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苏州好去处全攻略--苏州园林、太湖菜、名山、古桥名桥.

[游记]苏州好去处全攻略--苏州园林、太湖菜、名山、古桥名桥.

2007-07-16    live.com

9/22/2006

苏州好去处全攻略——苏州园林、太湖菜、名山、古桥名桥寻趣

1.苏州园林:
小山、小水、小情、小调,进了门还是门,穿过门还是门,转过门也还是门,让山水楼台、柳荷桃杨全挤在一个小地方,用刻意曲折的幽径廊桥把山水连起来,让你在任何一个地方不经意地一转头都能看见一小块叫“风景”的东西,这大概就是苏州园林吧。

小资们很难不喜欢苏州园林,想想如果那是自己家的后花园,茶余饭后几个女子闲闲荡荡在里面兜来转去地晃悠着说私房话,那是一幅多么灵动的景致。

推荐景点:
苏州园林里都放丝竹乐,很是添风情,这也是许多小资津津乐道的。拙政园始建于明代,王献臣是该园第一位主人。他在嘉靖、正德年间官居监察御史,晚年仕途不得意,罢官而归,买地造园,借《闲居赋》“拙者之为政”句意,取名为拙政园。

狮子林假山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堆山最曲折,最复杂的实例之一。元末明初建园时,搜集了大量北宋“花石纲”的遗物,经过叠石名家的精妙构思,假山群气势磅礴,以“瘦、皱、漏、透”的太湖石堆叠的假山,玲珑俊秀,洞壑盘旋。像一座曲折迷离的大迷宫。假山上有石峰和石笋,石缝间长着古树和松柏。石笋上悬葛垂萝,富有野趣。假山分上、中、下三层,共有9条山路、21个洞口。沿着曲径磴道上下于岭、峰、谷、坳之间,时而穿洞,时而过桥,高高下下,左绕右拐,来回往复,奥妙无穷。把狮子林假山迷宫比作诸葛亮的八阵图,毫不为过。个中滋味,非亲临不能体察也。

耦园是不大的一处地方,比较旧,景致一般,但相对于拙政园的崭新拥挤,倒让人觉得更自然一些。园内有十分短小的表演,没见过戏台子的看花里胡哨的媒婆也觉得有意思。另一处二楼的小茶园,有评弹表演,有兴趣的可从逼仄的楼梯上去寻觅一下那软软的语声时。在耦园是有游船的,很短的一小段水路。游船本身并无特殊,但是摇船的阿婆很可爱,见有客人来,纷纷掏出小镜子认真地梳头,夕阳照得船木黄灿灿的,红绸子在船篷上飘,那景象蛮生动。当然最好的感觉还是她们边摇船边沙着嗓子唱小调。

2、去吃正宗太湖菜
在吃上当然不能亏待了自己,到苏州不能不吃正宗的太湖菜,到光福太湖边的大船上去吃,味道不错,而且绝对正宗。推荐菜品:冷菜——太湖烤子鱼、卤水豆付、桂花糖藕、百合南瓜、一品白斩鸡、香糟卤鸭舌。热菜——盐水太湖白虾、清蒸太湖白鱼、毛蟹年糕、啤酒牛肉、河塘小炒、避风塘茄子、蟹粉扒草茹、清炒百合、蟹粉豆腐羹、香炸太湖财鱼。汤——野生菌乳鸽砂锅,口齿留香是一定的。

西餐厅:
蓝枪鱼
德国的啤酒,法国的音乐,美式的菜肴,这就是苏州堪称最为幽雅、精巧的西餐厅。简洁却摆得很充盈的酒柜,让人觉得这该是个斟饮的好地方,小小的吧台,红红绿绿写满一黑板的读得出却不知含义的酒名、饮料,逼仄的楼梯上硬是挂了满天花板的各色照片,中国人、亚洲人、非洲人、欧美人,像世界大聚会般的热闹。
地址:凤凰街405号
地址:新区狮山路38号锦华苑二层
地址:工业园区星海街168号白领公寓

水天堂
水天堂西餐厅两层的店堂,和所有的西餐厅一样,里边一样是洁净、舒适,远闪着温暖的灯光,还飘荡着近耳能闻的钢琴声。除了各种花色的牛排之外,还有美国西泠牛扒、法式扒鸡和西班牙菜,还有与爱吃米饭的苏州人口味较接近的20多种炒饭,在众多小食里面,也有不少中国菜的影子,连甜品中也推出了红豆冰淇淋。
地址:人民路憩桥巷9号(乐桥广场酒店西面)

3、登山

TOP1东山
适合游客:一家三口
推荐理由:旅游、疗养、度假的胜地 
景点简介:东山,位于苏州城南40公里处,是延伸在太湖中的半岛,以花果丛林、山水名胜、明清建筑著称,是国家级旅游风景区。这里气候宜人,物产丰富,是名闻江南的鱼米之乡和花果山。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东山即为吴王及其权贵的游乐场所。这里月月有花卉,季季有果香,天天有鱼虾,洞庭红橘、白沙批把、碧螺春茶、银鱼等名特产蜚声海内外,是旅游、疗养、度假的胜地。
TOP2天平山
适合游客:偏爱有氧运动、体力上佳者 
推荐理由:市内的健身馆大多封闭、窄小,为什么不选择去大自然的怀抱里尽情舒展呢?
景点简介:天平山为国家太湖名胜区木渎景区主要景点之一,位于苏州城西约14公里,海拔221米,山势高峻,因山顶正平故名,是一个人文及自然景观都比较丰富的景区。天平山以怪石、清泉、红枫“三绝”著称,山上奇石嶙峋,危耸峭峻,山腰有钵盂泉,又名白云泉,泉水醇厚甘冽,相传茶圣陆羽品评为“吴中第一水”。山东南麓之古枫林,为明代万历年间宋代名臣范仲淹十七世孙范允临从福建带回,植于这祖茔之地。现存158棵,深秋时节,满山红叶若红霞缭绕,层层片片,蔚为壮观,有“天平红枫甲天下”之誉,迄今已举办了数届红枫节。
TOP3石湖风景区
推荐理由:石湖依山傍水,山清水秀,人文荟萃,风光柔美秀丽,凝聚江南田园山水精华,又有无数历朝遗迹散布其间,素有“吴中胜境”、“吴中奇观”之称,为苏州著名风景游览胜地。
景点简介:石湖风景区位于苏州近郊,距水乡古城七公里,东滨石湖,西依国家级森林公园上方山。石湖风景区分别由石湖度假村、风景游览区、影视文化区、风情餐饮区组成。石湖曾是春秋时代吴国的王室苑园,也是吴越争霸的古战场,军事文化遗迹很多。有石湖串月、石湖精舍、余庄、越堤烧烤基地、华南虎养殖基地。
TOP4白马涧生态园
适合游客:散心一族
景区简介:白马涧生态园位于苏州高新区,规划面积7平方公里,内分一园六区,即龙池风景区、观音山风景区、高景山风景区、花山自然风景区、大众休闲区和度假别墅区。白马涧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春秋战国时乃吴王养马之地,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之处。定位于苏州城区内的自然生态型休闲度假区,突出场地自然、生态和文化特色。首期开发建设的龙池景区是白马涧生态园的核心景区,占地1平方公里,景区内人文景观众多。
TOP5光福、西山景区
适合游客:祈福迎春,一家三口
推荐理由:光福、西山梅花节已拉开帷幕,去追梅花盛开的脚步吧!
景点简介:光福历史悠久,享有“湖光山色,洞天福地”之美誉,是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地处古城苏州西郊25公里,是濒临太湖之滨的一个半岛,湖光旖旎,群山环抱,绿山萦绕。光福最著名的是邓尉“香雪海”。清康熙、乾隆皇帝多次到香雪海探梅。每到初春时节,漫山遍野的梅花盛开,香气四溢,蔚若雪海。西山位于苏州古城西南40多公里的太湖之中,面积79.8平方公里,是我国淡水湖泊中最大的岛屿。缥缈峰海拔336.6米,为太湖七十二峰之首。主要景点有石公山,太湖大桥,林屋洞,罗汉寺,太湖梅园等。每年西山梅花节更是吸引着众多游客到访。
TOP6虞山国家森林公园
适合游客:怀旧一族
景点简介:虞山是全国闻名的常熟胜景。山高160丈,绵亘18里,周围46里,峰峦回环,林木葱郁,山间山麓遍布自然及人文景观。全区分辛峰、维摩、兴福、剑门、宝岩五个游览区。全区自然景观多崖、洞、泉、林。人文景观多寺、台、亭、墓。商周以来的名人冢墓,有商末仲雍墓、春秋言子墓、元代大画家黄公望墓等。名人墓众多,是常熟胜迹的一大特色,标志着常熟历史文化积淀的深厚。

4、古桥名桥寻趣

谈起苏州,你脑海中肯定会跳出“小桥、流水、人家”的诗句,作为“东方水城”的苏州,有水便离不开桥,古人曾用“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来形容苏州桥之多。今天,当你走进苏州,也一定会感叹不已,构成江南水乡的图画中总少不了古桥的身影,有了桥的点缀,江南水乡才是完整的。

普济桥
位于阊门外山塘街,跨山塘河,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桥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桥侧有普济堂,因以名桥。此桥为三孔石拱桥,花岗石砌筑,南北走向,拱券纵联分节并列砌筑。全长38.69米,中孔净跨9.16米,矢高4.37米,桥面中宽4.05米。南次孔跨5.31米,矢高2.6米,北次孔跨5.29米,矢高2.54米。两端石砌踏步,分别为26级、30级。拱券内壁刻有捐款人姓氏,东西两面明柱刻有桥联。
1986年因中孔顶部严重下沉,左右次孔向两侧推移,桥身变形下沉,出现险情,故进行拆卸大修。这次整修由市政与文物部门配合进行,坚持保持原貌,做到修旧如旧。拆卸前对原桥进行测绘,外露石构件编号绘图,修复时按图就位。修复中在桥身隐蔽部位采用了现代材料和技术手段,主要是四个桥墩水盘石以下,不再采用传统的木桩地丁,而浇制了深3.6一3.8米的钢筋混凝土桥台,扩大了基础,桥孔拱券背部增设一层钢筋网,并作了水泥灌浆处理。
交通:公交游2、游3、529路(原29路)、40路山塘街站

彩云桥
位于市郊横塘镇,跨越京杭大运河,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桥始建年代无考,民国1928年重建。桥身东西走向,东端引桥折北,与长堤相接,由此经驿亭去胥门;西端引桥南北落坡,向南步入市镇。三孔石拱桥全长38米,中宽3.7米,中孔净跨8.5米,矢高5.6米。东次孔设有纤道。因大运河拓宽,1992年迁建此桥于胥江上。
今桥西堍与驿亭相接,东去数百步即唐寅墓。迁桥工程在文物部门指导下由交通部门实施,做到了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大桥本身原样迁移,为不影响太湖水进入苏州古城,在西堍引桥部分增辟桥洞数孔。在施工中遇到河床流沙层,所以把桥墩改为反拱状,现桥洞实为完整的圆圈。桥与驿亭相辉映,为横塘古镇的重要古迹。
交通:公交15路、325(原25路)、42路、701、游4线唐寅墓站

宝带桥
位于苏州东南7.5公里处的宝带桥,横卧于大运河和澹台湖之间的玳玳河上,有“苏州第一桥”之美称。
唐元和年间,苏州刺史王仲舒为筹建此桥,变卖束身宝带。当地士绅深为此举感动,纷纷解囊捐赠,兴工建桥。为纪念王捐带建桥义举,人们将此桥命名为宝带桥。 
现在的宝带桥是明正统年间重建的,桥的南北两端原来各有一对石狮子。现在北端的一对健在,而南端的一对已沉入河底。
交通:火车站乘103路到底,步行10分钟;火车站亦有游船可达。

灭渡桥
位于城东南隅葑门外,跨京杭古运河, 该处为水陆要津,原设有渡船,因旅客不能忍受舟人把持敲诈,由僧人发起集资募建桥梁,取名"灭渡","志平横暴也"。今讹称觅渡桥。 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建桥始于元大德二年(1298年)十月,至四年三月竣工,历时一年有余。明代正统间苏州知府况钟重修。桥身用武康石、青石、花岗石混砌,显示了多次重建大修的历史痕迹。系舟石端部刻有兽面纹浮雕,估计为始建时遗物。桥为薄型单孔拱式,东西走向,通长81.3米,净垮19.3米,矢高8.5米,两坡各设53步石级。该桥采用增大跨度而不作多孔设计,以适应水流湍急、过往船只体量大、往返频繁的需要;在拱顶与面石间不加填层,并尽量增加桥身坡长,使大桥平缓易行,高而不峻,稳重大方,堪称江南古桥梁中之典范。
1975年,古桥北又新建了一座觅渡桥,以解决苏城外围公路圈问题。2003年,随着环古运河工程的建设,苏州市政府在75年建的桥址上拆除老桥,又新修起一座漂亮的全新觅渡桥。
如今新、古两座觅渡桥交相辉映,再加上新修的觅渡揽月景点,共同构成了苏城东南角的独特景致。
交通:公交游5、202路(原2路)、513路(原13路)

普安桥
位于阊门外上塘街,跨鸭蛋桥浜,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桥始建于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重修。马蹄拱单拱石桥,东西走向,全长30米,由南北两拱券并列组成,南拱净跨4.5米,矢高3.6米,中宽3.5米。北拱与之相似而中宽达17.7米,其上有清同治五年所建关帝庙,门向南,原有跨河戏台与之相对,可惜已毁。
交通:公交313路(原3路)、301路、302路

上津桥
位于阊门外广济桥西,跨阊门古运河,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桥的修建年代无考,清代中期地方典籍偶有提及,但均不言其历史沿革。 仅见桥身西南侧金刚墙上刻有"丙寅年河道会重建","上津桥口北口公埠"等字。以此推测,桥可能重修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1984年又修。此桥为单孔拱桥,花岗石砌筑,南北走向,全长42.45米,净跨12.2米,矢高5.9米,中宽3.7米,七排拱券石并列。桥额书"上津桥"三字。桥栏砖砌,条石压顶。两坡铺设条石踏步,南29级,北3l级。从阊门外广济桥上西望,上津桥和沿河民居组成富有水乡情趣的特有景色。
交通:公交313路(原3路)、406路(原6路)

下津桥
下津桥又名通津桥,位于阊门外枫桥路上津桥与枫桥之间,跨阊门古运河,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桥建于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清康熙四年(1665年)修,道光二年(1822年)重修, 1984年再修。此桥为单孔石拱桥,南北走向,全长36.7米,净跨12.2米,矢高6米,中宽4.8米。拱券用青石分节并列砌置。桥身其他部位均为花岗石,两坡铺设条石踏步南为27级,北为32级。额书"下津桥"三字。西北部望柱刻有"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秋立"数字,很可能在光绪年间也作过整修。
交通:公交313路(原3路)、406路(原6路)、324路(原24路)、301路

寿星桥
位于城东望星桥北叶家弄,跨第四直河。此桥初名营桥,宋《平江图》有载,始建于宋淳熙五年(1178年)。其桥为单孔拱桥,用武康石砌筑。武康石色紫褐,质地粗犷古朴,宋、元间苏州一带建筑物常用此石。桥身长18米,拱跨4.7米,矢高2.6米,两坡设踏步各15级。桥面栏板为1965年从附近被拆的百狮子桥移来,上有狮兽浮雕图案,或蹲或舞,生动活泼。该桥保存宋代构件较多,体量不大,但各部位比例适度,造型凝重,色调拙朴,与周围垂柳、塔影和谐一致,为苏州小型古桥梁中的佳例。
交通:公交202路(原2路)、204路(原4路)、501路(原401路)

吴门桥
位于城西南盘门外,跨古运河(护城河),为陆路出入盘门的必经通道,盘门当时系苏州正南城门,因此此桥乃“步入吴门第一桥”,因名“吴门桥”。1963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宋《平江图》所载为三桥相接,下设三洞。清乾隆《盛世滋生图》所载为三孔石拱桥。据《吴县志》记载:始称新桥,又名三条桥,宋元丰七年(1084年)郡人石氏出资兴建,往来便利。明正统间苏州知府况钟再建,弘治十一年(1498年)、清顺治三年(1646年)、雍正十二年(1734年)重修,现存石桥重建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吴门桥矢高9.85米,是苏州市区现存最高的一座古石拱桥。 
交通:公交7路、39路(原30路)、949路(原49路)、701路、游2、游5线

行春桥
位于市郊上方山下,跨石湖北渚,1963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桥始建无考,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重修时,诗人范成大作记。其地山青水秀,波光塔影,景色宜人。范成大《行春桥记》称:"往来憧憧,如行图画间。凡游吴而不至石湖,不登行春,则与未始游者无异。"明成化、崇祯间再修。1949年国民党军队撤退时拆去桥东四孔,1953年修复,1957年重修。行春桥为半圆拱薄墩九孔连拱长桥,东西走向,全长54米。中宽5.2米,中孔净跨5.3米,矢高2.6米。花岗石砌筑,但长系石为武康石,且端部雕兽面,可能为宋代旧物。条石栏板各望柱头雕蹲狮。桥身平缓,势若长虹。旧时苏州有农历八月十八日游石湖,看行春桥下串月的习俗。相传这一天,月光初起,入桥洞中,其影如串。游石湖登行春桥者,倾城而出,游船如织,歌舞音乐之声通宵达旦。清代诗人尤侗诗云:"常是携儿看串月,行春桥畔听吹箫。"
交通:公交415路(原15路)、33路

人民桥
人民桥修建于1951年,并且分别于1977年及2002年经过了两次重建,现在的人民桥,桥面宽45米,大大方便了南北交通,而桥侧廊桥的修建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十五开间的仿古“长廊”,黛青筒瓦,廊檐轻挑,结构精巧玲珑,色彩古色古香,视觉宽广明亮,洋溢出轻盈典雅的吴文化气息,游客徜徉其中,既可休憩,又可赏景,似入园林而别具意趣,实在是展示苏州风情的天工之作。
人民桥上车水马龙,桥下也自成风景。大家一定看到两侧有不少浮雕,这便是桥洞的“精雕细作”了,在这长达45米的桥洞里,一共镶有16幅石刻浮雕,每幅都有一个名字,生动的讲述着一段段的东吴故旧:铸剑江南、筑城争霸、江东都会、园林始兴、山塘风韵、学风蔚然、烟雨江南、百艺竞争、人文荟萃、吴门画苑、明吏治府、能工巧匠、市井风流、南巡盛况、仁人志士、与时俱进,真是一部缩略的苏州历史。大家经过此处,不妨细细感受,静静聆听她无声的诉说,你一定可以听出读出老苏州的故事。
交通:公交1路、101路、102路、103路

5、古寺古刹

作为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苏州的宗教文化源远流长,数千年来积成一批著名的古寺名刹、梵宇道宫,成为古城一大特色。
在这些宗教场所中,每年都要举行很多宗教活动。西园寺、包山寺、兴福寺、寒山寺等新年烧头香活动每年聚集了本地市民和上海、浙江、无锡等周边地区的游客7-8万人;25届寒山寺听钟声活动,吸引了近16万海内外游客尤其是日本游客的参与,始建于西晋年间江南著名道观玄妙观,以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道教文化,众多的文物古迹,成为苏州著名的旅游景点 。

北塔报恩寺
北塔报恩寺俗称北寺塔,占地1.3亩。报恩寺始建于三国赤乌年间,号称“吴中第一古刹”。相传是孙权为报母恩所建,因而得名报恩寺。塔始建于南朝梁代,今塔为南宋重建,塔的四周尚存部分明清时期重建的报恩寺殿堂建筑。1957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北寺塔是中国最高大的砖木结构楼阁式古塔,也是苏州重要的城市标志。塔为九级八面,高76米,塔身结构由外壁、回廊、内壁和塔心室组成,外壁挑出木构腰檐、八面辟门、重檐覆宇、朱栏萦绕、金轮耸云、峻拨雄奇,为吴中诸塔之冠。登塔远眺,可俯瞰苏州全景。据考证,塔的外壁与塔心砖造部分,以及石筑基座、基台,基本上为宋代遗构,是研究宋代建筑的珍贵实物。

开放时间: 07:45—18:00
票价:15元 登塔:10元 联票:25
地址:人民路1918号
交通:游1、游2、游4、1路、101路、102路、103路、313路(原3路)
电话:0512-67531197

寒山寺
寒山寺,旧名妙利普明塔院,始建于梁天监年间,相传因唐代高僧寒山、拾得自天台山国清寺来此住持,更名为寒山寺。该寺曾多次毁于战火,现存殿宇多为清代重建。1954年初曾进行全面整修,并移建宋仙洲巷某宅花蓝楼于寺中,恢复了“枫江第一楼”的旧额。1995年,建于寺后逾42米高的五级四面楼阁式仿唐佛塔"普明宝塔"落成,成为枫桥景区的标志性建筑。著名的钟楼,位于寒山寺大殿右侧月门内,四周绿树掩映,十分清幽。所悬钟系清末所铸,高达一人,粗可三人合抱,轻敲一下,钟声悠扬,经久不息。唐代张继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一诗,使寒山寺名扬中外。每年除夕之夜,中外游客云集在景区内,聆听108钟声,祈求新年吉祥如意。

开放时间: 08:00—18:00
票价:20元 敲钟:5元 联票:25元
地址:寒山寺弄24号
交通:406路(原6路)、游3路
电话:0512-65336634
网址:http://www.hanshansi.org

西园寺
西园寺是戒幢律寺和西花园放生池的总称,在苏州金门外下塘街,该寺始建于元代,初名归元寺。现西园寺包括寺宇和园区,面积约10亩。 
西园寺布局严谨,有四大天王殿、大雄宝殿、五百罗汉堂、观音殿和藏经楼等建筑。其中罗汉堂特点突出,堂中央是一尊用整根香樟木雕成的千手千眼观音,高达13米多。距离千手千眼观音不远处,有一尊特殊的佛像,它4面有4个不同面相的脸,据说代表了佛教的四大名山及主供神,即:五台山文殊菩萨、九华山地藏菩萨、峨眉山普贤菩萨、普陀山观音菩萨。堂内还塑有大肚弥勒像,寒山、拾得像,关公、韦驮像等,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疯僧”、“济公”两像,其传神与妙趣横生令人为之倾倒,堪称杰作。
在西园中与罗汉堂一样吸引游客的,是放生池中的大鼋。放生池为一蝌蚪状大池,“头部”在南,“尾部”在北,并折向东南,面积相当宽大。池内鱼鳖之类极多,大都是佛教信徒所放生。其中五色鲤鱼,可与杭州玉泉媲美。池中有大鼋,是明代所蓄老鼋繁衍的后代,寿命已历三百余年,炎热天气,才出水一现。

开放时间: 08:00—17:00
票价:15元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交通:游1、游3、301、406(原6路)、311(原11路)、17路、36路、949(原49路)、85路
电话:0512-65331860  
网址:http://www.jcedu.org

玄妙观
玄妙观位于观前街,创建于西晋咸宁二年(276年),曾名真庆道院、开元宫、天庆观。据道光《元妙观志》图载,清代玄妙观全盛时占地约5.5万平方米,共有30多座殿阁。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为正山门、三清殿、弥罗宝阁,其他殿阁分布在20多处自成院落的“子院”内,如众星拱月般从东、西、北三面围绕着中轴线上的主要殿阁,形成一片巍峨壮丽的建筑群,成为苏城道教宫观之首和城中游览胜地。但自咸丰、同治之际遭受战祸波及后,即渐趋衰落。在上个世纪末的观前街改造工程中,玄妙古观重新修葺,气象一新。
开放时间: 09:00—17:00
票价:殿堂游览10元、 姑苏仙乐飞钹表演15元
地址:观前街宫巷口
交通:1路、101路、313路(原3路)、301路、38路、游1、游2、游4线
电话:0512--67271695、67276984
网址: http://www.szxmg.com/

卫道观
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初名会道观,始建于元初,道士邓道枢所创,地本宋代上官氏废圃。明初归于玄妙观。成化十二年(1476年)主持张复淳重建,嘉靖二十年(1541年)长洲县令吴世良捐俸修葺,更今名。清康熙四年(1665年)周宏教重修扩建,嘉庆十五年(1810年)再修。光绪十四年(1888年)、1917年和1953年又几度修缮。观坐北朝南,50年代初占地约1950平方米,有殿宇54间。1958年后用作工厂,现已不完整,明大学士申时行读书处旧址东华堂等被拆。所存建筑为中轴线上的山门、玄帝殿、三清殿、后殿以及西华堂、西庑等。三清殿为硬山造,面阔三间13米。进深17米,高10余米。梁架为扁作。两山面用抹角方石柱,柱础为青石素覆盆式,尚存古制。殿内扇面墙上的彩色壁画和前金柱的蓝地金字抱柱楹联均清晰可辨。观中还有造像碑和重修记石刻多种。
地址:平江路卫道观前16号

转自:http://phyllisfirst.spaces.live.com/Blog/cns!110427EACC449757!903.entry849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