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三清山 |
[游记]三清山 |
2008-06-27 sina.com.cn |
三清山 2006-03-24 17:05:17 大中小 三清山风景名胜区 三清山位于江西省玉山县和德兴交界处。主峰玉京峰海拔1817米,雄踞于怀玉山脉群峰之上。三清山因玉京、玉华、玉座三峰峻拔,犹如道教所尊崇的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道君)、太清(太上老君)三神列座其巅,并有古建筑三清宫而得名。 在漫长的地质史中,三清山历经了多次地质构造运动,尤以大规模断裂褶锼和岩浆活动的印支燕山运动为最成熟,从而形成了三清山今日的奇伟景观,具有很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 三清山地处亚热带气候区,却具有高气候的特征,年平均气温介于10—12℃,年降水量平均2000毫米左右。 三清山四季景色绮丽秀美,融融春日,杜鹃怒放,百花争艳;春夏之交,流泉飞瀑,云雾缭绕;三伏盛夏,浓荫蔽日,凉爽宜人;仲秋前后,千峰竞秀,层林飞染;三九严寒,冰花玉枝,银装素裹,宛如琉璃仙界。 三清山自古享有盛名,东晋升平年间(公元357—361年),炼丹术士、医学家葛洪率先上山修道,结庐炼丹,至今山上尚存丹井和炼丹炉遗址。自此以后,羽士墨客慕名前往,游人足迹与日俱增,故葛洪被后人尊为三清山“开天始祖”。 葛洪上山以后,著书立说,宣扬道家思想,鼓吹“人能成仙”,为三清山道教传播第一人。此后,三清山的开发便与道教兴衰结下了不解之缘。唐代奉道教为国教,三清山被道教尊为“三 清福地”,初步奠定了三清山在道教中的地位。宋真宗尊奉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三清山及其周围建有老王宫观、石塔、神庆观、葛仙观等道教建筑。当年山上道教兴隆景况,由此可见一斑。元朝把道教作为统治汉民族的思想工具,三清山道教建筑更是空前鼎盛。据元人鲁起元《游三清山》记载,此时山上正在兴建三清观,并有三清古仙君、葛仙翁、李尚书、金童玉女及潘元帅等道教石刻,甚至连山上大多数景物地名也以道教称谓命名,而且沿用至今。明朝三清山道教兴隆如故,山上新建有龙虎殿,方士羽化坛等,并重建了三清观 ,改名为三清宫,慕名而来者,络绎不绝。后来清朝编纂的《明史·地理志》对三清山的地理位置也作了明确的记载。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亦曾两度游历此山,在他的《徐霞客游记·江右游日记》作了较详细的记载。清入关以后,道教继续得到推崇,三清山道教有新的发展,到了乾隆年间,兴佛抑道,三清山道教随之开始衰败。 建国以后,三清山上的大量道教建筑和文物古迹得到党和政府的保护,有关部门派出了飞机和多批专业考察队,对三清山的地理位置、地下矿藏以及动植物进行了全面考察,为进一步开发和建设三清山风景名胜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三清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丰富,规模宏大,种类齐全,景点众多,景区面积达220多平方公里,中心景区71平方公里,共分三清宫、梯云岭、三洞口、玉灵观、西北台、石鼓岭和玉京峰七个景区。三清山东险西奇、北秀南绝,兼具“泰山之雄伟、华山之峻峭、衡山之烟云、匡庐之飞瀑”的特点,奇峰异石、云雾佛光、苍松古树、溪泉飞瀑、古代建筑、石雕石刻各具特色,维妙维肖,形态逼真。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f0276d010002ls.html21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