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苏州园林游记 |
[游记]苏州园林游记 |
2007-11-27 baidu.com |
苏州园林 怡园 怡园,地处旧城区中心人民路中段。在苏州园林中建造最晚,得以博采诸园之长,形成其集锦式的特点,由于其布局紧凑,手法得宜,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全园面积约九亩,东西狭长。园景因地制宜分为东西两部,中以复廊相隔,廊壁花窗,沟通东西景色,得以增加景深,廊东以庭院建筑为主,曲廊环绕亭院,缀以花木石峰,从曲廊空窗望去皆成意蕴丰富的国画。廊西为全园主景区,池水居中,环以假山、花木及建筑。中部水面聚集,东西两端狭长,并建曲桥、水门,以示池水回环、涓涓不尽之意。池北假山,全用优美湖石堆叠,山虽不高而有峰峦洞谷,与树木山亭相映。 苏州园林 耦园 此次我们游览的便是苏州园林之一的耦园。 耦园位于苏州市内仓街小新巷7号,三面临河,一面沿街,宅园总面积8000平方米。清初,保宁知府陆锦致仕归里后于此始构涉园,一名小郁林。后一度由书法家郭凤梁赁居,继为崇明祝氏别墅。耦园前身为“涉园”,建于清初,同治十三年(1874年)正值侨寓吴中养病的苏松太道道台湖州人氏沈秉成购得废园。时沈氏有归隐之意,故聘清画家顾沄设计,扩地营构,建成现状,因在住宅东西两侧各有一园,故名耦园。古时两人耕种为“耦”,“耦”、“偶”相通,寓有夫妇归田隐居之意。耦通偶,寓夫妇偕隐意,1876年耦园落成。沈秉成夫妇在园内偕隐了8年,伉俪情深,十分恩爱。 耦园是布局独特的庭院式园林,住宅居中,园分东、西,园宅之间以重楼联通。西花园以书斋“织帘老屋”为中心,分隔为前后两个小院。东园为“涉园”故址,布局以山为主,以池为辅。园中主体建筑“城曲草堂”,为园主宴客之处。 东园面积约4亩,以山为主,以池为辅,重点突出,配搭得当。主厅“城曲草堂”是一座重檐楼厅,其东为“双照楼”,是全园赏景佳处。“听橹楼”“魁星阁”两楼间有阁道相通,“藤花舫”为一旱船造型,这些建筑灵巧别致,各具特色。“山水间”内大型杞梓木“岁寒三友”落地罩,采用透雕手法,雕镂技艺极为精湛,构图风格粗犷,给人以浑厚大气之美,据传该罩为明代遗构。“筠廊”东壁有“抡元图”碑,上有沈氏夫妇跋文。是图因出自清初名家王文治之手而弥足珍贵,加园主夫妇真迹其上,益显此碑珍珍可贵 。 全园主景黄石假山,筑于城曲草堂楼厅之前,石块大小相间,手法逼真自然。假山东半部较大,自厅前石径可通山上东侧的平台及西侧的石室;平台之东,山势增高,转为绝壁,直削而下,临于水池,绝壁东南设磴道,依势下至池边,此处气势为全山最精彩处,假山西半部较小,自东而西逐级降低,坡度渐缓,止于小厅右壁。东西两半部之间有谷道,两侧削壁如悬崖。而绝壁东临水池,假山体量与池面宽度配合适当,空间相称。山上不建亭阁,而于山顶山后铺土之处,散置十余种花木,随风摇曳,平添了山林趣味。而池水随假山向南伸展,曲桥架于水上,池南端有阁跨水而筑,称“山水阁”,隔山与城曲草堂相对,形成以山为主体的优美景区。 西花园有“织帘老屋”、“藏书楼”、“鹤寿亭”诸景,一座湖石假山,小巧玲珑,峰峦绝壁,山洞蹬道一应俱全,与东花园的黄石假山遥遥相对。环境幽雅宁静,具苏州书斋花园的特色。 2001年6月耦园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1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伊人随笔 游园愈深,游兴愈浓,光是楼榭庭院的雅名就令人遐思无限了,更何况那碧水幽深,古树傍岸,垂柳拂水,湖石峻秀的动人景致呢?游人们早已迷于其间或拍照留影,或倚柱小憩,或岸边戏水,外国游客更是如此,他们早以为这咫尺的空间却山无止境,水无尽意而倾倒。而我,早已沉浸于园内的这份清新,将整副蒙尘的身心交付给这份淡然,这份宁静,与之交流融合,相察,相熟,相甑,不觉松适了许多。 苏州园林虽小,但古代造园家通过各种艺术手法,独具匠心地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致,在园中行游,或见“庭院深深深几许”,或见“柳暗花明又一村”,或见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或见曲径通幽、峰回路转,或是步移景易、变幻无穷。至于那些形式各异、图案精致的花窗,那些如锦缎般的在脚下迁伸不尽的铺路,那些似不经意散落在各个墙角的小品.....更使人观之不尽,回味无穷。 外出参考网站: 苏州青旅:http://www.0512t.com/ 快平旅行网:http://www.kpyou.cn/ |
转自:http://post.baidu.com/f?kz=28032061331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