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缘起——苏州博物馆(苏州游记之一) |
[游记]缘起——苏州博物馆(苏州游记之一) |
2007-08-06 sina.com.cn |
听说苏州博物馆剪彩了,终于抵不住大师贝聿铭的诱惑,决定要在这个周末去亲身体验一下。于是,星期五的下午在图书馆认真做功课,查找旅游路线和各种景点的资料,然后跑到火车站买票。没有照相机,只带上一双眼睛,星期六一大早,背上书包出发啦! 似乎磨难才刚刚开始。。。九点的火车,居然没有赶上,难道苏州之行,就要这样被扼杀在摇篮里?迅速调整稍感懊恼的心情,拨打114问讯电话,还好上海南站的汽车每小时一班,9:30顺利坐上汽车,在所谓的沪杭高速上连晃带堵了好一段时间后,11:40抵达目的地苏州,南某处。 到了苏州就有点晕,没赶上火车的失误让我的交通功课有些无用武之地,于是用笨人特有的方法,做一辆公交车先到火车站,终于找到北了,跳上游2线,直向苏州博物馆杀去! 好长的一段铺叙,终于说道正题,传说中的博物馆即将揭开神秘的面纱。苏博地理位置绝佳,紧邻拙政园与狮子林。进门之前先围绕着基地转了一圈,不知是不是该说因为与周边环境结合得太好而有些不起眼,总之是没有感受到慑人心魄的大师的震撼力量,倒是很好的印证了这个博物馆“不高不大不突出“的设计原则。主体建筑一层,局部有地下层和二层。主体建筑檐口高度控制在6米之内,二层高度16米,未超出周边古建最高点,色调则是传统的粉墙黛瓦,白墙与深灰色石材的屋面和墙体装饰,屋顶为开放式钢结构,局部结合玻璃屋面以采集天光。关于这个博物馆的介绍,网上书上都多的是,我也懒得再重复唱赞歌,只是想说说自己的感受。 整体布局分东、中、西三大块,中央主要是入口大厅,穿过大厅面对主庭院的时候,我就不由自主的想到了香山饭店......墙面的景做的更像是日本的枯山水而不像中国的园林,而且多少感觉有些单调局促。既然已经多少有些失望,那就继续看下去吧。于是开始试着放下自己心中的种种关于面对大师作品的激动,震撼,概念和吸引眼球的期盼,换一个角度,作为一个参观博物馆的游客,开始重新体味,游览。从大厅通过东廊进入次要展区,天光从变换的屋顶漫射而下,心里也暖暖的。当走到东廊的现代展厅,绕过影壁一样的展板,眼前的画面让我觉得妄下定论似乎还是为时过早,不愧是从小在狮子林长大的人,直开到顶的窗所框出的图景充充分分地体现了江南园林的要义与精髓,窗外3米开外就是忠王府白色院墙,借着这一面作为边界的墙,墙前几杆翠竹,狭小的空间透过窗子,产生了无限深渊的意味。类似的处理还有一处也甚为精到,就是在西侧面向主庭院的一个八边形展厅,只不过这次的窗子是落地的,灰色面砖界定出竖向的窗框,窗前是雾蒙蒙的帘子,透过帘子就是一池清水,曲桥与荷叶,还有半片山墙,室内窗前的长条椅上,一个白发老者安然闲坐,一切都那么的恰到好处。 还有一个地方值得一提,那就是西侧展厅的楼梯。每个踏步的形式都很特别(图下次发)梯段中间的平台依靠一根钢柱支撑在水面上。从楼梯上达2楼后,视线从开敞的平台上,沿着屋顶跌落的西向通廊,只看到入口大厅,对景很好,通透,很爽! 另外,小做一下对比,想必各位都有参观博物馆的感受,一圈转下来,头晕眼花是正常现象,但这一点上苏州博物馆就可以用舒服这个词来形容了。回想一下同济大师级人物邢同和老先生的上海博物馆,我记忆犹新,又闷又晕不想再逛第二次。可是这个苏州的环绕着一池清水的博物馆就让你时时可以出来喘上那么一口新鲜空气,再加上屋顶漫射的阳光,这就是国际大师的不经意间的魅力体现吧!体现在了这最重要的一点上:) 可圈可点之处基本上就这么多,另外屋顶做的很丰富,内部的材料质感和颜色搭配都很舒服,但是入口屋顶感觉有些单薄,而且“地面变化不多”——我的一位老师的话。她的评论还有“似乎细部可以做的更加丰富细致些”,我也同意此观点。 最后说一下总体感受,好但不震撼,舒服,好用,细致但还不够精致。是我们要求太高了么?想来想去,就是很像一个痴迷贝聿铭的水平高超的模仿者的得意之作。 今天就到这里吧,明天继续,这还只是苏州之行的开篇:)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9d0c6bf010006cs45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