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苏州博物馆的建筑赏析

[游记]苏州博物馆的建筑赏析

2008-05-22    sina.com.cn

后院以水塘为主,方形硬边,全无遮挡曲折,水面一览无余,架设一座宽宽的石板栈桥,通向一个笨笨的观水亭。俯看,水中只有几片不大的睡莲。紧贴高墙,有叠石,但其形完全不是苏州特产的玲珑剔透的太湖石,倒象老外眼中的中式山水画卷,用几块大小不一的山岩以远近之法布置,“山”水之间,竟无土、无草、无树、无花,而是以洁白的碎石一铺了事。

转了一圈,发现这里所经营的一切都是“极简”的,极至到添加任何东西都是多余的,而减去任何东西都是不可能的。这令我不敢对这种“极简”轻易评论。

于是,再看一圈,细细体验之后,惟有真心实意向贝老爷子鞠躬的份了。

我把苏州博物馆与我去过的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科隆路德维希现代美术馆并置比较,因为,这三馆都是用于文化展示的现代公共建筑。(而利用皇宫或旧建筑改建的博物馆,在建筑形式上与新建筑不能进行同类比较。)比较的结果,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都是建筑的内部空间从属或服务于文化展示,建筑本身是不折不扣的功能主义的产物。如果说“蓬皮杜”还有一层形式主义的外壳之外,“路德维希”则是将建筑形式退隐到无需记忆的地步。留连在苏州博物馆里,感受到极简主义在这里得到了彻底的贯彻,比如院墙、建筑外墙、内墙一统都是粉白、青石勒脚,所有门套一律青石,人行通道还是一水的青石,内外一体,拒绝一切多余的表现。

所有窗、洞、屋架、格栅,都拒绝雕饰;所有的细节并不提供欣赏的形式,而仅仅只是构造必需。

这种“极简”的设计处理,使所有的构造形式都在视觉中后退,退缩到它们纯粹的结构使命中。于是,建筑空间仿佛在退隐,只留下玻璃橱窗中的文物在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这种对文化持有的尊重和谦虚,甚至不惜让自已设计的作品形式退隐,是真正大师者的胸怀。而他们力求隐去的东西,恰恰成为我们回味和研究的对象。

如果将毗邻的拙政园与苏州博物馆作一下比较,就会发现一些令人可以思考的地方。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7d2ac2010009vm.html557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