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清明祭祖——婺源之行

[游记]清明祭祖——婺源之行

2007-08-06    sina.com.cn

清明时节,告别了湿冷的冬季,和绚的阳光照得身体暖洋洋的,上午九时半乘上了去江西婺源的长途汽车。

踏青祭祖,车中大约只有我们姐弟几人,余下均为年轻的游客,他们为“全国最美的乡村”所诱惑,纷至踏来。

汽车在马达的嘶吼中,朝着沪杭高速公路疾驶,上海农村在大城市圈的围追堵截中,不断“缩水”,以至偌大的乡间田头,竟然看不到一处油菜花,颇令人感到失落。旅途略显沉闷,车入浙皖界,如不是车窗外如画之美景,人是很容易犯困的,怕晕车的帅哥、靓妹们,服了“晕车宁”后,这时正在车中睡得东倒西歪的,错过了欣赏大自然风光的机会。新安江的清澈,江岸两边的葱绿,令人心情舒畅。徽州风味明清时代之民居,掩映在群山中。与申城别墅群相比拟,前者的青瓦白墙是那样内敛、纯朴,而后者的红砖绿墙却总给人一种外露、张狂之感。皖南的休宁,与赣之婺源交界。当车行至安徽境内,雨声淅沥,“九转十八弯”,山路之难行,司机只能费劲地大打方向盘,全车人都被转得晕晕糊糊的,只是公路上突然窜出只雉鸡,林中惊起几羽斑鸠,才使人神情为之一振。行至五城镇,老街斑驳的土墙,沧桑感极强的农村供销社,竟会将自己的思绪拉回至数十年前。

前方的路途通畅起来,已至江西婺源地界。

婺源原属徽州,老蒋当时为了便于剿匪剿共,强行划入江西,解放战争时期仍划归安徽,解放后再次并入江西。

傍晚时分,我们到了“伟人故里”——婺源县江湾镇。江湾近年来建设得非常好,整洁的街区,漂亮的房舍与远处的山水相交融。当我们住宿婺源县城时,雨点愈密,真担心明天上不了山。

次日阳光灿烂,一扫阴霾,汽车途汪口,过晓起,驶往溪头故里。一路颠簸,近端的高速公路巍然屹立,其实江西境内的一段早已造就,只是安徽的那段还未全线贯通,最迟明年也能通车了。千年古樟树,五六人也不能合围,溪水横流,飞瀑四溅。村妇们在宽阔的河面上搓洗衣服,那碧水青山共奏一首田园交响曲。成片的油菜花扑面而来,映入眼中的却是港口水电站,当熟稔的乡音在耳边响起时,龙尾村下呈到了。

来风家的黄狗

“你不是那个帅哥吗?”,表姐(妹)来风说道。“帅哥”两字还是她刚从女婿那学来的。

来风盖的新屋

我就是当年的帅哥,只是时光已流逝了整整三十二年。如今我们已两鬓染霜,而来风也由待字闺中的少女,成一山村老妪。

庆媛与来风在堂前

兄弟姐妹们时常轮流下乡,也几次去老屋歇脚,而我与来风之间,的确有三十二年没有相见了。

洗澡的液化气

来风一家,住守着祖上的老屋,屋后一片油菜地,油菜花泛着金色,甚是耀眼。屋前种着芥菜、荞豆、莴苣、青菜、韭菜、大蒜、香葱等,点点翠绿。年前老屋倒了几间,他们翻新造了三大间,瓦亮瓦亮的。

老屋前的油菜花

农村的生活比以前好多了,早就用上了自来水。令人惊讶的是,来风还用上了液化气,不过不是用来煮饭的,而是为了洗澡的。

老屋

我们紧跟着来风上了山。清明祭祖,乡下称作“挂纸”。她家的黄狗撒着欢,乐颠颠地在前引路。山路陡峭、崎岖。庆媛姐体胖,不善山路,少走几步,气喘嘘嘘。来风一手挽一篮子,如同挑一担儿,一颤一颤,迈着舞蹈般的步伐,灵巧地上了山。她在山村生活了五十余年,走山路如履平地。

挂纸、燃香、焚锡箔,祭奠先考妣及先祖父母。与父母亲说说知心话儿,以往心中的郁闷,这时渐渐排解开来。缕缕青烟在山中弥漫,来风点燃了爆竹,震耳的鞭炮在广袤的山间回响。

父母息憩的山峦

上山容易下山难,下山时礼明弟搀扶着庆媛姐缓缓徐行,这时的黄狗却不知跑哪儿去了。

在老屋的堂前,乡亲们不时来寒喧,庆媛姐在婺源生活了近十年,用婺源话作答。来风丈夫永顺,一个老实巴脚的农民,用清明果招待我们,这种用艾叶、荞豆、韭菜、香干、猪肉做成的饼,类似上海的青团,还带有艾叶的清香。

吃午饭时,永顺拿出清华婺,一种婺源出产的白酒。菜有炒时件、韭菜炒蛋、粉蒸肉及几个时令蔬菜,原汁原味的农家菜。吃得我们酒酣耳热,饱嗝连连。

来风夫妇送了我们清明果、婺源茶叶、虫菜及熏肉。

来风夫妇及庆媛

礼阳兄曾和礼明弟专门探讨过虫菜,作出的结论是上海人一定会将其等同于绍兴霉干菜,其实虫菜与霉干菜差异甚大,它是徽文化的一种,用芥菜蒸制晒干而成,小巧精制,形似虫豸,故名,和霉干菜绝非同类。我们犯愁的是来风送的熏肉,体积硕大且重,倒是原公社办公室主任顺龙叔的一番话打消了我们的疑虑。顺龙叔的儿子每年回乡都要带回几条熏肉。它是用砻糠熏制,有种特殊的香味。猪是自家养的,绝无瘦肉精之嫌,只是我们一路上不好过,沉重得很。来风现养的猪尚小,鲜有肉,待到来年冬天,大概是能养到二三百斤的。

来风家的小猪

永顺拦下了一辆小巴,伴随着浓浓乡音的道别声中,我们踏入了归程。

(作者:江礼阳、江礼明)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aa3a3dc010008ku261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