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庐山游记 |
[游记]庐山游记 |
2007-07-16 sina.com.cn |
庐山既不属五岳,也不是四大名山,但其名气却毫不逊色于它们。我想,或许是因为它是集政治、宗教、文化于一体的原因吧。 小时候读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苏轼的《题西林壁》后,庐山在我的脑海中就凝结成几个词:高大、瀑布、云雾。二十年后的今天有幸一睹到庐山的风采。 我们足足开了九个小时的车才到达庐山的所在地——江西九江市。 辗转一个小时的盘山路,穿过牯岭街,下车后首先看到的是如琴湖,碧绿的湖面,轻风拂过,泛起道道涟漪,导游介绍此湖是人工湖。接着来到花径,因为是秋天,没有看到桃花。(后来听说花径亭中的花径两字是白居易亲笔,真遗憾没和它留张影)顺着花径来到白居易草堂,白居易雕相不错,只是其身后的茅屋,修的精致了点,所以屋顶虽盖了层茅草,仍遮掩不了现代气息,着实让人找不到感觉。 出了花径,沿着石阶,来到锦绣谷。在此才能真正体会到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境。庐山的“雄”“秀”在此得以充分体现。放眼望去,一座座连绵起伏,象卧龙、象睡牛、象画,而在薄雾缭绕之下,更显神秘、深沉,令人隐隐觉得有点心悸。锦绣谷有很多传说,可惜,我们去的时候赶巧正在开经贸会,不允许导游用麦,所以一路上也没听到什么美丽的故事。 乌龙潭是印象很深的一个景点。清澈的潭水自石缝中流出,象个微型瀑布,下游的山石被冲刷的圆润光滑,两边不知名的草木肆意攀延。那种没有丝毫人工雕琢的自然景象,让人顿时忘记世间的纷杂,徘徊于此,左拍右照,流连忘返。乌龙潭是美,但导游说,乌龙潭的水洗手晦气,洗手该去黄龙潭。黄龙潭在乌龙潭之前,潭本身就不大,许多游客为了能一洗黄龙潭的吉祥都蜂拥在那,搞的连一张照片都没照好。 下午来到含鄱口。我觉得要是早晨来这里,可是个看日出的好地方。站在望鄱亭,远眺象海市蜃楼。俯瞰山下,象个实物模型,鄱阳湖象块玉石被村庄和田地包围。说到含鄱口,不得不提五老峰。五老峰我们没去,对它知道也不多。但站在含鄱口上远看五老峰,那意义就不一般了。导游说,新华日报有个记者发现远看五老峰,象毛主席仰躺时的侧面相。琢磨琢磨,嘴和下巴是有那么点感觉。不过多少还是觉得有点牵强附会了。 最后要说的就是三叠泉瀑布了。这是这次游玩最累,也最让我激动的一个景点了。在山下,大家听说,要看三叠泉必要登七千个台阶,都被吓倒了,都在犹豫去还是不去。因为头天体力已经消耗不少了,去吧,真担心坚持不住;不去吧,导游又在不停的说“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也不想错过美景。最后,牙一咬,上!一路山溪哗哗,可我累的已无心欣赏了。真受不了浑身血液冲顶血管壁的感觉,心脏仿佛已被冲到嗓子眼。半途中,我真有准备退回的想法。但还是经不起想象中三叠泉的诱惑,走走歇歇,磨磨蹭蹭,居然也到了。瀑布是漂亮,可我怎么也找不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感觉啊。导游说李白是浪漫派,而且其酒后的诗句更是夸张。哦,说的也是,文学嘛,都是这样,原于生活,高于生活。还有一个原因,是后来才知道的。我们只走了三千五百个台阶,所到的地方并不是三叠泉的最高处,到了一叠看瀑布才能领略它的壮观。又是一个遗憾。一路下来,汗流浃背,到了瀑布下,却又觉得丝丝寒意。瀑布挂在山崖上,象雾,象纱,象绸缎。瀑布下山石又亮又滑,每走一步都要小心翼翼。(碰巧身边有个女孩只顾着欣赏了,不小心脚下,滑了下去,幸亏瀑布水流不急,山石多,把她卡住了,众人纷纷伸手相助。有惊无险。)游客们都聚集在下游戏水。偶也脱了鞋袜和泉水来个亲密接触。没想到一碰到水面,那个凉让我顿时打了个寒颤。 最后顺便提下庐山的饭菜吧。说实话,真是不敢恭维啊,那是我有生以来吃的最难以下咽的饭菜了。我们都说,若让庐山人到我们家乡,保准个个吃的肚大腰圆的回去。 古往今来,关于庐山的诗文是多之又多。所以在写庐山游记时,总觉得每个词,每句话都是对前人的重复。也只有在游览过后,再读前人的诗文才能真正理解其中意境。 再见了,庐山!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aa752d8010005ir20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