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庐山是一路睡去的,熬夜太多次,困。害我没看到周边风景,去时的什么兴奋,期待就更不可能有了。 九江是第二次去了,上次去是为看长江。隔着江看到了对面的湖北省感觉很神奇呢。九江很南昌感觉很不一样,那里空气湿湿的,马路很宽,人也不多,比起南昌的糟杂和快节奏是个很适合养老的城市。 “九江站”三字是江泽民题的,发现九江的“江”字写得和他签名上的“江”字一模一样。嗨!废话! 说不出这次旅行的意义,初衷是为解闷,透透气吧。趁兜里还有那么点钱,走吧。 没有真正爬上庐山,去了号称庐山西大门的石门涧和东大门三叠泉还有白鹿洞书院。计划着看场爸妈他们一代人爱情启蒙课的《庐山恋》也没成,虽说有点老不乐意的,不过光这三景点就玩了两天,脚不听使唤,想爬也爬不动了。 我承认我是最俗的游客。不断地拍照留念,和石头拍和瀑布拍和身后的山山水水拍,表情不好就重拍。拍得后来已经面无表情,听到“拍一个吧”就想吐了。 不懂得质原理,感觉那山就像是被什么推了一把,推出了一条沟壑,横切面却像是被刀削成了悬崖。大大小小的石头沿着山滚落下来,石头里还喷出水来,一泻而下成了瀑布,滋润了整个庐山。于是我们就在这巨大的石头上把玩留念,在泉水里洗脚嬉戏。 我们这些外来世界的文明人类,来到这山涧回味自然,窥探这几千年来的演变情节。然后不带走一片云彩,只留下满山垃圾。 山一程水一程。俗人爬山,还挺乐!空气好得没得说,似乎整个肺里的氧气都交换了一遍,吸天地之精华。 半路上买个花圈戴戴,再配上这景色,拍出来的照片连我自己都惊叹:简直一仙女儿呀!嘻嘻~~ 穿裙子爬山,小鱼子说我是“庐山第一人”。走光两次。一路上数着有几个穿高跟鞋的,几个穿皮鞋的。呵呵,还真不少! 很多大石头上被人为地刻上了些例如“缘”“喜”“我是谁”这些无用,无聊的字样,替大石头疼。 原本很期待漂流,一看,那么温和的涓涓细流,算了。 爬山人群都在不断仰头张望,惊叹着半空中的悬崖走钢丝表演。骑着单车松双手,下面还悬空铞着一人。为赚钱命都不在乎的可怜老乡。 还有那些轿夫。吆喝着上山200,汗流浃背,气喘吁吁,每踏上一级台阶都很吃力。可是他们的表情是安详的,似乎早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他们的家中一定也有在读书的儿女,他们期待每个节假日的到来,这样可以多抬些客人上山,儿女的学费是他们最忧心的一件事情。 旅游景点开发给不少老乡提供了赚钱的机会:山脚下卖旅游纪念品的商店老板,半山腰卖橘子的小贩,拉客回城的客车司机,山顶开快餐店的一家老小,拿着扩音器不停地讲解着的导游,驻守在寺庙的和尚和小沙尼~~~他们都是靠着这大山生活,辛劳质朴的人们! 遗传了爸爸喜欢买点纪念品的脾气。以前家里就有好多,碰都不让碰宝贝似的,现在都被妈妈收拾起来了。按妈妈的话说是喜欢被骗,甘心做冤大头。买了把绢扇,手工写了“白鹿洞书院,丁亥年”几字。很像爸爸以前在桂林买的那把,因为这个,我不甚喜欢。
|