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游记散文) 徒步登庐山

[游记](游记散文) 徒步登庐山

2008-06-27    sina.com.cn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细细算来,我登庐山已是四次了。从九江坐汽车直驱庐山牯岭街,山道弯弯四百有余。坐惯了汽车登山,望着车外绵延起伏的群山,惬意中总有些许遗憾。记得那次一个人徒步五十公里登上西岳华山,那种雄怀、奔放和胜利登上顶峰的自豪和喜悦总让人久久在心头荡漾,总让人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多少年过去了,“无限风光在险峰”就是一股充满青春的激情和力量,无时不刻总在撞击着自己的心灵。

这次到江西武宁出差,有朋友相邀徒步登山,作为庐山,应该是我们登山的首选。

庐山在中国众多名山之中极其独特,在中国文化史、宗教史特别是政治史上有着非凡的地位。公元四世纪,高僧慧远在庐山建东林寺,首创净土宗,开创中国化佛教,鼎盛时期全山寺庙多达三百多处。公元前126年司马迁南登庐山,并将庐山写进《史记》,历代无数文人墨客,如陶渊明、谢灵运、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陆游等都曾登临庐山,留下了4000多首诗词、400多处摩崖题刻和难以计数的书画作品,使庐山享有“文国诗山”的雅号,使庐山成为中国山水诗和山水画的发祥地。三十年代,庐山曾为国民党的“夏都”,蒋介石多次从南面登山。建国后,毛泽东曾三次登上庐山。

我们这次登山选择了蒋介石曾走过的路径。刚一到山脚下,就遇上了九江某单位组织的登山活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组织者在宣布他们登山活动需要注意的事项,下面男女老少摩拳擦掌,群情鼎沸。发号声一响,参加者就像小鹿一样冲在了我们的前头。他们的欢歌笑语和激昂铿锵的脚步声在山谷迎合遥相呼应,久久不能散去。

山径全部由石阶砌成,石阶经过年代的侵蚀和历代登山者足迹的洗礼,已显得凹凸不平。山径的右方,是一条潺潺的山泉,碧绿清澈,她在我们眼前时而温柔得如少女般可爱,时而狂泻如野马般的唐突,时而飞流成瀑,时而汇潭如镜,时而浪花四溅,时而潜流汩汩;在我们左方,是陡峭的山坡,偶尔出现几条不显眼的蜿蜒小路直插云端;我们举目四望,满眼是茂密的竹林和红枫,深秋的庐山,山风一吹,满山的红叶瑟瑟作响,黄、红、橙、棕各色树叶以碧绿的松柏、竹叶为衬底,在白云蓝天的衬托下,显得格外鲜艳夺目,妩媚妖娆。

顺着石级走了半个小时,眼前出现了一处深潭。可能现在是枯水季节,水量不大,站在潭边往下看,峭壁耸崎,怪石突兀。不时有人从下攀岩而上。潭水冰凉,清澈见底,水中不见有小鱼游动,用山泉洗一把脸,人顿觉清爽愉悦。这时走来了七八位十五六岁的学生,望着他们在潭边嬉戏欢笑,我不由羡慕起他们的青春年华。记得我第一次登庐山,年龄与他们相仿,当时与我一起来的我的伯外公就曾对我说,真羡慕你们青年人的朝气。转眼几十年过去了,我的伯外公早已作古,我也到了他们年轻人父辈的年龄,真是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人生真得很短暂,但庐山的秀美是永恒的,庐山,总在激励着一代一代的游人不断地向上奋起登攀。

一路欣赏风景,一路有人聊天,不知不觉我们登上了半山腰。前面一个亭子是当年蒋介石休息的地方,亭子里外虽然刷了一层漆,毕竟物是人非,总让人勾起那尘封已久的历史记忆。我们从亭子外的溪流中装来一瓶子泉水,喝着清甜的山泉,脑海中竟浮现出毛泽东和蒋介石的影子。是呀,世事难卜,如果中国没有他们两人,虽然庐山依然秀美,但庐山的历史一定会改写。

迈上几百级石阶,好汉坡终于到了。清爽的山风吹来,让人顿觉心旷神怡。坡上放置几把石凳,有游人在那小憩。旁边有一老翁摆个地摊卖着一点小食品,与他们寒暄几句,知道再往上登庐山也有一条绝径,只不过山高路陡,没有决心和毅力的人是很难攀登上去的。“不到长城非好汉”,到了这时候,也该识庐山的真面目了。

可是越想识破庐山的真面目,它就越不想让你靠近。这时突然山风一吹,刚刚风和日丽的景色,转眼变成云雾缭绕,眼前瞬间发生的一切,真让人实实在在感受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幼时曾多次背诵东坡先生这首诗,以前总觉得只是诗人在描写庐山景致,现在回味起来,却是寓意深远。身在山中观山,看到的只是山中的草木山泉,而跳出山外再看,则有机会看到庐山全貌,由此使自己自然引发出对比和思索,心中的视野无疑要更比自己的双眼更为宽广更为深刻。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3caafc010008ej.html254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