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苏州新博物馆点评 |
[游记]苏州新博物馆点评 |
2007-07-28 suzhou58.com |
[转]苏州新博物馆点评 苏州新博物馆点评 我是从平江区医院东面的一处宅门内看的021号控保建筑,从平江区医院三、四楼俯瞰了整个地块,沿肖王弄一周深入观察了剩下的民宅。 平江区医院大约占了整个地块的1/4,大概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东西,就建筑本身而言它显然是没有什么价值的。021号控保建筑就在平江区医院的正北面,与现忠王府一墙之隔(我用的是“现忠王府”的称呼,而不是某些媒体所谓的“小忠王府”。因为现在根本已经不存在“大忠王府”,何来“小”之说。这纯粹是误导读者),现为民居,而且居民自己搭的房子已经靠上了现博物馆的围墙。从建筑外观来看,我发现其屋脊两端鸱吻处是一种鸟头状的装饰,与围墙内的现忠王府建筑一模一样,显见021号控保建筑就是忠王府建筑的遗物,但不知为何当年没有把这只有一墙之隔的建筑划入现忠王府作为全国文保单位加以保护。所以将它移建损失也是显然的。剩下1/2的面积是由三处民居组成,都是典型的苏州民居,两处有5进深,最东一处靠东北街的一进已经拆掉。我到了最西的一处里面看了一下,房子虽然很破旧了,但格式还是看得出的,是很规整的苏州民居院落,所以不太可能是原忠王府的部分,不过要是拆掉也是有些可惜的。我还注意到那一处院落的东北街入口走廊里居然一排有20多个电表,线路纵横;走过肖王弄深处,角落里还隐隐有些尿骚味。 总体来看,如果那三处院落也能移建到合适的地方的话,那损失的就只是021号控保建筑的太平天国忠王府的历史印记。但如果贝老能考虑修改设计,将021号控保建筑纳入新博物馆,那就皆大欢喜了。至于某媒体说的“忠王府地下要被掏空”根本就是无中生有的恶意炒作,不予置评。 再来看一看贝老设计的新博物馆。就个人感觉总体来说相当精彩。一看就是中国的、苏州的,但又一定是现代的,而且还是贝聿铭的。 对正门前的处理 在博物馆正门的街对面及河对面都没有设置照壁,而是拆掉了河边现有的房子,并架桥达到对岸,使其与河对岸规划中的艺术游览区有所交流、沟通。这就与左近的忠王府形成鲜明的对比(忠王府前是有大照壁的,照壁与忠王府围合成的街道空间给人以肃穆、威严和排外的感觉),使人未进博物馆就已感受到她不再是传统的、内向的、排外的,她展现出的是一种现代的、开放的、新苏州的风范。就这一点就很让人回味。 建筑群总体布局形式 由于地块面积不大、又不规整,更主要还有限高,所以首先建筑比较密,其次建有同地面大小的地下空间,并在靠拙政园的博物馆正北部建以水池为中心的花园。 以正门,主厅、花园为中轴将整个博物馆分为两大功能区,这是与传统苏州园林布局有所区别的。建筑群的色调上还是大体继承了苏州的粉黛,但在建筑形式上有突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屋顶的处理上,第一大量使用了钢结构玻璃顶,尤其在中西部展览参观区域,使室内有很好的自然采光,这是有明显的贝聿铭现代主义风格的,其二是屋顶的样式尤其在西部建筑中用了前所未有的“四角攒尖方顶”,大厅则是“八角攒尖四方顶”(这两个名称都是我根据其特点杜撰的,因为以前至少我没见过)。而东面靠忠王府的行政办公服务区建筑风格(主要指屋面,别的细节也看不到)就更传统。这样中轴两边建筑的风格形式就有了一个对照,使整个建筑群具有了苏州园林非对称的灵动;但同时两边建筑又都是采用了传统的内向型的院落,使每个院落相对独立,一院一景,这样两边又是统一对称的,因此整个建筑群又有了大型公共博物馆的沉稳。 分部点评 具体说西部建筑中有两个院落是“四角攒尖方顶”,就是像四角攒尖顶(大厅就是八角攒尖)顶部削去,然后安上个立方的顶。从侧面看像个“只”字,让人想起封火墙,当然也像大水箱或中央空调外面的大风机。那个八角主厅让我想起五角大楼还有东南大学礼堂前的水池,而其八角攒尖屋面让我想起了蒙古包,四方的顶又让我想起苏州一些大宅影壁上菱形的砖饰。古韵今风,妙极妙极啊。 还有地下展厅的入口也是值得一说的。入口楼梯是悬在室内莲花池上的,莲花池则是属地下一层的,这样地面与地下就通过一个以莲花池为底通透两层的空间相连了。这又让我想起卢浮宫的地下入口,一个被金字塔形的玻璃顶所覆的地下入口。它们都让人在进入地下的时候毫无压抑、昏暗的感觉。 最后要说的是中心花园。那花园水池边的茶亭,屋顶是全钢结构玻璃的颇有唐风的攒尖顶(当然现在让人觉得有点日式,其实该是唐式),从效果图上看让人简直觉得有点科幻。而水池北也就是靠与拙政园分割的围墙前,矗立着很多大石片(至少从模型来看更像石片而不是石块),我猜想可能实际从水池南的观景平台上看过去有层峦耸翠之效果吧,但现在看不出有什么景观效果。 与忠王府、拙政园的沟通 新博物馆北面花园水池向北引出一条小溪穿过围墙与拙政园西花园曲池尽头相连。这一设计看似平淡,实凶险至极,可谓神来之笔啊。那是在世界文化遗产头上动土啊,贝老艺高人胆大,真是让人叹服。仅凭这一点新博物馆就是个经典。 苏州园林是文人山水园,特别讲究意境,对水的处理也是“水有尽而意无穷”。水池边以湖石参差累叠,临水建筑面水的底部也往往架空好像是水从其底延向深处,总要给人以想象的空间。拙政园西花园面积不大,水面故意营造的曲折狭长,但毕竟还是有终,因此还特别建了塔影亭于水池南的终点,以期给人余韵不绝之感。 新博物馆的花园水池虽然比较开阔,且池之北又有山峦叠嶂、溪涧侧流,但同样也是回环余地有限。 而贝老将小溪穿过围墙与拙政园西花园曲池相连,竟使两处水体皆生无穷之韵味,也使新博物馆与拙政园“貌离而神合”的有机联系在了一起。我觉得这在世界文化遗产头上动的土,非但未损其分毫,而且使其增色不少,你说奇也不奇? 东面靠忠王府的行政办公服务区与忠王府也有一小门相连,如此一来新博物馆与忠王府实连,而与拙政园意连。这又一绝妙对照竟然将原来太平天国时期忠王府所有的三大块又连为一体重见天日,精彩至极精彩至极啊!!! |
转自:http://bbs.suzhou58.com/viewthread.php?tid=20651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