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三清山、婺源游记 |
[游记]三清山、婺源游记 |
2007-07-19 xcwy.net |
一、 婺源之李坑 今年十一我们自己组团去了江西省的婺源和三清山,汽车经过近8个小时的颠簸于下午3点终于到了第一站的终点――婺源。 婺源意为婺河之源头,相传古代有一条大婺鱼游到此处即停止向前,此河就称为婺河。 婺源在历史上原归安徽省管辖,后来两度划归江西省,由于婺源居民大都是徽商,在清朝年间曾两次联名上书要求返徽,这就是当时有名的“返徽运动”。新中国成立后,考虑到婺源的地理位置,又重划归为江西省,但当地居民为认为自己是安徽人,所以“江西老表”对他们来说是不敬之词;当地的建筑也是典型的徽派风格。 所谓徽派建筑即为灰瓦白墙,墙特别高,形似马头,又名马头墙。由于古代的婺源男人大都外出经商,家里只有老人,女人和孩子,马头墙因为特别高大,有防火防盗的功能,所以就盛行开来,形成有名的徽派风格。婺源现代的建筑中,马头墙也非常普遍,婺源的建筑有两到三层的马头,所有建筑都保留着当时风格,房屋中有居民居住,所以特别与从不同。 当地人告诉我们,其实婺源最美的时候在春天的五月份左右,那时正值油菜花盛开的季节,金黄的油菜花静静的开在一层层梯田上,开在平坦的小村里,分外好看,那时婺源的宾馆全部爆满,来的都是全国各地甚至外国的摄影记者或爱好者,他们为了捕捉最美的时机,在凌晨就上山,拍摄晨雾中的婺源、太阳初升时的婺源、日暮时的婺源、晴天的婺源、甚至雨中的婺源,由此可看出婺源之美。 人们都说婺源是中国最美丽的乡村,其中以李坑为代表,来到李坑一看,果然名不虚传。一到李坑,就看到“小桥流水人家”的牌楼,婺源人认为河水可以养人、聚财,喜欢把房屋建在河的旁边,称此类建筑为坑,由于当地居民大都以李姓为主,所以叫李坑。 李坑四面有青山环绕,中间是一望无际的一畦畦的稻田和灰瓦白墙的徽派建筑。稻田中有一条蜿蜒的小路通向村头,小路上间或有几座亭桥,给这个乡村更增加了几份魅力。 小路旁边就有一条小河,这条小河贯穿小村,从东向西流过,中国的河流大都是从西向东流,唯有这条小河从东向西流。李坑的小河每隔一段距离就有石头垒成的“小堤坝”,可能是防止河水的流失吧。河里有当地有名的婺源红鲤鱼,味道鲜美。沿着小河向前不远,有座狮螺庙,是古时的李坑人节日祭祖、祭祀的地方。寺庙旁有两座相隔数米远的两座小桥,名为叠锁桥,意为锁住河水,锁住财气。由此再向前走不到半小时,就来到了李坑村口。 李坑的村口很特别,有四棵上百年的樟树,为当时建村时所种,树干有几个人合抱粗,树枝有几十米,让人感叹李坑历史的悠久。 李坑的房屋都建在小河两岸,间或有小桥相通。走到村中,见到两条垂直的河流,又称龙凤河,龙为雄,凤为雌,两条河流宽度相似,但一条河中立有两块一尺高的石柱,形似龙角,所以为雄。 村里有一座状元楼,记载着李知诚中状元及面试的礼节服饰等。 村内有两棵古树:一为桂花树,年代久远,树形庞大。其实村内到处都有桂花树,走在青石板铺就的小路上,到处都能闻到阵阵的桂花香;还有一棵紫薇树,生长在武状元李知诚的院内,树龄五百余年。看似衰老不堪,树干、树枝已经枯萎,只靠树皮吸收养分,但至今仍旧开花,且花期长达九十天。有诗赞叹:“谁道花无百日红,紫薇长放半年久。”用手指轻叩树干,树梢就微微颤动,所以又叫痒痒树。我们去时,院内有一老妇人正淘米洗菜,为李状元后裔。 出村时,我们看见一户人家门口修了一堵墙,称为“照壁”,意为与河对岸人家不和,用一堵墙相隔,以避嫌。想想还是当地民风淳朴,都市人暗地里勾心斗角,又哪里会表露出来了呢? 二、 婺源之晓起 晓起起源于当年一古代晓起人晨晓起床时发现了这块风水宝地,后为在此建造村落,故起名为晓起。 由于晓起有许多名贵的古树,所以称为中国的生态绿洲。 晓起最多的是香樟树,一棵樟树王有1500?多年的历史,所以称它为樟树王,是因为它的风水位置,它长在晓起村里的山坡上,俯瞰晓起村,从樟树王的位置向村口望去,远处平坦的山脉象一个柜台,晓起人叫它柜台山,这棵樟树象征着晓起人发财富裕的生活,所以才称它为樟树王。我们就在这棵树旁品尝了当地的特产――葛粉汤,葛粉是从葛树上提取出来的,冲成汤后类似于藕粉汤,甜润光滑,只几口一碗就喝没了。离樟树王不到十米远的山坡上,有一棵樟树比樟树王更古老,有1800多年的历史,由于树非常高,遭到雷辟,只剩下大半棵树干,却依却长得郁郁葱葱,惹人喜爱。 由于香樟木有特别的香味,可以驱蚊子、蟑螂等,所以村边到处可见卖香樟片的村民,价格非常实惠,一块钱一袋,我也就买了一袋,放到家里,既可以闻香味,又可以驱虫子,一举两得。 晓起村的民居也是徽派建筑,其中两间门面高大、阔气,为两兄弟所见,弟弟因为先发了财,所以建到了里边,哥哥建在右边,楼房比弟弟的略高几寸,体现了我国老幼尊卑的传统观念。牌楼上是水泥的雕塑,雕工非常精细,左侧刻有龙凤,龙在下,凤在上,一看便知是慈禧太后执政时期的建筑,中间刻有一对老夫妇桥边翘首望儿归图,他们视线所及之处就见一位状元爷骑着高头大马,在众人的前呼后拥下衣锦还乡,真是惟妙惟肖。 三、 婺源之江湾 江湾原名云湾,地处山水环抱的河谷地带,东有灵山,南有攸山,北有后龙山,一条梨园河(古称江湾水)自东而西呈“S”形由村旁蜿蜒而过,江湾古称“云湾”,因山高河湾,终年云雾缭绕而得名。萧江第八世祖江敌迁来云湾,后来云湾改称为江湾。 村中至今保存完好有“三省堂、敦崇堂、培心堂”等民居。 一进江湾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道九曲回转的小桥,桥下是一个很大的荷花池。 走过小桥,眼前豁然开朗,一条笔直的大道通向村里,大道两边挂着红红的灯笼,灯笼后是灰瓦白墙的民居,这白色、灰色、红色搭配在一起,煞是好看。 这条大道的前方是一个大幅宣传牌,牌上是江泽民参观故居时与江湾小学学生的留影,右边是一座古戏台,左边就是有名的萧江宗祠了。 萧江宗祠是江南七十座著名宗祠中“最好的一座宗祠”为婺源古代四大古建之首。 村内有两口大井,两井相隔不到1米,小井直径约1米,井水有点混浊;大井直径近3米,井水清澈,是因为小井井壁由石块垒成,大井井壁由青石板垒成,青石板的过滤性能比石头好,所以水质较好,人们就用小井的水洗衣服,淘米,大井的水饮用。两井井口的位置都有溢水槽,古代的人们的确相当聪明,已经懂得了溢流阀的功用。 由于我们到时天色已晚,景区为了节省电力,大部分的灯都关了,我们只能借着居民家的灯火参观,走着走着,一户人家特别亮的灯火吸引了我们,原来我们来到了一位老师的家里,他叫江,是江湾小学的退休教师,江泽民曾在2001前到他家里慰问,并合影留念,我们也就借着他家有桌椅,在江泽民坐过的位置照了的把,哈哈! 夜色中,我们借着手机的微弱亮光参观了乡贤园,顾名思义,乡贤园内有江湾历代有名的历史人物的雕塑。 走出村口,看见路边的江湾雪梨,雪梨个儿特别大,一只就有一斤多,就买了两个,回去品尝了一下,酸中带甜,果然味道鲜美,直后悔当初没有多买两个。 此次江湾之行,由于时间仓促,天色太晚,未能看清江湾的全貌,不过,也正因为如此,江湾似披着面纱的少女,给了我们无穷的想象空间,别有一番暮色游玩的滋味。 婺源特产有红白黄绿四种颜色,红即是婺源红鲤鱼,白是江湾的雪梨,黄是油菜花,绿是绿茶。 此次婺源之行我们品尝了红、白两色,由于时间紧迫,只在茶庄小坐了一会儿,黄色只有待以后来再饱眼福了。 四、 三清山 第二天一早6点我们便从婺源出发,赶赴三清山,因为早听说三清山非常美,所以我们想早些到达,在山上尽量多玩些时间,以尽游兴。我们还履次游说全陪的导游小夏,坚决要求登三清山最高峰――玉京峰。汽车颠簸了近半个小时,我们终于进了玉山地界,然后就是蜿蜒的盘山公路和绵延起伏的群山,这些可能都是三清山的余脉吧。 8点钟左右,我们来到了三清山脚下,远远地我们就望见有警察在维护秩序,一些自驾游的私家车被拦在山下,我们又向前开了一段,也被迫停了下来:山上的停车场都满了,不得不停在山门下的第三个停车场,然后走到山门。这一段路虽然不远,但我们也累得的够呛,一是因为步步是上坡路,二是同行的男同胞一定要抬着啤酒上山。 一井索道站,就看见有许多人在排队等索道,小夏已经早打电话给地陪小罗,所以我们只要等1个小时左右就可以了,这比我们预想的要好得多,网上说要等4个小时呢! 三清山的索道于1996?年由私人出资5000千万建造而成,全长 ,净高 是目前国内行程最长、落差最高的索道。每个车箱限乘两人,这一点不如黄山,黄山的索道每车箱可乘四人,进站时的速度也比较平缓,而我们简直是被塞进车箱的,孩子则是被“扔”进来的。 三清山的索道要经过三上两下,在第三上时,我们见到了三清山的真面目,确实与黄山不相上下,难怪人们都称它为“小黄山”呢!快到索道站时,可看见远处山峰上有一“观音”像侧对着我们, 这就是三清山的第一景“观音赏曲”。 到了山上,三清山就步步是景,奇松怪石目不暇接了。 上山后,我们先入住山上的“神龙山庄”。神龙山庄附近的山峰上,有一怪石,形似蜥蜴,它的前方有一棵松树,因此被称为“神龙戏松”, 神龙山庄也因此而得名,想到我们能与此美景相邻而居,大家都面露喜色,暗暗庆幸入住山上宾馆的正确决定,哈哈。。。。。。 索道离神龙山庄还有一段路,而且步步是台阶,这可苦了我们这些“挑担族”,不过路上的景色还算不错,减轻了一些劳苦。其中有田纪云题写的“天下第一仙山”等字迹。 吃过午饭、休息停当后,我们开始游玩三清山第一大景区――南清园。南清园是三清山自然景观分布最密集的景区,海拔1577米,景区行程最长。出神龙山庄不远,就见一奇大的“侧刀”立与山峰之上,这就是“铡刀石”,石后还远是的山峰上,有块人形怪石,个头不高,很像小平同志,人们亲切地称它为“领袖石”。过了领袖石,是一段长长的陡峭的台阶,上方就是一线天了。 一线天上方是一块大的平台,以供游人休息,平台前方的岩石上长着两棵松树,一棵郁郁葱葱,一棵已经枯死了,但两棵树的根却连在一起,所以人们称它为“生死恋”。死松的枝干弯弯曲曲,象条游龙,又称为“虬龙松”。 虬龙松脚下的岩石形式青蛙,又称“青蛙石”。 再往上爬,远处的群山之中似有一位老翁正在垂钓,这就是“姜太公钓鱼”,然后是“道童念经”。 继续向上爬不远,右前方就是美丽的玉女开怀了,不远的山峰上两个大小相当,圆圆的大石头上竟然有两颗同样大小的小石头,赫然似一位少女的乳房,圆润无比,直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此时再向左看,一块鸡蛋形的大石上,伸出一个小尖尖,明明就是一幅“小鸡出壳”图嘛! 此时天气惭惭阴了起来,山上的雾气越来越重,远处的山峰几乎看不清了,就连近处也模糊起来。不过走下的路倒平坦了许多,绕过一块马头石,前方又是三清山一大奇观――“仙翁唱歌”。 这块巧石就象传说中的济公,头上斜斜地带着禅帽,正挺着肚子撒尿呢!这时雾一阵,风一阵,济公在云雾里若隐若现,让人真感觉好象成了仙了…… 从这儿再往前走,就是玉清台了,是观赏日出的绝好位置,我们住在山上,原本就是想看日出的,这里离住处又仅有1小时的路程,不过看现在天气的样子,明天也是阴天,再加上山上雾气重,日出是看不到了。 下了玉清台,就开始走下山路了,一路上是千年杜鹃林,为了保护三清山的自然风貌,这些杜鹃都没有被砍伐,所以路上经常有杜鹃挡道,也不时听见游人“哎哟”的声音。这里的杜鹃大都是猴头杜鹃,因为枝干的节结酷似猴头而得名。听导游说,如果我们在5、6月份杜鹃开放的时节,那就是满眼的杜鹃花了,景色非常美。三清山的杜鹃从初开时的红色,会慢慢转为粉红、淡粉,然后变成白色,特别好看。如果在冬天来的话,还可以看到美丽的雪景,也是非常美的。 走过杜鹃林,来到一块平地,前方就是三清最著名的“司春女神”了,只见一位端庄的少女坐在一块巨大的岩石上,她侧对着我们,深陷的眼窝、高高的鼻梁和樱桃小嘴清晰可见,头上披散着过肩长发,俨然是掌管三清山春天的女神。此时女神躲在浓雾后面,我们戏说女神看见我们这群老帅哥,害差得拉起了帘账…… 离司春女神不远,有一块石柱直插云端,上部微微前倾,身后的大山好象是它的身体,这就是三清第二大景观――巨蟒出同了。由于雾越来越浓,已经有些看不清了,所以翻拍了人家的广告照,哈哈。。。。。。 再往下走,一块高高的山峰上,有三块巧石,右边的两块中间圆圆的,顶部尖尖的,象两只小企鹅正扑楞着翅膀,他们前面有一块圆润的石头,好象一只仙桃,这明明是企鹅献桃嘛! 继续往下,前方有一群山峰直插云霄,好象是一群臣子正在奏本,所以就称为“万笏朝天” 远处云雾中,还有天狗望月、大鹏展翅、海狮吃月亮、等等,由于雾越来越大,我们是无缘得见了。 从这里开始,就全是下山的台阶了,温度也低了下来,人也觉得轻松多了,沿途的“葛洪献丹”、“老庄论道”、“和尚打伞”也看不清了。 又向下走了一段,可能海拔比较低的缘故,雾惭惭散了,近处不远的山峰上可以清晰地看见一双“绣花鞋”,那是何仙姑正在晒鞋呢! “绣花鞋”左面的山谷,“小红帽”正惊愕地向上望着,上面当然是“狼外婆”了。 中国有几句古话:好马不吃回头草,兔子不吃窝边草,三清山就有这一景,你看,对面山峰上的小兔子正守着一棵草呢! 从此继续往前,看见一“仙人”正站在云雾中为我们指引回去的路呢!按着仙人所指的路,我们再向前就回到了住处神龙山庄。 此时刚刚4点钟,几个脚力好的人觉得不够尽兴,所以导游安排其它人回宾馆休息后,继续游览万寿园景区。 万寿园景区在索道站下面,是一个人文的景点,园内有一个高大的寿星塑像依山而座,此山就叫寿山,从此向右拐,就是三清山的三个观景台――鸽子峰、鹤寿顶、万奇岭。三座观景台石阶特别陡险,几乎快成了75度,不过上面的风光真是让人感叹“无限风光在险峰”了。 “老道拜月”、“海猩吞月”、“犀牛石”惟妙惟肖,我们暗暗窃喜,他们待在宾馆的人是无法欣赏这里的美景了。 第三天凌晨3点,我悄悄起床向窗外看了一下,心想如果是晴天,就去看日出,结果大失所望,满眼是白茫茫的晨雾,能见度不到5米,看来今天上山的人是看不到什么了。 吃过早饭,顺便说一下,山上的伙食真贵,一个小馒头1元钱,我们加了17个,17米米!!!想想也可以理解,每一样东西都是挑夫从山下一步步挑上来的,真不易啊! 书归正传,今天安排游览西海岸景区,所谓西海岸是海拔在1600米的高空栈道,由于海拔非常高,视线所及都是云海,所以称为西海,西海岸栈道耗资5千万,全长4000米左右,是国内最高最长的空中栈道,向前可通三清观。 受台风“龙王”影响,我们没走多远,就下起了细雨,确切地说,我们不知道是雨还是雾,遥望玉京峰也不可能了(由于昨天一半的人都累得疲惫不堪,已经取消爬玉京峰了。)只能看看近处的景色,体验一下高空栈道的惊险。 三清山的栏杆的横杆和垂直杆都是由钢管做成的,然后涂上松树干颜色的油漆,其它弯的斜杆都是由树干做成的,所以看上去就是是树木一样,与自然景观特别合谐。 西海岸沿途到处可见奇特的黄山松,由于三清山属花岗岩地貌,与黄山相同,所以也生长着黄山松,又因为它也以奇松怪石著称,所以又称为“小黄山”。 栈道一边是万丈深渊,一边是山体,栈道宽不到1.5米,望着栈道下的群峰、云雾,真好像漫步在天上。 栈道旁也有一些巧石,与南清园的巧石交相辉映,如“大地之母”、“东施效聘“等等。 正所谓“男人见了笑哈哈,女人见了羞答答“,大自然的造化真是神奇啊! 三清山据说是道教名山,是道教太清、上清、玉清三位真人修道炼丹的地方,但山上除了正在整修的三清观,并没有其它的道观、寺院,所以它的淳朴更加耐人寻味。 此次三清山之行,由于是自己组团,所以行程都是自己安排的,同行的同事又取了队名,一路上到处唱着队歌,特别是在栈道上只听其声,不见其人的感觉,确实好啊! |
转自:http://xcwy.net/ly/yj/200609/3895.html59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