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山具有“仙、道、神”之美。奇峰似仙,耸立于飞瀑流泉之上,沉浮于苍松、云雾之中,仿佛那奇峰异石都是腾云驾雾的仙人。三清山是道教名山,“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质朴原古的道教建筑艺术,是奉献给人类的最为博大、深厚、神奇的精神财富之一。三清山积千年中华文化精华,就像醇香的米酒,酿造出许多远古的神话传说。这些神话传说赋予了这块山水无穷的迷人魅力。其美也在神。 三清山山石林立。我按从玉山开车到三清山售票员的提议,花了一个多小时仔细研究了向她买来的三清山导游图。设定了我个人的游览路线——我决定从西海岸开始,向东海岸那边走去。 虽然很不明白三清山全部是山,为什么把所游览的山景叫西海岸和东海岸。 后来,看到进入西海岸壁上的石刻碑文《西海岸记》,才明白为什么叫东西海岸。 碑文如下:西海岸记 广宇之西曰西天,西天之云曰西海,西海之上凿石架阁为栈道,曰西海岸。 信州故山水之奥,而东北三清山尤为雄奇,三清之中,险绝著者,以西海岸为壮观。西海之岸,长四千余米。其左俯绝壑。右控垂崖,回环连接,蛇行抵三清福地。人游海岸,若走刀脊。西行复西望,磅礴无际:晴者千山万山,势若骏马,皆驯伏趾下;阴者卷雾惊涛,状似蛟龙,惟腾跃眼底。景尤空阔,境尤浑浩,信是大观。可以嗤五岳,笑黄山也。昔游三清福地,山高路险,非健夫壮士不能为也。今取道去西海,一路沿危壁而行,中有3600米栈道无拾级之虞,其状如履平川,排千难万险以为云中逍遥。 纵太白来游,应不复叹《蜀道难》矣。或曰三清胜境,以梯云岭、南清园、三排尖、万寿园为四杰。虽巧供甚众,然广不足有。待西海岸出,以三清之游始为大观,景区之旅始为增广。譬之唐诗,南清园为初唐高唱,西海岸则为盛唐气象。而今后,乃知三清四杰之外,别有西海之李、杜存也。 大凡山有胜境,待人而后发;人有心匠,待物而后开。三清自葛洪开山以来。越千五百年,游人羡西海之雄,每每侧身西望,莫不空自嗟。时维二00一年六月,有善政者谋之,遂率众西海勘察,负干粮,饮山泉,下临谷地,引冱高壁。历数月,始揭西海之秘,终窥天表之诡,如此规划,极尽苦心。岁末,始兴建之。逾百五十日事毕,费时短而大功成,实为一奇;架壁为栈者,寄飞岩,瞰深渊,虽发竖目眩,然从容就理,却无一人伤亡,此为二奇;栈道所行,沿途邀松入景,盟石为友,未坏一毛。无伤一境,实为三奇。或谓三清西海岸之造设,补江西之空白,为全国所罕见,斯言不为过也。 古人谓山与胸之磊块赏,泉与胸之娟洁赏,草木云物与胸之文章赏。窃以为君子耸高格,与天地之精神赏,不亦宜乎。今观西海岸景,此所以为盛世之业,人和之举,千秋名胜,别有取义,固不仅风景奇绝也。是为记。(壬午年尔仁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