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别有苏州游(1) |
[游记]别有苏州游(1) |
2007-07-27 ctrip.com |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生活在杭州,对另一个天堂——苏州的印象是陈从周先生书里的园林,《梅花巾》里的评弹和刺绣,《游园惊梦》里的昆曲,还有那句杭州俚语“到苏州去了”——打趣一个人睡着了。以前到苏州要坐一夜的航船,或坐5-6个小时的车,最烦这种不长不短行程,所以一直没把梦想付诸行动。不过现在从杭州到苏州极为方便,坐大巴不到两个小时到了。 拙政园 “苏州杨柳任君夸,更有钱塘胜馆娃”,说到风景,杭州略胜一筹,而苏州妙在园林,来苏州不只是看风景,更多的是品味古代中国精妙的园林艺术。拙政园是苏州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园林,只有一天到行程当然要去看一看。苏州的公交车站造得很有古趣,挂着黑底金字的匾额写着“拙政园”。路人的指点拙政园就在前方一条小巷里。不过进去就傻眼了,里面挖得坑坑洼洼,好像一处建筑工地,这难道就是世界遗产的所在?还以为被骗了,忙问干活的工人,回答就是这条街,再往前走就是了。于是一脚深一脚浅地往前走,终于看到了忠王府的匾额,对面的灰墙淡瓦就是拙政园,忠王府和拙政园原为是一体的,是传统的前厅后院的格局。突然想起来中间挖的大概就是建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地下部分吧,也难怪不少人对此心存异议,的确觉得有点匪夷所思。 由于是淡季,门票刚刚从旺季的80元降到50元。进了门,迎面是一座假山,和《红楼梦》大观园正门内的翠嶂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典型的 “抑景”手法,给人一种渐入佳境的情趣。所以说苏州园林是一本立体的中国园林造园教材,可惜我也只懂一点皮毛,真是后悔没带一本相关的书来好细细对照研究一番。 在繁花似锦的春夏,游览苏州园林,自然是最佳的,不过秋天也别有一番风味,园林的主人早已精心设计过。金黄色的银杏摇落了一地落叶,衬着如洗的蓝天,一派“碧云天,黄叶地”的意境;临水而栽的红枫鲜艳欲滴,正是所谓的“霜叶红似二月花”;还有西园留听阁边池塘里的枯荷,让人想起黛玉说的话“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 拙政园里的每座亭台楼阁,堂馆轩榭都别具匠心,其中有一处名为卅六鸳鸯馆,曾是园主和友人欣赏演习昆曲之所,匾额为清末苏州状元洪钧所题。馆名虽说是取东汉霍光在园中凿池养鸳鸯的典故,但是却让人不自觉地想到洪钧和赛金花的姻缘,以此为原型的小说《孽海花》写得尤为传奇,说的是洪钧曾负于一女子,后遇赛金花,竟是那女子转世,“当时只道浑闲事,过后思量总可怜”,于是前世孽债今生还,亦真亦幻,被我伤害的人,是上辈子负我的人,而伤害我的人,是前世我欠他的。想到这里,耳边似乎听到檀板轻叩,袅袅清音唱到,“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真是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不过遗憾的是,拙政园里并没有昆曲表演,回来查资料才知道原来是在留园,那里有名为“吴歈兰薰”的吴文化表演,除了昆曲还有苏州评弹和江南丝竹等等。看来去苏州之前,一定要做足功课。苏州很多景点,特别是列入世界遗产的园林都有自己的网站,无论去之前之后看看都能获益匪浅。 虎丘 被誉为“吴中第一名胜”虎丘是个凭吊历史的好地方。苏州的建城历史要比杭州早很多,春秋时期,当以苏州为中心的吴国和以绍兴为中心的越国在江南争霸时,杭州只是边境上的一个小渔村,一多半城区还没在海里。所以苏州自然有不少春秋时代的遗存,相传春秋五霸之一的吴王阖闾葬于虎丘剑池下,而剑池的得名也是因为当时曾以鱼肠剑和其他宝剑3千为吴王殉葬,据说内部机关重重,所以一直没人敢挖掘。 沧海桑田,唐末吴越国境内的苏杭二州因免遭战乱,而逐渐兴盛起来,因此衍生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俗语,杭州更是后来居上,一跃成为“东南第一州”, 乃至“天下第一州”。其中的盛况,不知被多少文人墨客歌颂过,做过苏杭两地的父母官的白居易写过脍炙人口的《忆江南》三首: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在杭州有纪念白居易的白堤,苏州也有白公堤,也就是有名的山塘街,自苏州最繁华的地方——阊门至虎丘,“七里山塘到虎丘”因而也成了苏州人的口头禅。小时候听评弹,铮铮的琵琶响过,吴侬软语脆脆生生地唱到“上有呀天堂,下呀有苏杭,杭州西湖,苏州有山塘,哎呀两处好地方,哎呀哎哎呀,哎呀两处好风光”,很让人神往。山塘最繁华的时期,商贾云集,两岸民居鳞次栉比,夹河相望。 但从来繁华犹如过眼云烟,自南宋末年开始,苏杭两地屡遭战乱,虎丘的另一座标志性建筑——云岩寺可谓是这段历史的见证,始建于五代吴越钱弘十三年(959), 落成于北宋建隆二年 (961)。自南宋建炎年间 (1127~ 1130)至清咸丰十年(1860),曾七次遭受兵火等破坏。经历了蒙古入侵,元末农民军起义,明朝倭寇作乱,清军入关,最后太平天国的战事,使苏杭两地受到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最终走向衰落,而另一个曾经的小渔村——上海逐渐成为了江南新的中心城市。 |
转自: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91577530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