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婺源李坑:粉墙黛瓦蕉叶甘泉 游记攻略 |
[游记]婺源李坑:粉墙黛瓦蕉叶甘泉 游记攻略 |
2008-06-10 cnhubei.com |
查《辞海》:婺,旧时对妇人的颂辞。那么,婺源是美妇人之源么? 青山老树,粉墙黛瓦,小桥流水,古亭驿道……婺源的确是一个锁在深山人未识的美女。 七月,飞星流火,我们远离都市的喧嚣燥热,走进婺源,走进“中国最美的乡村”…… 李坑归来不看村。婺源离深圳太远了,我们在深圳——九江的普快列车上呆了近18个小时,于清晨抵达九江,又在九景高速上东行一个多小时,穿过瓷都景德镇,驶上市县间的柏油路,再东行约两小时,到了婺源县城紫阳镇,没有停留,直奔李坑村。 车拐进通向李坑的路,迎面扑来一壁四周着有黛青色的白墙,上面楷书“小桥流水人家”,招牌虽“土”,却与近处的古亭和稍远处显露的白墙青瓦飞檐戗角相得益彰。 “坑”在赣东北意指“溪”。一条蜿蜒的小溪穿过李坑,李姓人群居之地因此而得名。我们踏着磨得光滑的青石板路,溯溪而上。溪水清澈见底,潺潺作响,青荇随波柔柔地飘动,若即若离,荷包红鲤逆水悠悠地游荡,时聚时散;溪两旁错落有致的古朴民居,粉墙黛瓦,屋脊高墙,飞檐翘角,构勒出丰富多姿的图案和优美舒展的线条,层层叠叠向小溪的尽头延伸,又倒映在明净的溪水里;现实的景,水中的影,好一幅美轮美奂的图画。牧童牵着水牛走上高高的石拱桥,村姑在溪水里浣洗衣裳,游人在溪边指点评说,凝固的画动了起来,凭添了几分灵气。 象婺源其他的村落一样,李坑也出过不少进士、状元、商贾,村中官邸进士第、大夫第和商宅礼耕堂、继序堂等尽显当年高官富商豪宅之气派。我们行走在铺着青石板的巷道里,两旁是高耸的风火墙和重重叠叠的马头墙,沐浴着凉爽的穿巷风,好象是在时光隧道里走向远古。来到一家官邸,尽管岁月憔悴了它的容颜,但遮掩不住它昔日的风采:精雕细刻、飞檐翘角的门楼,门楼上镶嵌着突显主人身份“官宅府第”的醒目楷书;进入大门,迎面高悬一幅鎏金匾额;侧入二道门,是四水归堂的天井;再往里是一个颇大的厅堂,厅堂的正面和两侧挂满了楹联和条幅,中间摆着一张古香古色的八仙桌,厅堂的布置为了服务于旅游已有明显的斧凿之痕,问导游得知,领游人参观民居,每年要付给主人千元左右;最令人惊叹的是窗棂上木雕、柱子下的石雕和墙壁上的砖雕,田畈劳作、村头聚会、花草鱼鸟,精雕细刻,栩栩如生。走出厅堂的侧门,宅与宅之间是一个五米见方的小院,阁楼将两宅连通,楼面对开了门的高墙,导游说,这是小姐抛绣球的阁楼,招亲时富贵名流进入院内,而高墙是为了防止小姐把绣球抛到院外落入穷汉之手。 |
转自:http://travel.cnhubei.com/news/news_detail.asp?nid=1841333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