一座小小的亭子具有如此大的名气。亭子就是简单的亭子——四根石柱支着一个四角的顶子,中间放置了一张石桌、四只石凳。可是沧浪亭毕竟是不是平常的亭子,坐在在亭子中央的石凳上,就会真切的感觉到亭子的柱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远水近山皆有情”与此情此景配合得堪称完美。亭子位于假山之上,坐于亭子中央视线豁然开朗,满园回廊楼阁尽收眼底。亭子四周苍松翠柏,一阵清风徐来,涤荡得人心如明镜。不由得闭上了双眼,用皮肤和听觉感受着这美妙的感受……如果说沧浪亭的得名“沧浪之清水以濯缨,沧浪之浊水以濯足”,那这亭子给人的真切感觉就是“沧浪之清风以濯情”。想象某个清风月明之夜,居于亭中,静心感受清风拂面,听树叶婆娑,举杯邀天上之明月,即便是天上仙人也不过如此了……有了这样的感受以后我已经断定园中其他的景点就只能是此行的陪衬之举了。果然,在看过闻妙香室、明道堂、看山楼、五百名贤祠、清香馆和藕花水榭之后,给我印象稍深一些的就只有五百名贤祠了和看山楼下面的湘妃竹了。五百名贤祠是清代名士陶澍建造,大厅中东西北三面墙上嵌有从春秋至清代2500余年间苏州地区的乡贤名宦594人的碑刻画像,正中悬挂“作之师”三字匾额,喻意以乡贤名宦的高尚品格为作人师表。我对陶澍倒是从《曾国藩传》中有一些了解,对其的作为也是颇为敬佩的,可是今日看到布满墙面的五百名贤的石刻画像以及行为人品的评价之词,更是深深的感到江南水乡真是人才辈出、尊师重教之地。另外,让我欣喜的是我竟然在园中看到了我惦记已久的湘妃竹。初知湘妃竹也是在《曾国藩传》里,湘妃竹是曾国藩最喜欢的竹子。竹有君子之气,而湘妃竹更是流传着一个美丽的神化,所以早就想亲眼看看这种奇特的竹子。此次得以亲眼所见,虽说只有矮小的几竿也足以让我欣喜万分,笔直的枝干上果然斑斑点点殷红如血,如果是挺拔的成为一座竹林那就更是一番景致了。 万世师表——拜苏州文庙 出了沧浪亭以后,就近到了大街对面的苏州文庙,也想领略一下这座供奉着影响中国数千年的至圣贤师的庙宇气魄。苏州文庙因为苏州古代出过状元而中间大门敞开,进了大门以后扑面而来的就是一股庄严肃穆之气。整个文庙是严格的对称布置,所有构筑物尽收眼里,中轴线上依次是牌坊、孔子石像和大成宝殿,在两侧的回廊里立着历朝各代的石碑。站在孔子石像的下面仰视这位中国读书人的万世之师,心中也自然涌起一股敬意,由衷的向这位文人的祖宗拜了三拜。不管怎么解读儒家学说,不论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还是为谁服务,至少那个时候的世人是有信仰的,知道诚信、忠孝的。大成宝殿的正中挂着大幅孔子站立画像,两侧是孔子游学图,墙壁的四周依然是石刻。上面有孔子家世,也有宗圣曾家、亚圣孟家的家世,看见“宗圣曾家”的时候我才了解到曾国藩被称为宗圣之门的意思了。 附苏州文庙东侧碑墙《人帖》中一文(林则徐手书):“存心不善风水无益,父母不孝奉神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做事乖张聪明无益,不惜元气服药无益,时运不通妄求无益,妄取人财布施无益。”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访风流才子归宿“唐寅园” 怀着对圣人的崇敬之情出了文庙大门,本想打道回府待明日再和他们一起游览“拙政园”“狮子林”“虎丘”和“寒山寺”,可是在公交车站看到了“唐寅园”就临时改变了行程。“唐寅园”不是唐寅的故居,而是唐寅现在的归宿——唐寅墓。其实唐寅在病逝的时候已经是家境贫寒了,死后就埋葬在故居桃花坞后面,生前死后皆以桃花、美酒为伴,也算是符合这位风流才子的性情。唐寅墓后经几次迁址重建,现在的“唐寅园”是解放以后重建的,墓址也迁到了苏州城外。不难想象能把北京老城糟蹋成那个样子的那批人能把才子陵园建设成什么样呢?果不出所料,整座陵园的风格与这位风流才子真是太不相称了,想必唐哥在这里住的肯定不会舒服的。要是没有见到这位世人尽知的才子的诗文书画,没有读到那首流传至今、风流洒脱的《桃花庵歌》,我真会觉得太虚此行了。读唐寅的诗句真是会让人读到那种堪比诗仙李白那种大开大阖的冲天豪气,看唐寅的山水、竹林也能体会到那种扑面而来的洒脱和壁立千仞的不屈之节。走到园子的深处就到了唐寅墓,墓四周用水泥围砌了起来,墓的封土很高,墓前立着一块两米多高的墓碑。虽然适逢旅游淡季,游人很少但还是有人折了一些海棠花放在墓碑前面。有花虽好,不过我想该放桃花才更好,而且我自己也该带瓶好酒来才好!可惜可惜,于风流才子墓前却无美酒相敬,真是天大的遗憾,于是怀着遗憾与敬佩之情深深的拜了三拜之后,出了“唐寅园”。 一天的行程结束了,虽说不尽完美却也收获颇多,感触良深。“沧浪亭”的清风斑竹、“苏州文庙”的庄严肃穆、“唐寅园”的美文佳句,真是不虚此行。只是一个人双手插兜似的旅游,总是不如有爱人同行,美好的感觉要与爱人分享才更加完美。我向往着与爱人同游苏州的日子,向往着与她一起踏车游历苏州城的日子…… 附唐伯虎《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复日,花开花落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后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使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慕,无花无酒锄作田! 2007年3月17日夜,于吴江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8c1bb8e0100095a59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