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成都游记攻略望江楼里的竹林与佳人-走遍中国旅游网|www.cnzozo. |
[游记]成都游记攻略望江楼里的竹林与佳人-走遍中国旅游网|www.cnzozo. |
2007-07-16 cnzozo.com |
步出成都东面的九眼桥。远远地便可看到一座高楼立于江边。这座楼是很有名气的,叫作望江楼。已经记不起这座楼是什么时候建的了,可能杜甫的《登楼》就是写于这里吧。据说这楼是美好的景色,是八月十五的晚上,秋夜、满月和高楼,总是构成古人们思念亲人、怀念故土的景象。 望江楼下有一大片竹林,有很多品种,好像还有些很珍贵的品种,泰丰我都不大识得,只有些最简单的品种能一眼认出。一阵风过,兴许还能听到竹涛的声音。 竹林深处有一口古井,外地人是很少造访的。成才人到多半去过。井的有名多半是因为水的缘故,这口井的水是当年制作“红笺”的水。而这口井的有名,还是因为“红笺”的主人——薛涛的缘故。所以这口井很自然地被贯名为薛涛井,并用栏杆围了起来,用青石堆砌整齐,供人们瞻仰。 小的时候,我是常去那里的。那个时候,把多半的时间用来玩耍了,找找有没有竹笋可挖,有没有天牛可捉。那里总是很静的,人比较少。那个时候,还不知道这片地方原是有主人的,很多人来这里本是为了凭吊。上学以后,慢慢地知道了她,这里原是因为她有名的。后来,知道了她是位著名的诗人,在成都人眼中,可与易变比肩。她一生的大半时光都是在成都度过的,是洛阳人这一事实也被遗忘,被看成了一个成都人,她随父迁居入蜀之后,善交际,喜做诗与人唱和。但是不幸的事情发生在她身上,父亲早逝。没有办法,刚到二八年华的时候,就入了乐籍。 其实光凭这些,她是很难被人们记住的,在唐朝这个重文的时代,她终以诗歌征服了世人,名声远播天下。那时候,蜀地少战乱,繁华非常,故人早就有“扬一益二”之说,很多文人名士都南下至此。文人相聚,在当时的风气下,宴乐歌舞是少不了的。当时的酒宴,一定要有歌伎陪酒的,而是受欢迎的必然是才艺俱佳的女子。于是,薛涛登场了。在美丽的锦江边上,说不定就在高高的望江楼上,薛涛出入于许多酒宴之间,与许多文人名仕唱和。她的诗题材极广,风花雪月,人事变迁。如果没有一位才子的出现,佳人的生命恐怕就如锦江水一样,虽小有波涛,还是默默地向下游流去了。薛涛四十岁的时候,与唐朝的一位大才子元镇相遇了。不同于一贯的才子佳人的题材,薛涛比元镇大了十岁。这么大的年龄差异,就算是在现在也是较少见的,在当时就更是新闻了。不过他们以诗相唱和,颇有知音之感。想象那应是小雨之后,竹林竹亭,茗蒙抚琴,感叹世事和命运。 元镇曾写道: 锦江滑腻峨嵋秀, 幻出文君与薛涛。 言语巧偷鹦鹉舌, 文章分得凤凰毛。 纷纷词客多停笔, 个个公候欲梦刀。 别后相遇隔烟水, 菖兰花发五云高。 薛涛做诗和道: 诗篇调态人皆有, 细腻风光我独知。 月下咏光怜暗淡, 雨朝题柳为歌重。 长教碧玉藏深处, 总问红婴写自随。 老大不能收拾得, 与君开似数男儿。 然而佳人容颜已老,过去的才色艺俱佳变成了单是才艺佳,才子终于离去,也忘却了这段恋情,单记得佳人之才了。佳人对这却是不能忘怀的,想象在此之后,常独自登楼,希望一叶扁舟载着才子到来。可是才子已渺渺无踪迹,佳人也只有自己感叹:“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或者是在阴雨的天气,于竹林竹亭中独自抚琴,追忆当时相会的情形,可是没等弹完一曲,已经泪湿罗衫了。情已去,琴也就乱了。说不定更是将琴付之一炬,从此再也不弹琴了。可才子已经远去,佳人的相思不知道与何人,可能只有过片竹林能与佳人应和了。 面对这片竹林,佳人感伤太多,想来已厌倦了这里的一切,也可能是想换个环境忘记这一切吧。佳人终于搬出了这片竹林,南辕北辙地选择了成都西部的浣花溪。浣花溪是一个著名的隐居之地,大诗人在甫的草堂就在这里。浣花溪畔可能是秀色可餐的吧,佳人本想借这一切,忘记那竹亭、那竹林、那高高的望江楼。可是哪里知道,佳人在一天散步的时候,偶然发现这里也有这片竹林,又是竹林,又见竹林,佳人伤心不已。可是到哪里才能忘掉才子呢? 花开花落,佳人易逝,空留相思在竹林之间。相传,佳人就被葬在竹林之间,还有一行桃花植于坟前,想必是为了让后人知道墓主“艳如桃花”吧。桃花的花期是很短的,一年四季就那么十几天枝头挂花,佳人的一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短暂的缤纷绚丽需要一个轮回的等待,随风而逝又是那么的容易。如果有一位知音为佳人葬花,那真的就如天籁般美丽了。 正经记不起上次去那片竹林是什么时候了。在成都的时候去的容易,就一直没去。现在远隔千里,反又忆起那片竹林了,忆起那高高的望江楼,那竹林中独自吟诵的佳人。等到回家的时候一定要去那里看看,说不定会感染到那竹林中的仙气。 游览重点:望江楼/竹林/流杯亭/薛涛井/薛涛冢/薛涛纪念馆/ (难得的望江楼雪景) |
转自:http://www.cnzozo.com/html/citytravel/sichuan/chengdu/2007/note0402_23801.shtml33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